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供应链连接更畅

2018-05-02

中国船检 2018年4期
关键词:航运货物港口

本刊记者 赵 博

在外界看来,航运业似乎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航运企业和托运人在处理或追踪货物时,仍然使用大量的纸质文件。其实,这是诸多客观因素所致,班轮公司很希望尽早改变这种耗时长、成本高的传统操作方式。有班轮公司曾进行过相关统计,预估全球每年海运交易所需的贸易文书及相关的人工成本,最高可占实际运输总成本的20%左右。

区块链渗入航运业

随着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 Technology)被深度开发和应用,航运企业撇开传统的时机到了。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之于航运业,区块链在实时动态、透明度、安全性和成本等方面,均领先于传统模式,航运企业可通过安全、透明的电子系统替代繁琐、存在安全隐患的纸质工作。总而言之,参与海运交易的各方,可通过区块链技术实时掌握运输信息,在享受数字化便捷的同时,减少纸质化的不必要麻烦。

2017年初,马士基集团和国际商务机器公司(IBM)宣布,将共同组建一家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计划依托数字化技术,利用区块链,简化全球运输方式。马士基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柯文胜(Vincent Clerc)表示,每年约有4万亿美元价值的商品通过海运运输,海运交易网络又由众多合作方参与构成,区块链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组织工具。所有交易者可通过区块链提供的中性、开放的数字平台进行信息交换,并从中获益。IBM区块链业务部门总经理Marie Wieck女士也表示,目前,海运贸易中的很多环节被中间商或代理人掌控,当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时,可能导致货物丢失或延误,而区块链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这小小的进步对全球贸易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马士基集团首席数字官Ibrahim Gokcen感叹,“尽管目前还未发展到大规模的试用阶段,但我们相信,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应用中有着巨大潜力,这也是马士基集团探索、测试区块链的原因,目的也是为了真正理解其在航运领域的诸多应用。”

除了马士基集团,很多大型航运企业也在加紧探索数字化或区块链技术在更多航运环节中的应用。

商船三井(MOL)与IBM日本分公司及其他公司合作,已于去年12月份进行了一场演示测试,以了解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操作中如何有效实施。商船三井称,此次测试在基于区块链的应用程序中输入真实交易信息,包括各种文件、贸易协议和物流、保险文件,这些文件在被数字化记录后,共享给参与者。通过测试,商船三井确认了区块链技术的可行性,了解了缩短跨境贸易交易结算所需的时间及成本差异。商船三井认为,区块链技术的使用将使与贸易相关的办公程序更快、更高效,商业领域的信息流通也变得更加顺畅。

现代商船也在2017年年中完成了该公司的首次区块链实验。据悉,现代商船和合作方检验了区块链在冷藏运输多项流程中的应用,以便随时监控并管理冷藏货物的温度。在没有区块链技术之前,现代商船只能通过船员检查冷藏箱内温度(每隔12个小时)。对于冷藏货物而言,温度检测极其重要,如今,有关货物及运输信息可通过区块链技术在缔约方之间实现信息共享。现代商船称,公司正通过数字化技术改进操作方式,改善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与此同时,现代商船还在测试船舶进港、离港时,对核心业务数据进行了无纸化操作。

以星航运也与美国物流公司Sparx及以色列初创企业Wave合作,测试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无纸化提单项目——由承运商发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电子货物收据。众所周知,提单是一纸航运文件,详细地描述了货物类型、数量、出发地点和目的地,并载有货物运输合同条款。通常,这份文件必须通过快递的方式交付给货物接收者。一直以来,这项繁琐的过程被认为是行业痛点之一。通过长期研究,以星航运探寻到了新的解决方案,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所有参与者都能够通过安全的分散式网络签发、传输、背书及管理航运贸易相关文件,实现了航运贸易的数字化。

众多大型航运企业相继开发数字化在航运业中的应用,似乎显示了这一技术或许就是下一场左右航运变革的关键性力量。

让港口变为“信息窗口”

放眼智能数字化实际应用的场景,港口企业自然也是主角之一。在大连理工大学营口研究院港口航运技术研究所所长游勇看来,数字化为港口转型提前带来了机会。

游勇预计,用不了五年时间,包括上海港、大连港、营口港在内的中国各大型港口无论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将率先成为“智慧中国”或“数字中国”的典范。“当前,数字化技术被认为是港口转型的基础,是一项旨在重塑港口运作模式的跨越性技术。数字化港口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物流运输的智能化,其次是货物跟踪、定位和便捷服务等方面,这几乎覆盖了港口行业的所有重要业务。”

