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艾伦·布坎南对马克思剥削概念的拓展
2018-05-01田佳琦
【摘 要】 文章论述了艾伦·布坎南对马克思剥削概念从纵向和横向的拓展,不仅仅是为了澄清剥削不是分配问题而是生产领域的问题,以此来证明马克思的剥削是非法权概念的,并分析了艾伦·布坎南对当代西方学术研究者对马克思的剥削概念产生批评怀疑的三种观点的批判,这主要包括剥削不再是普遍的、马克思对剥削的定义是荒谬的、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等。
【关键词】 艾伦·布坎南;马克思;剥削概念
一、艾伦·布坎南对马克思剥削概念的拓展
马克思关于剥削的概念,艾伦·布坎南把它划分为三个层次并进行了创新性地阐释,它们分别是专门指雇佣劳动中的剥削、跨历史的剥削以及一般剥削概念。艾伦·布坎南对马克思剥削概念的新解,对于理解马克思基于共产主义的非法权意义评价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因为他把马克思的剥削观从维度上在横向和纵向上都作了拓展,因而它已经不能限制在私有制的“雇佣劳动”范畴,它应该是一种一般人类的普遍的生存方式。从纵向看,它贯穿于全部的阶级社会,是跨历史的剥削;从横向看,它是一种最普遍最一般的剥削。因此,这种理解已经把剥削的概念置于法权框架之外的、超越法权框架的解读。
在私有制下工人创造的劳动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用于维持自身生计的工资,也就是马克思说的社会必要劳动,另一个是除了满足生存需求的以外,超出自身所创造的价值,也就是马克思说的剩余劳动。而所谓的雇佣劳动的剥削主要指的是第二种,即资本家对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无偿压榨与占有。在这里,应该明确的是,正是由于剩余劳动的产生,才给剥削提供了一个存在的可能性。而且,在马克思的眼中,工人是为了生存而不得已出卖劳动力,资本家对工人进行一定的必要补偿,这样从表面上来看,看似是一个双方自愿的交易行为,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工人首先是为了谋生而不得不出卖劳动力,这点就表明了工人在交易的过程中并非是自由的行为。而且劳动力的价值就体现在它可以创造出新的价值,而资本家对工人的补偿不过是必要的生活补偿,并不是包括剩余价值在内的全部补偿,因此,雇佣劳动中是一定存在剥削的。
所谓跨历史的剥削是艾伦·布坎南对剥削概念从纵向上的一种新解,当然这也是合乎马克思原意的。马克思曾经指出剥削并不只出现在资本主义社会,是全部阶级社会本身就有的剥削方式。艾伦·布坎南指出,作为阶级社会中的一种基本的普遍存在的现象,即便剥削的具体形式上有差异,但从本质上来看都具备共通的特性。艾伦·布坎南指出:“所有情况下,都出现四种要素:劳动是被迫的、一部分劳动是无偿劳动、劳动者生产了剩余以及劳动者无法支配他们自己的产品。”可见,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不过是将这种跨历史的剥削的四种组成要素具体化了而已。
所谓的一般剥削是艾伦·布坎南对马克思剥削概念在横向上的一种拓展。这一延伸的结果就是在全部范畴当中都存在的普遍的剥削概念,这也就意味着资本主义是完全的、全面的剥削社会。根据艾伦·布坎南的理解,马克思已经把资本主义中的全部生活都看成是剥削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剥削变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存在的方式。所以,马克思要致力于对全部私有制下的人类剥削关系的变革,而不仅仅是对工人劳动剥削的批判。可以说,艾伦·布坎南对马克思一般剥削概念的梳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对理解基于共产主义眼界这一非法权评价视角的概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艾伦·布坎南对马克思剥削概念的三重内涵的新解,可以说他不仅澄清了剥削不仅仅是个分配问题,而是个生产领域的问题。这样就赋予了剥削概念具有了普遍的社会特性,那么也就超越了分配问题的法权概念框架。就像马克思主张剥削从本质上來说不是上层建筑的法权概念的问题,而是存在于经济基础里的问题,因此资本主义制度是彻头彻尾具有剥削性的。由此可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已经超越了既定的社会制度,他是以共产主义的眼界直接从经济基础的生产领域着手,从而在根源上推翻私有制度。
二、艾伦·布坎南对批判马克思剥削概念的批判分析
第一种最常见的批判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他们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工人生活水平的改善,所以提出了剥削不再是普遍的。也就是说,他们认为随着工人工资的提高,社会福利的扶持,使雇佣的劳动者不再受剥削。针对这种质疑的观点,艾伦·布坎南指出,首先,他们对剥削概念的认识上存在偏差,也即是他们只局限于之前所提出的第一种层面上的雇佣劳动的剥削。其次,就从他们看到的雇佣劳动的剥削出发,他们也没有彻底的明白,工人从工资上提高仅仅代表着在“量”上受剥削的程度,而没有看到这并没有改变他们受剥削的实质。从艾伦·布坎南提出的剥削的四要素中也可以看到,工资的提高也没能改变使他们可以支配所有他们自己生产的产品。最后,按照艾伦·布坎南对剥削概念的阐述,他们并没有涉及到其他两个剥削的层面,因而他们的理论缺乏严密的逻辑性。
第二种反驳的观点主张马克思对剥削的定义是荒谬的。艾伦·布坎南认为,这种观点也主要是针对剥削的第一个层面上来讨论的,其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罗伯特·诺齐克。艾伦·布坎南总结了诺齐克的三段论归谬法,对此,艾伦·布坎南逐一进行反驳。第一,他与上一个观点一致,都是仅仅看到了剥削的雇佣劳动领域,没有看到剥削的整体性。第二,艾伦·布坎南指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明确地说明了即便是处在共产主义社会,仍然有可能扣除一部分劳动产品对无法工作的人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帮助,因此,在马克思看来,工人得不到自己的全部劳动产品还不是剥削的重要条件,剥削的必要条件是针对劳动者在剩余时间生产的剩余产品是怎样被处置的。第三,在艾伦·布坎南看来,如果把剥削仅仅放在分配领域来考虑,那么就会陷入私有制正义的法权框架中,这与马克思所强调的,从生产方式上根本地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主张是极不相符的。马克思所提倡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着分配的方式,而不是像诺齐克认为的,在资本主义法权框架中去寻找剥削的定义。因此,艾伦·布坎南也再一次证实了马克思的剥削概念不是以正义为主题的法权的解释原则,而是一个超越法权的共产主义评价视角。
第三种质疑的观点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经解体了,因此,马克思的剥削概念也就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对此,艾伦·布坎南仍然强调的是他们仍旧是针对雇佣劳动这一领域内的剥削,而就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来看,它是贯穿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每一领域的,因此作为一般的剥削概念也从未消失。
虽然艾伦·布坎南对诺齐克的批判是用一般的剥削概念作为主要手段的,但是他的批判还是不够彻底的。因为艾伦·布坎南眼中的一般剥削概念仍然是以劳动价值观为基础条件的,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全部的获利行为,追本溯源都是对工人劳动的剥削,也可以说成这些获利都能还原于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中。所以,无论资本主义出现什么样的新特征新特点,都无法超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规律,因此我们说诺齐克针对剥削概念的这一质疑自然是没有道理的也是不能成立的。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 艾伦·艾伦·布坎南.马克思与正义[M].林进平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 郭丽丽.艾伦·艾伦·布坎南对马克思剥削概念的新阐释[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9.
【作者简介】
田佳琦(1991.3-),汉族,吉林四平人,通化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