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互联网形式下的就业指导
2017-08-30巫晓霞
巫晓霞
在高校中,就业指导也成为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在互联网运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要令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实现个人社会化的标准,能在诸多的行业中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达到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目的,充分结合互联网,发挥就业指导功能,就务必丰富和完善高校互联网形式下的就业指导途径和方法,拓宽高校毕业生获取资源、用人单位发布资源的渠道,做到资源共享,互动互享的目的。互联网形式下的就业指导首先要有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有健全的制度、有专业的人才队伍,从而利用互联网就业指导新的技术方法,搭建自助自主的平台系统,实现就业信息采集与应用的高效化。下面以此展开论述:
一、高校互联网形式下就业指导开展的主要问题
对互联网形式下就业指导缺乏必要的重视,仍然停留在以开设大班面授课作为指导的主要途径,传授的内容大多有局限性,上课形式也较单一,缺乏趣味性,难以吸引到当下的学生,特别是在电子科技下成长的95后学生群体,缺乏现代信息技术支撑起互联网形式的就业指导模式,没有充分利用微信、QQ等移动多媒体的软件引导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互联网形式下就业指导人员专业能力和水平不高,工作方式和教学方式也相对陈旧。
二、高校互联网形式下的就业指导存在问题的原因
当前,就业指导工作虽然在高校中取得进展,但却无法在互联网时代适应时代发展,归结在于未建立健全互联网形式下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就业指导课程没有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新业态和新常态,形式陈旧老套,未将互联网发展成果融入就业指导的课堂体系中,就业指导课堂的学生参与度和吸引力不够,对新方法转变的重视度不够,一些就业指导工作者的深造学习体制不够健全,激励政策不明显,所以导致教师群体没有转变观念,互联网新技术运用就业指导工作的意识薄弱,学生和用人单位群体无法通过互联网得以真正受益,这些原因,都导致互联网形式下就业指导的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目标难以实现。
三、做好高校互联网形式下的就业指导的具体实践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包括了就业观念的指导、就业政策法规指导、就业心理指导、就业信息指导、就业技巧指导、社会适应指导等各个方面,在互联网形式下更应从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和职业教育培训方面开展,要充分考虑互联网时代“快”“准”特点和学生、用人單位“精”“细”需求,积极关注并重视互联网形式下的就业指导工作落地实施,运用互联网思维,努力打造资源共享、信息互享、即时高效的就业指导信息化平台,通过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开通网上职业测评系统,开设就业指导网络课程,线上线下相结合,创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一)加强对互联网形式下就业指导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及时调整互联网形式下就业指导体系和制度
1.提前进行互联网形式下就业指导体系建设重要性的理念宣贯。注重互联网形势下就业指导的过程、内容和师生互动,为加强对互联网形式下就业指导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高校需要将就业指导工作前移,高校要以互联网思维为基础,以学习就业指导知识为目的,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实践参与的方式,让学生从大一就有职业规划的意识,从而将互联网形式下的就业指导理念潜移默化地贯穿大学期间的每个阶段。
2.建立并完善适应互联网发展的“高校—院系—班级”就业指导体系模式。高校必须致力完善就业指导制度建设,建立一套符合互联网形式下,能有效运作的就业指导体系,将在线教育和传统就业指导体系相结合,建立互联网体系的新模式,注重各高校和企业间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让学生就业指导信息充分联动,进一步实现就业指导的个性化、精细化和全程化。让互联网形式下的就业指导实现“过程和结果并重、展示和互动结合、形式和内容相辅相成”的良好局面。
3.充分利用就业指导体系和互联网,针对离校未就业和正在实习的学生进行就业信息的采集与应用。完善互联网下高校的就业指导体系,给学生带来具有时效性、准确性的就业咨询和信息,充分利用互联网,结合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实际需求,探索小班体验式培训课程,通过互联网方式及时的通知和传达,对其做好就业服务。
(二)丰富互联网形式下的就业指导方式方法,开发利用移动互联网工具进行就业指导
1.加大移动应用软件为载体进行专业的就业指导。移动互联网以手机为载体,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产物,开发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地向学生发布就业指导信息,便利地为学生获知企业最新的招聘信息,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必然要求。
2.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能随时随地提供就业指导的自助服务。可在手机上下载测评APP工具包,上面提供“分析自己-了解职业-确定求职目标”的自助服务,通过手机进行就业指导的测评,让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人格,更深层的,手机后端还可以根据测评结果,推荐合适的职业清单,学生根据清单确定自己满意的职业后,查询相关的就业信息。
(三)提高互联网形式下就业指导人员专业能力和水平,组建专业的就业指导人才队伍
1.要加大力度保障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高校需要加快互联网下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步伐,就必须要加强就业指导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从高校层级出发,制定就业指导人员和辅导员的岗位职责标准,制定统一的就业指导的培训大纲,规定这些岗位人员需要持证上岗。并实行不定期轮岗制度、教学积分制度,鼓励教师通过培训及时将行业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反映到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
2.确保队伍的总量和及时补充,注重就业指导人才梯队建设,合理分布就业指导人才。加强高校在互联网形式下对从事就业指导人员的重视度,指导机构设置涵盖校就业指导中心、各学院、辅导员、班级导师,以及学生就业社团、班级就业联络员,责任明确,上下联动密切,扩大就业指导人员队伍,给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储备更多的专业人才和队伍。
3.制定互联网形式下就业指导人员继续教育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计划并实施。制定继续教育和对新技术、新方法的操作运用的培训计划,创造条件,积极组织培训,培训组织上采用“翻转课堂”“幕课”“微课”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并将这些新技术新方法运用在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中,给学生的就业指导带来互联网形式下创新性的指导和帮助。通过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让就业指导人员掌握互联网下的就业指导技巧和方法。
综上所述,高校要做好互联网形式下的就业指导,就必须通过丰富高校的互联网形式的就业指导途径,加深高校互联网形式的就业指导教育,完善高校互联网形式的就业指导方法,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对信息化就业指导工具的普遍运用和不断移植优秀互联网下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课程,充实课程体系建设等举措,实现互联网形式下就业指导的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将互联网形式下就业指导的工作推向新的台阶。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