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文不“散”,开展主题型文本解读

2018-05-02徐红梅

语文教学之友 2018年3期
关键词:散文初中语文

摘要:初语课本中收录了很多优秀的散文作品,因为散文的主题和表达方式比较灵活,所以学生普遍觉得散文阅读的难度较大。教师要抓住散文的特点,教学中对散文进行归类,总结出同主题散文的阅读方式。本文主要围绕这种教学方法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主题型文本

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散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并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散文的特点,获得新的阅读体验。主要教学方法及步骤探讨如下。

一、还原背景,丰腴延展

还原背景的方法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挖掘出文本的背景资料,围绕其进行拓展阅读。这样能促使学生对文本的主题有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会发现,对于相同主题的文本,若创作背景不同,那么文本的内容和写作方法必然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把握散文之魂,对散文的内容有更真切地理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月迹》都是以童年生活为主题的散文,然而阅读文本的具体内容则能发现,作者所描写的童年经历有所不同,但是所展现的童真却又有相近之处。通过还原文本的背景可以知道,作者所描写的童年生活内容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彼此的生活经历有所不同。但是如果综合起来看便能发现,两位作家都写了自己亲身经历的童年趣事,都描写了对童年的回忆。这里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进行分析,这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分析作者的生活背景得知,作者出生在一个教养较好的家庭,从小便接受私塾教育。在当时,私塾教育是十分枯燥乏味的,私塾里的教书先生大多是受到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之人。原本这样的童年应该并无什么趣事,但是儿童的天性却让作者能苦中作乐,想出了不少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活动。例如,文章中提到的在迂老夫子的课堂上偷偷地用荆川纸蒙在小说的绣像上画画,又如在百草园中玩耍等。作者在条件并不理想的情况下仍能玩出童年的欢愉,感受童年的快乐。

皮亚杰提出发生认识论认为外部信息刺激要和内在准备状态结合,才能有反应。因此在阅读经典文本时,要对文本有一定的心理预期,这样才能有助于阅读。还原该主题文本的背景,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获得阅读经验,在阅读中会有更深切的感受。

二、整合信息,探究内蕴

整合信息的方法指的是对一些具有相同信息的句子进行整理,从中归纳出新的内容,进而对文本进行独特的感悟。主题型文本往往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但是在细节方面却又有作者独特的个性感悟。这种整合信息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探究文本的内涵,进而体会每一篇文本所蕴含的深邃思想情感。

《春》《济南的冬天》都是写景类的散文,教师可以将其作为相同主题型的文本,组织学生进行整合阅读。在探究中,学生发现,这类文本往往十分注重细节的描摹,能细致入微地写出景物的特点。这些细节可能是寻常人发现不了或者即使发现也不予重视的内容。但是作者却往往对其投入了自己的深切感悟,借助对其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自己深邃的思想。以《春》为例,作者笔下所描写的春天的景物其实都十分普通,是寻常可见的。但是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例如,“大地好像刚睡醒的人,惺忪地睁开睡眼,又如山水滋润了起来,而太阳则变得更红了。”红色的太阳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展现出了春日太阳的朝气。这些综合在一起,可以看出作者十分擅长描摹事物的细节部分,并借此表现出对春天的深切情感。

三、填补空白,合理想象

不少优秀的散文中在行文时都留有空白,而非面面俱到,通过进行合理想象,填补这些空白,能让学生补充文本内容,还原人物的情感变化。通过填补空白,学生会对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对文本的主旨也有更深入的理解。

《藤野先生》《往事依依》展现的都是读书时的经历,主题虽然有相近之处,作者的表现手法却有一定的差别。两篇文章中都写了教师,但是具体形象却有差异。为了更好地理解教师形象的特点,可以引导他们展开充分想象,尝试进行补白,进而对其人物形象有更深刻地理解。例如,学习《藤野先生》,学生能明白藤野先生是一个勤恳治学、诲人不倦的优秀教师,但是其中一些留白处也令学生对其人物形象有一定的困惑,可以让学生对这些地方细细分析,探究人物特点。如针对文中先生曾经问“我”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况,还想亲自去看一看,有学生提出,藤野先生这样做是否有侮辱中国学生的意思呢?笔者便让学生尝试填补文章中的空白,尝试揣摩藤野先生的心理活动。有学生发现,藤野先生很关心“我”的心理变化,担心“我”因为崇敬鬼神会不参加解剖课,因此藤野先生不会故意说出有意侮辱“我”的话。联系上下文中介绍藤野先生治学严谨,便能看出这里其实说明藤野先生对于未知的事物感到十分好奇,而且想要通过亲自验证来证明自己的想法。通过补白,学生对藤野先生的性格有了更深刻地了解。

学者王荣生认为对散文文本的解读要从语言学的传统感知过渡到对语用学的认知。而这种通过想象填补文本空白的方法正是运用了语用学的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发现矛盾,破译密码

发现矛盾的方法指的是透过文本表层的内容进入到文本的深处,破解作者潜藏的情感,从而实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通过这种方法,文本中一些看似矛盾的内容能得到更好地解释。若学生学习的是有复杂情感变化的主题型文本,则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容。

《背影》《人琴俱亡》都是展现亲情伟大这个主题的文本,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其中的矛盾,并加以分析,这样有助于其探究文本的深意。如《背影》中,既然“我”认为父亲给自己买橘子时的形象不够潇洒,那么为何又会被父亲的行为感动得落泪呢?通过深入分析文本,可以发现,这看似矛盾的地方其实并不矛盾。“我”认为父亲不够潇洒,是针对父亲的外观形貌和举止所说的,父亲攀爬和走路时的姿态自然是不够潇洒的。但正是这种不够潇洒的姿态展现了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不容易,表现出父亲对“我”的情感。“我”是被父亲的这种真情所感动的。父亲的形象虽然不美,但是其情感却体现了父爱,如此感人的行为自然能博得儿子的眼泪。教师如能让学生在分析此类亲情类主题散文时多运用这种矛盾分析法,则他们定能更好地把握复杂的情感变化。

学者王君提出在对散文进行认知解读时,可以采用聚焦或发散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文本的矛盾处进行分析就是先着眼文本的某个部分,而后发散到文本的其他部分的过程。这个过程能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容。

开展主题型文本解读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将某些具有共同特点的文本放在一起进行阅读,通过背景还原、信息整合、空白填補、矛盾分析等方法,促使学生发现相同主题文本中隐藏的不同点。这样能帮助学生把握散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学习散文。

参考文献:

[1]张芳.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原则和策略初探[J].教师,2016,(9).

[2]王伟雄.初中散文教学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探微[J].语文教学通讯,2015,(4).

作者简介:徐红梅(1976—),女,江苏省如东县新区初级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散文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遥想右北平(散文)
我与风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老苏(散文节选)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