2017年初,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智慧港口示范工程的通知》,提出发挥信息化之于港口企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港口信息化、智能化进程,促进港口服务质量的提高和生产效率的提升。这对传统的港口企业提出新要求和新挑战的同时,也蕴含着新的机遇。如何抓住机遇转型发展,尤为关键。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严俊认为,数字化技术已跃升为港口变革的新动力,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港口’提升供应链服务效率,另一方面,借助开放和共享的数字化平台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的转变。”在严峻看来,未来,港口企业将普遍应用传感技术、移动设备、视频分析、无线射频、模式识别、智能调度和远程控制等技术手段降本增效,而在港口网络建设、新能源技术和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的层层突破,也将促进一系列业务创新。

数字化技术到底能为港口企业带来怎样的好处?它是如何提升港口操作效率的?对此,游勇举例称:“数字化可在多方面提升港口生产效率。比如,原来到港口办理业务,如今在家即可完成;原来需要耗时近半个月才能完成的种种复杂手续,如今不需要东奔西跑;原来是企业把货物交给港口,只有货物到达目的地后,货主才能知道货物去向,现在,货物可以被实时监控,我们随时都能知道货物的具体地点和下一站到达时间。这便捷了合同签订,为个别产品定制、零库存管理等提供了空间,为现代企业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使得港口业务本身得到了升华。”

众所周知,港口在生产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其中包括码头生产、集卡调度、货物种类、货物流向、物流路径等,这些数据的潜在价值巨大。通过挖掘这些数据而得到的贸易、物流特点,能够促进贸易发展,并为进出口企业和物流公司提供更有价值的商业机会和决策支持。“可见,港口企业将很难脱离数字化或智能化而取得发展,或者说,没有智能化的港口将难以生存。港口智能化,将是港口的生命线。”游勇说。

严俊则重点阐述了搭建数字化平台对建设智慧型港口具有的重要意义。“首先,它能提高港口管理和决策水平,实现远程调度,优化港口物流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其次,借助数字化平台,港口企业可实现与班轮公司、铁路、公路、货代、仓储等相关物流企业的无缝连接,通过信息的集成和共享,提供供应链优化解决方案。再次,港口与海关、海事、检验、检疫等口岸联检单位也能因此实现信息一体化,提高通关效率。最后,还可整合物流信息资源,拓展港口物流市场交易功能,提供金融、保险等衍生服务,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的技术手段,提升服务质量。”

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就是港口企业利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生动实例。相对于传统的集装箱码头,这座码头实现了集装箱装卸、水平运输、堆场装卸环节的全过程智能化操作。从集装箱船上卸下的集装箱直接由自动运行的无人搬运车运到堆场,无人搬运车能够感知自己的位置,自动化运行无忧。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洋山四期项目总经理助理王岩称,在实现完全自动化之后,洋山港四期整体的工作效率会比之前提升30%。

鹿特丹港也是数字化港口的实践者之一。不久前,鹿特丹港港务局宣布与IBM展开一项为期多年的数字化倡议合作,旨在利用物联网(IoT)技术改变港口运营环境,使港口及其用户受益。据悉,这一项目首先从开发统一的仪表盘应用程序开始,收集并处理通过IBM物联网平台分析的实时水文、气象数据,以便使交通管理变得高效、安全。鹿特丹港港务局首席财务官Paul Smits说:“效率对于我们的业务而言至关重要,它要求我们利用所有可用的数据。通过基础设施、水、空气等信息的实时传递,我们可以极大地改善服务水平,并充分做好迎接智慧航运的准备。”随着合作的升级,鹿特丹港还将安装更多传感器,收集包括有关潮汐和水流、温度、风速和风向、水位、泊位可用性和能见度的数据,最终,它们将转化为可用于决策的信息,以缩短船舶等待时间,确定船舶停靠、装卸的最佳时间,提升更多的可用泊位。

在海运交易过程中,供应链系统的流动性注定了交易将产生一定的时间和费用,而流动性优劣取决于整个过程的衔接度,无缝连接意味着繁琐步骤少,自动化和数字化程度高,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可以得到实时确认。完善港口数字化流程不仅可以加速作业,更能为交易各方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和额外支出。

猜你喜欢

航运货物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港口上的笑脸
逛超市
惠东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