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届毕业生求职意向实证研究

2018-05-01普片蔡薇薇霍梦诗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

普片 蔡薇薇 霍梦诗

【摘 要】 本文以成都学院2018届毕业生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从求职意向(薪资待遇、行业性质、工作地点)、自我求职能力认知、求职准备、求职服务需求方面进行统计,对毕业生求职意向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指出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学校应当从引导毕业生增强求职意识和提供系统、专业、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两方面来进一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关键词】 求职意向;求职服务;就业指导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学校教学、各类实践活动培养的集中成果展示。在就业形势日益严重的今天,开展针对性调研,分析毕业生求职意向,求职准备,求职服务需求,对学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就业工作开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求职意向、自我认知、求职准备、求职服务需求四个方面基本现状进行了分析,为2018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提供切实的建议。

一、样本结构

关于成都学院2018届毕业生求职意向的问卷调查中共有4226人参与。占学校2018届毕业生总人数的81%。根据学院的分类,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美术与影视学院、师范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及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占7成,可以说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学校理工科、艺术类、师范类毕业生的求职相关意向。其次,根据学历分布情况,以本科生为主占86%,其余的则是专科生(占13%)和研究生(1%)共占14%。

二、求职现状及意向特征

1、求职现状

(1)求职意向基本情况。求职意向指的是根据自身爱好和能力,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明确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及行业、薪资待遇等。在本次调研中主要考察了成都学院毕业生的求职意向单位和薪资待遇、工作地点、求职中看重的因素、除就业之外的其他毕业去向。成都学院毕业生求职意向单位排前3的分别有国有企业、机关、其他事业单位,其中排第1的是国有企业。对城镇社区、部队、农村建制村有意向的较少。意向的月薪资待遇中3501~5000元的人数最多,其次为5001元以上。可见我校81%以上学生期望月薪资待遇在3501元以上,就求职意向地点而言,68%毕业生选择成都市,11%毕业生选择四川省内除成都市外其他地方,21%毕业生选择在四川省外就业。由此可见我校毕业生对成都市内就业意向强烈。

其次,成都学院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最看重的因素中排前3的分别是薪资待遇、个人发展空间、个人理想与职业兴趣,对工作压力、职业跟专业对口情况关注度最低。除了毕业后选择就业,我校毕业生对进一步深造即继续升学也十分感兴趣,达到44.34%,也有19%毕业生表示有创业的意向,有6%左右毕业生有出国、出境意向。

(2)自身求职能力认知。自身的求职能力认知是通过知识、实践对求职的了解程度,也是求职计划的基础和依据。在此通过设置问卷,考察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就业情况了解程度、求职过程中的自身优势、求职准备程度等问题。由调查了解到,成都学院毕业生有76%以上对自己专业相关就业情况表示了解过,其中近66%的毕业生表示比较了解。非常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占少数。其次,专业和职业对口方面,学校毕业生近3成表示专业不一定要职业对口。

在求职中个人认为有较强优势的分别有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实习经历,而普遍认为求职技巧和科研能力、家庭条件三个因素在求职过程中优势较弱。在求职中最担忧的因素有缺乏求职技巧、缺乏实践和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和技能薄弱,这也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求职难题。

此外,学校毕业生对求职面试环节,近7成学生表示会有些紧张,完全未接触面试和对面试应对自如的学生占少数。造成面试紧张的原因主要是缺乏面试技巧及综合能力较弱。

(3)求职准备。求职准备对毕业生求职至关重要,特别是本次问卷发放时间正是求职的最好季节,求职准备直接影响求职效果。首先,从学校毕业生简历准备情况而言,71%毕业生表示已有完整的简历,21%的毕业生只是做了制作简历的准备,8%毕业生表示没想过制作简历的问题。从求职时间来说,10月份还未制作简历显得对求职准备不足。

学校毕业生求职信息的获取途径较多,有从学校、学院获取的信息,也有从用人单位官方网站、社会专业招聘网站、报刊媒体的求职广告获取的信息,有从校友、师长、家人、朋友获取的信息,也有通过工作实习获取的信息。可见我校毕业生对搜集求职信息比较积极主动,通过多渠道寻求求职信息。对于个人求职技巧获取,也是通过向学长、学姐及其他人询问求职技巧;翻阅求职相关图书,网络资料,观看电视节目较多,也不乏参加专业求职培训,当然也有部分毕业生表示未尝试其他途径获取求职技能。就落實工作时间预期而言,2017年9~10月和2018年2~3月落实工作的人数最多,其余各季度均有落实工作的毕业生。

