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鉴别诊断中甲胎蛋白、谷氨酰转肽酶检测意义
2018-05-02雷振,张伟
雷 振,张 伟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普外一科;2.普外二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8)
原发性肝癌是指生长于肝脏内,起源于肝细胞、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继发性肝癌是由全身其他部位原发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并在肝脏形成单个或多个的癌灶。大多数病人原发癌的临床表现先于转移性肝癌,但有部分病人的原发病灶起源不明确或同时发现包括肝脏在内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脏器发生肿瘤,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在预后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较大的差异,所以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在临床上有较大的意义。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清中不同物质含量在鉴别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甲胎蛋白、谷氨酰转肽酶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住院经临床确诊原发性肝癌患者(原发性肝癌组)100例,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42.56±9.31);继发性肝癌患者(继发性肝癌组)患者100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44.33±8.42)岁;肝脏良性肿瘤患者(肝脏良性肿瘤组)100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40.69±10.56)岁;体检人群(体检组)100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1.25±10.22)岁。
1.2 方法
4组研究人群清晨均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置于肝素抗凝管中,2500 r/min离心6min,分离血清检测供甲胎蛋白、谷氨酰转肽酶。甲胎蛋白检测采用罗氏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谷氨酰转肽酶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过程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检测指标及结果判断
甲胎蛋白:<7 ng/mL,谷氨酰转肽酶:10~60 U/L。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4组甲胎蛋白、谷氨酰转肽酶的检测值,见表1。原发性肝癌组甲胎蛋白含量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性肝癌组谷氨酰转肽酶含量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良性肿瘤组和体检组含量比较,两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4组甲胎蛋白、谷氨酰转肽酶检测平均值(±s)
表1 4组甲胎蛋白、谷氨酰转肽酶检测平均值(±s)
组别 甲胎蛋白 谷氨酰转肽酶原发性肝癌组 35.2.±8.24 75.61±7.11继发性肝癌组 3.96±5.21 83.46±10.96肝脏良性肿瘤组 3.99±3.28 15.67±4.26体检组 2.92±3.01 12.35±2.96
3 讨 论
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1]。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肿瘤发生率最高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2],一般起病隐匿,确诊时已经失去手术机会[3]。继发性肝癌一般临床表现较轻,病程发展较缓慢,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当肝脏出现广泛转移时患者可出现与原发性肝癌类似的症状和体征。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类蛋白质,病理状态下,甲胎蛋白明显升高,临床常用作胎儿缺陷和肿瘤诊断的标志物。血清中甲胎蛋白含量升高常与原发性肝癌、肺癌、胆管癌、胰腺癌相关。刘振海研究发现[4],在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的诊断中,甲胎蛋白对诊断原发性肝癌准确性较高,敏感性较差,特异性也不理想,需借助B超、CT等辅助检测方法共同诊断。谷氨酰转肽酶主要存在于肝脏、肾脏、胰腺、胆囊和心肌等组织中,在肝中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和肝内胆管上皮,正常人血清中谷氨酰转肽酶主要来自肝脏,临床中常用于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急慢性肝炎、阻塞性黄疸、胆道感染等肝胆疾病的诊断。实验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谷氨酰转肽酶明显增高,继发性肝癌谷氨酰转肽酶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组和体检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甲胎蛋白、谷氨酰转肽酶测定方法简单,对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也可以作为恶性肿瘤的筛选指标,有助于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
[1]侯 飞.彩超对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J].中国卫生产业,2012,31(28):153.
[2]刘喜芳.精准肝切除联合术中灌注化疗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5,8(7):22-23.
[3]王健琳,刘 颖.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及继发性肝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3,42(26):3097-3099.
[4]刘振海.继发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血清AFP检测的临床意义[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