APP下载

深入挖掘信息技术教材与设计的方法

2018-05-02刘晓芹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动画技能内容

刘晓芹

一线教学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教材如何用,这不仅涉及教什么的问题,而且涉及怎么教的问题。本期解码就从教材处理和教学实际出发,共同探讨课程的内容与实践的问题。

当下,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是“一纲多本”。无论哪种版本的教材都极具灵活性,留给了教师和学生极大的思维想象空间。笔者使用的是泰山出版社出版的新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本书包含计算机硬件软件、因特网、Photoshop、Word、Excel、PowerPoint、Flash、VB、音频视频等内容,同时设置了“项目选题”“项目指导”“项目交流”等栏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显得尤其重要。

挖掘教材的意义

课堂要精彩,教材挖掘、解读是关键。教师只有深入解读教材才能做到与众不同,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让课堂教学源于教材,超越教材。

1.把“看不见”的变为“看得见”

信息技术教材每册只有薄薄的100多页,设置两至三个单元,容纳了两到三款软件,其教学内容极为“浓缩”,有些软件的功能在教材中往往不能体现出来。例如,八年级上册教材中涉及了两大软件——PowerPoint和Excel,教材中涵盖的内容只是软件中的一些比较常用的功能,这就需要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钻研教材,挖掘出一些教材中没有体现的内容,特别是对学生探索能力培养有帮助的内容来进行教学。例如,在《微项目No.2 围绕重点的视觉表达》中,“专题二 运用对比突出重点文字”中只介绍了“改变字体、大小和颜色”“图标引导”“降噪”“反白”四种方法。教学中,笔者抛给学生一个问题:有其他突出重点文字的方法吗?由此引发学生的合作探究。通过挖掘教材,教师把“看不见”的内容变为“看得见”的内容,教师只有更深刻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最佳。

2.将“看得见”变为“看得懂”

教材看上去图文并茂,但教学如果仅限于这些文字和图片的“冷冰冰”的形式,学生就不可能经历“头脑风暴”,也难以进行深入的思考及应用。读懂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将“看得见”变为“看得懂”,才会避免照本宣科,才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挖掘教材,把教材读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根本。

挖掘教材的内容

1.挖掘教材编排意图

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普遍性和实用性,以科学技术为核心,借鉴计算思维、信息需求、技术价值、项目学习等先进理念与方法,构建一种深度思维的空间。例如,“项目选题”给出了不同的选题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参照教材选择感兴趣的专题,也可以不拘一格,把选题内容融入到不同的主题活动中进行项目选题。“项目交流”看似内容很少,但这是分享成果、互相交流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开拓思维、发挥想象、学以致用的部分,留给学生的是创新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作为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多角度分析教材,为教有新意、学生学有创新打下良好基础。

2.挖掘教材隐性知识

信息技术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是指教材中没有明示,但与教材紧密相关的内容是教材内容的变换和延伸。挖掘隐性知识不但能够辅助教师的教学,而且有时候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所在。例如,科学探究、技术探索及正文一侧的一些“小知识技能”等,这些隐性的内容经常被教师所忽视,只单纯注重“项目指导”中所谓正文的内容。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正文一侧的一些“小知识技能”和技术探索等,或作为教学的补充,或作为深入思考的问题,或作为拓展延伸部分,也可以把技术探索和科学探索中的知识穿插在教学环节中,使其成为教学的亮点。例如,在《微项目No.3 跳转从超链接开始》一课中,笔者在设计“创建文本超链接”时,在学生研究超链接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入探究”的问题:如何修改文字链接颜色?如何去掉超链接中文字的颜色?巧妙地将“技术实验1”的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3.挖掘教材思想方法

学科思想方法是指能够反映学科知识本质、学科思维特点和学科学习规律,对学科发展和学生学科综合素养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基本观念、思想和方法。从教材体系看,信息技术教材贯穿两条主线:一条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技能;另一条是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和信息技术思想方法的渗透。这两条主线中,第一条特别受重视,第二条对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但往往被忽视。例如,《微项目No.4 动画不仅让PowerPoint变得生动》一课,主要内容是“给幻灯片中的对象设置动画效果及幻灯片切换效果”,教材中这一部分仅体现了动画的添加、动画顺序的调整。动画制作是PPT的灵魂所在,设计好了会带给人们强大的震撼和视觉冲击,但单纯的动画添加、动画顺序的调整远远不够。所以,在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并尝试制作动画效果的相关属性,引导学生甄别不同类型的PPT中,什么样的动画是合适的,什么样的动画是不合适的。在后续有关PPT制作的微项目中,每一节课都要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经历不同类型动画的制作,在做中学习、体会、理解,并能运用合适的动画效果。

4.挖掘教材教育价值

教学不能只注重计算机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应该从教材中挖掘教育价值,将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环保教育等融到信息技术教学当中,挖掘教材素材承载的教育价值。例如,在“让因特网成为工具”这一单元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及信息的交流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形成文明上网、传播健康信息的良好素养。又如,在“编辑个性化文集”单元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掌握规范文字排版的知识技能的同时,应引导学生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厚学养德。

挖掘教材的方法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载体,是教学的根本所在。深入挖掘教材是所有教学工作的基础。如何挖掘教材中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能力,应成为教师钻研教材的关键点。

1.挖掘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内在联系,加强结构教学

信息技术教材尽管以单元为模块、以微项目为课题进行内容的编排,每个单元的微项目之间也有一定的关联性,但不可避免的是,教材中的一些知识也是相互独立的。所以,教师应把教材中分散、孤立的知识技能加以归纳、梳理,利用思维导图构建不同层次的知识框架,有意识地挖掘软件的操作规律、软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包括单元之间、微项目之间、专题之间的联系等,引导学生深入思维。

2.变换角度思维,分析教材,健全知识体系

教材中涉及的无论是哪款软件的内容,都只有几十页,不可能囊括该软件的所有知识技能,所以在教學中教师转换思维角度分析教材,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并把知识技能引向深入和全面。在《微项目No.2 包装书籍美化主题》一课中,对于字符格式的设置,仅仅在规划封面和序言时提到了字体、字号、字的颜色的设置,这些内容对于用Word排版设计来说显然不够全面,教师可以变换角度具体展开教材分析:①想突出某段落的第一个字或第一个词,如何设置?②数学中的指数和底数等如何制作?③能否制作完整的象棋字?这样从多角度多方面提出问题,既加深了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能梳理、健全知识体系。

3.剖析电脑作品,深层次挖掘教材

教材中有些内容难以深入探究时,教师可以电脑作品剖析为突破口,深入挖掘教材。例如,在教学《微项目No.2 灵活地设计动态》一课的“专题一 用产生动态”时,学生在学习了逐帧动画基本的制作方法后,可以通过剖析作品,了解将逐帧动画应用在影片剪辑元件的制作中,了解逐帧动画技术不仅可以在“舞台”上制作,也可以给“演员”化妆,制作“影片剪辑元件”。剖析电脑作品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已有知识技能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举一反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教材表面的知识点上,须通过深入挖掘教材,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深度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举一反三,应用于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

猜你喜欢

动画技能内容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