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言带文”积累文言字词

2018-05-02任娟

语文教学之友 2018年3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积累

摘要:当前文言文教学正走向“重言轻文”或“文言相离”的错误道路。文言字词的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但孤立识记字词容易导致文言知识碎片化。积累文言字词需要讲究方法,“以言带文”积累文言字词,是“言文统一”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文言字词;记叙散文;积累

积累文言字词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在高考指挥棒下,文言文的课堂有时“重言轻文”。重视文言字词的识记并没有错,但教给学生积累文言字词需要方法。“文言统一”的提法早就存在,但是落实效果却不乐观。有些教师把文言文阅读课上成了古代汉语课,忽略了“文”的内容。有的教师虽然注意到了“文”的价值,先讲言,后讲文,把“文”“言”的界限划分得过于清楚,致使课堂碎片化。王荣生在《文言文教学怎么教》中提到文言文教学要做到“文言”“文章”“文学”“文化”的统一。传统教学模式下文言文课堂的沉闷表明了“文言统一”是大势所趋。“以言带文”积累字词是落实“言文统一”的重要方法。

人教版必修一的文言文单元是古代记叙散文,这个单元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如果用传统的“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的文言文教学方法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把有趣的故事变得枯燥。因而,学习这个单元时应根据古代记叙散文的特点,“以文带言”积累字词。

一、“以言带文”积累字词的依据

首先,学习规律告诉我们学习文言文要“言文统一”。学习文言要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大致内容,然后细致找出字词的运用。在“文”中考察“言”,若文言分离,只研究“言”脱离“文”,研究的“言”是词典上的意义。每一个词在词典上都有多个义项,具体的意思要看具体的语境,机械地记忆某个字的含义,换个语言环境就不能理解,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大忌。其次,语言学习的自身规律要求我们要“言文统一”。语境赋予语言生命力,语境其实就是“文”。分析某个字用得好,是要结合具体语境的,脱离了具体语境,它的好就没有意义。从这个角度讲“言”“文”应该是统一的。

传统的方法积累字词使得课堂枯燥,教学效率低下。但“以言带文”就避免了这种尴尬,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自己根据文本找到要积累的字词,并能透过字词看出其言外之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所以,“以言带文”是可行的、必要的。

二、古代记叙散文怎样“以文带言”

“以文带言”这个词有人提过,但是在古代抒情散文教学中怎么具体操作却没人分析。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分析古代记叙散文教学怎样“以文带言”。

1. 以文为先导,引出词句教学

比如,执教《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教师可以根据文章标题,提出问题:烛之武为什么要劝退秦师?烛之武是怎样劝秦的?烛之武劝秦的结果如何?学生在回答这三个问题的同时就把文章的结构理清了。教师可以继续提问:“是谁让烛之武去退秦的?”“烛之武自己想去吗?为什么?”“烛之武最后去了吗?”学生通过在文中寻找语句解答这三个问题,就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大意,教师在学生复述过程中标记其容易出错的字词,在学生复述完后提醒学生注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明白烛之武本来是不受重用的,在关键时刻郑伯才想起他,他心有怨言,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他还是决定劝秦,由此可见烛之武的爱国热情。这几个问题的提出,可使学生熟悉“退秦”的背景,并能自主分析出烛之武的爱国。教师逐步点拨引导,带领学生在文中理解了字词,在词句中分析了人物,达到“以文带言”“因言悟文”的完美统一。

在回答烛之武为什要劝退秦师时,学生会找到“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学生会翻译出“以”是“因为”的意思,“贰”根据注释知道是“从属二主”。“军”这个词学生可能不清楚,教师指导学生“军”后面加地名通常是“驻军”的意思。简短的一句話,就可以分析出晋国形式的危急,烛之武劝秦是解燃眉之急。师生问答间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把握,学生自主翻译,教师指导,重点强调,这样的方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字词积累也更加有效。

2. 以思路为线索,渗透词句教学

思路是教师讲课的思路。比如《鸿门宴》一文,故事情节复杂,一波三折,人物众多,人物身上发生的事件反映了其性格特点。学生自主预习时,可以理清故事的情节,对内容有大体把握。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形成这样的思路:“事件——反应(人物各自的反应)——反映(从人物的反应上看所反映的人物性格)——寄语(学生给对应人物留言)”,每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他们的反应凸显了其不同的性格特征,学生对人物寄语的过程就是对人物理解从外化到内化的过程,这个思路顺序不能颠倒。在这样的思路下,渗透文言字词,可以透过文言字词看清文学、文化、文章的知识。

以《鸿门宴》第一段为例,教师提出问题:“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整个故事分为宴会前、宴会中、宴会后。我们先学习宴会前,哪件事件引起了鸿门宴?”学生会说是“曹无伤告密”。教师追问:“曹无伤是怎样告密的?是他自己去的吗?”学生会回答:“不是他自己去的,是派人去的。”这样学生就注意到“使”这个字,教师强调“使人”后面加动词,就是派人去干某事。教师继续追问:“曹无伤告的是什么密?”学生会找到:“沛公欲王关中,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王为什么不读第二声?”学生会注意到这里是名词作动词称王。教师提问:“文章第一段第一句可以删掉吗?”到这里学生的意见就产生了分歧,教师在听取学生意见后明确第一句是很重要的,它是鸿门宴发生的条件之一,因为“沛公军霸上,不能与项羽相见”,两人没法见面、没有交流才使曹无伤有告密的机会。教师继续问:“告密这一事件的反应是什么?”学生会回答:“项羽大怒曰”,学生很容易了解“大”是程度副词,“非常”的意思。教师继续问:“项羽的反应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学生会分析出,听到别人的告密没有思考就大怒,说要第二天攻打对方,可见项羽的刚愎自用。依照这个思路开展教学,学生在文中积累了字词的同时也理解了人物。

3.以情节为载体,落实词句教学

古代记叙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故事的完整性和情节的曲折性。在运用“以言带文”时可以根据古代记叙散文的这一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比如,执教《荆轲刺秦王》一文,全文根据情节展开,“刺”的缘起、“刺”的准备、“刺”的过程、“刺”的结果。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要刺杀秦王?”学生会找到文章第一段,教师试着让学生翻译,在学生翻译中点出重点字词。比如在讲准备信物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问学生:“荆轲刺秦准备了什么信物?”学生会回答:“樊将军人头。”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要用樊将军人头做信物,原文是怎么说的?”学生会找到:“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金,邑万家”等。教师让学生试着复述下来,在复述过程中点拨重点字词。“毕竟是一条人命,这个信物会得到吗?”学生说,太子丹不忍心。在这样的情况下,荆轲做了什么?学生就会找到荆轲与樊将军的对话。这个对话可以找两个学生朗读,要读出情感,教师点拨重点字词。这样的方式调度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氛围,学生在情景朗读中就体会两个人的性格特点,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朗读给予评价指导,点拨重点字词。抓住情节,环环相扣,积累字词,给予字词积累一个环境,再根据这些准备,使学生印象深刻。

积累文言字词需要方法,“以文代言”是积累字词的一个好方法,但是针对不同文体,“以文带言”的具体操作不同,在使用这个方法时要注意到文体特征,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简介:任娟(1992—),女,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研方向为语文学科教学。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积累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升方法探究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浅谈语文课堂语言的积累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