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起由救生筏首缆和薄弱环引发的船舶滞留事件

2018-05-02宁波海事局徐红儿

中国船检 2018年4期
关键词:救生筏船长船体

宁波海事局 徐红儿

船舶的救生设备作为海上人命安全最为关键的设备,始终是港口国监督检查官、岸基管理人员以及船员最为关注的重点之一。不仅要确保这些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状态,还应当保持随时可用。

某日,我和同事一起登上一艘外国籍船舶进行港口国监督检查,在对救生设备检查时,我发现左舷救生筏的首缆和薄弱环未连接到船体上,明显不符合《国际救生设备规则》的相关规定“救生筏首缆系统应在船舶与救生筏之间起连接作用”,我随即转向右舷救生筏检查,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两个救生筏的首缆和薄弱环均未与船体连接,这也就意味着,救生筏无法保持立即可用的状态。陪同检查的船长看到此情景后感到十分惊讶,也很后怕。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船舶发生碰撞而急速下沉时救生筏根本无法打开,人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船长即刻将左右两舷的救生筏首缆和薄弱环与船体进行了连接。

徐红儿 现任宁波海事局船舶监督处处长。具有16年的海上资历和近10年的港口国监督检查经历,同时拥有PSC、审核员、涉外中级事故调查官资质,是浙江海事局首席安检员和中国港口国监督分委会专家组成员。主要参与编写的《国内航行海船安全检查指导书》一书畅销业界、制定的《MARPOL附则VI能效管理规则PSC检查导则》成为全球技术标准、制定的《2017年航行安全CIC检查问卷和导则》在东京备忘录和巴黎备忘录地区联合实施。

我随即询问船长,为何会出现此类情况?船长回忆说,该船救生筏曾于一个月之前送去相关救生筏厂家进行过年度检验,但是,检验后救生筏送上船安装后,很可能当时没有检查首缆和薄弱环与船体的连接情况。

听后,我没有立即就所存在的问题开具缺陷,而是陷入了思考。“即便当时救生筏检验完之后,首缆未连接,但是一个月过去了,难道船员没有发觉吗?船员难道没有对船上的救生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吗?是否因为船舶未能有效运行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呢?”带着一系列疑问,我开始从该船安全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的角度着手进一步检查更深层次原因。于是,我把负责船上救生设备的三副叫到跟前,问他有没有对船上的救生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三副回答说有,并将检查记录本拿来给我看,我清楚地看到记录本中,每周的救生设备检查一栏中均写道对救生艇、救生筏进行了周检并一切正常。随后,我又翻看了船舶的体系文件,每周对救生设备检查也明确写进了体系文件之中。那么显然,三副只是做了文字记录工作,但并没有按照公司的要求,切实履行救生设备周检的责任。我指着救生筏对三副说:“三副,既然你每周都进行了检查,为何过了一个月,前后共检查了三四次,却连那么明显的问题没有察觉到呢?”面对我的质疑和眼前的事实,三副沮丧地点头承认每周的检查只是流于记录,并未真正现场检查。这显然是由于三副的不负责造成的,也反映出公司的管理体系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履行。

检查的最后,除了开列“该轮两舷救生筏首缆和薄弱环未连接到船体”这一滞留缺陷外,我还开具了“针对救生筏存在的缺陷,公司管理体系未有效运行”这一体系滞留缺陷,要求被认可组织(RO)对该轮进行附加审核,并将该轮检查情况通报给了公司,建议该公司对管理的所有船舶进行排查,尤其关注体系在船上的运行状况,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检查虽然结束了,但是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却让人深思。要实现航运本质安全,最关键还是人的行为,需要的是船员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无论是船长还是船员都要把人命安全放在首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突出对细微的设备或部件的检查和保养。看似微小的首缆和薄弱环,虽然每个船员都知道它极为关键和重要,却容易被忽视。另外,对于港口国监督检查官而言,学会从现象寻找本质也是很重要的。在此次检查中发现的救生筏首缆和薄弱环未连接到船体上的问题,如果仅仅留在缺陷表面,而不去深究其产生的原因,那么,即便这次船员纠正了缺陷,也难保下次不再发生此类的问题。只有从根源上寻找原因,才能治标又治本,这才是我们所倡导的本质安全。

猜你喜欢

救生筏船长船体
海洋渔船气胀式救生筏安装质量分析
船体行驶过程中的压力监测方法
国内海洋渔业船舶气胀式救生筏使用研究分析和建议
气胀式救生筏存放要点和常见问题
出发吧,船长
自充气救生筏
当船长
船长,我的船长
焊接残余应力对船体结构疲劳强度的影响分析
赴美军“仁慈”号医院船驻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