(4)求职服务需求。就毕业生期望的求职服务而言,需求最高的3个内容是提供就业需求信息、面试指导、校园招聘会,对个体辅导的需求较少。求职课程开课需求也集中在大三这一年。

2、求职意向特征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知,学校毕业生求职意向有以下特征:

(1)求职期望近乎理想。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毕业生以本科生为主,对国有企业、机关、其他事业单位,也就是对“铁饭碗”意向最强,对基层就业意向较少。而就业意向地点而言,近70%的毕业生期望留在成都工作。81%毕业生期望薪资待遇在3501元以上,期望薪资待遇在5001元以上的占37%,而依据我校《2016届毕业生培养评价报告》即2016届毕业生工作半年后的月平均收入为4042元,由此可见薪资待遇期望略显过高。此外,在求职过程中最看重薪资待遇,而个人发展、职业兴趣等排在其次,虽然应届毕业生的生活、工作压力与日俱增,看重薪资待遇无可厚非,但选择职业中最看重薪资待遇显得对未来长远发展考虑稍显不足。

(2)求职准备不足。由自身专业了解程度、简历准备、面试表现、落实工作时间能看出,学校毕业生对求职准备不足,求职意向不够强烈。有53%毕业生对自身专业就业情况很了解,41%毕业生比较了解,6%有一点了解。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就是直接为从事专业工作而准备的,大学三至四年的专业学习,却不了解专业的就业情况,显得对求职准备不足,此外,从简历准备、面试表现也可以看出对求职准备的不足。“金九银十”每年的九月、十月是求职的最好季节,也是单位质量最高的时刻,却没有准备在这最好的季节落实工作,可见对求职信心、准备不足。

(3)信息需求和供给差的深层原因有待挖掘。从学生反映的求职服务需求可见,就业需求信息、面试指导、校园招聘会需求最多。在本年度通过校院两级就业信息网及就业老师工作群、微信、微博、LED大屏幕等各种渠道(含校园招聘、需求信息、校外招聘、公招信息)发布万余条就业信息。此外,还举行了大、中型招聘会及专场招聘会,同时组织毕业生参加省内外人才市场组团招聘会。毕业生却反应信息发布不足,对学校的专场招聘会积极性不高,这背后深层原因有待研究和探讨。

三、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对策

1、切实引导毕业生增强求职意识

从求职信息供需矛盾,求职准备及求职期望,可以看出成都学院毕业生求职意识略显不足。从校方而言,应当将就业教育从入学开始,让学生意识到迟早要踏上社会,而接下来的每一天都为此做准备;秋招开始时就营造求职氛围,在校内公共场所通过横幅、海报、电子屏等进行宣传,此外借助网站、公众微信号发布求职信息,针对低年级学生开展简历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求职类比赛,营造浓厚的求职氛围,培养毕业生求职意识。此外,对就业典型事迹进行多方位报道和宣传,引导毕业生“该找工作”、“找好工作”。

2、提供系统、专业、全程化的就业指导

从学生的需求情况可见,面试辅导是着重提到的一个需求点。从学生的整体求职意向等可以看出,对学生提供系统、专业化的求职辅导非常必要。所以应当在学生大学三年或四年期间,将就业指导贯穿其中,并跟其他学生工作联动起来,系统地推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如:在大一,开启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在入学教育中,设置专业、行业介绍,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督促学生以专业学习为出发点,以职业发展为落脚点,更好地谋划大学的学业和生活。在大二阶段,依托学校社团实践活动及各类赛事,增强学生沟通交流、组织协调等职场必备能力及素质。在大三阶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相关必修、选修课程,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更好地为大学生活,学业乃至为未来职业做准备;邀请校内外专家、知名校友、资深人力资源经理进校园开展系列讲座:如“公务员考试之路”“考研经验分享”“名企进校园”“职场起航”等针对不同的毕业去向,全面普及求职技巧。在大四,为毕业生组织开展“模拟群面”,通过简历筛选、群面演练、面试知识培训等环节,在步入职场最后阶段强化面试技巧指导,并链接职场,提供更多的求职需求信息。

【参考文献】

朴金哲.毕业生求职意向调查分析.高教研究[J].2013.

【作者简介】

普 片(1987-)女,硕士,西藏江孜人,现供职于成都学院学生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指导.

蔡薇薇(1989-)女,硕士,四川成都人,现供职于成都学院学生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指导.

霍梦诗(1989-)女,硕士,四川成都人,现供职于成都学院学生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研究方向:大学生就業指导.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
新时期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路径探索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困境及全程化指导路径
别把“就业指导课”当摆设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创新
如何做好互联网形式下的就业指导
浅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提升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