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阅读能力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

2018-04-28陶涛高洪琳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关键阅读能力核心素养

陶涛 高洪琳

【摘 要】在教育的起始阶段,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而且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纳入课程体系的建设,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并就目前中小学生阅读现状、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及策略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阅读能力;核心素养;关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6-0100-02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笔者以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育的起始阶段,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关键环节,而且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纳入课程体系的建设,成为中小学必修课。我校在开展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培养大讨论时,笔者就明确提出过,阅读能力应该是关键能力中的一种。本文拟就目前中小学生阅读现状、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及策略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中小学生阅读现状忧思

笔者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道:目前中国教育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是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习惯从小学就被生生毁掉了。幼儿园开始为所谓抢先学的名义,灌输拼音和识数;小学开始作业负担沉重,课余培优不断,一切都是功利性的;中学尤其是高中学段,更是以考试为指针,学生阅读最多的是课本和教辅资料,其余几乎没有课外阅读的空间。以基本素养提升为目的的阅读对中国中小学生是点缀,是主餐外作为奢侈品的点心。课程标准和设置也存在问题:以历史为例,中小学历史教学,脱离学生心智水平的各种历史解释、各种历史概念与结论,居然成为学生在卷面上洋洋洒洒进行各种历史论证的方法和依据,空洞无物,枯燥无味,而鲜活的历史画面感、历史的生活味则荡然无存。教师在指导学生形成各种思维定式,学生在史和论都没分清楚的情况下进行着煞有介事的历史论证。这绝非危言耸听,是当下教育活生生的现实。

朱永新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笔者深以为然。然而现实很残酷。华中科技大学刘长海博士对比中美小学生阅读,提及一系列现象:围绕语文课文的阅读占据了中国小学生的绝大多数精力和时间;学生在读什么书?“作文精选”名列榜首,其余依次是卡通漫画、童话寓言、幽默故事、校园小说、经典名著、科普百科、科幻神话、古诗绘画本。无独有偶,有图书馆工作者专门在西安市做过调查,数据显示,孩子们最喜欢读的图书是漫画,而且喜欢程度达到 35%,科普类图书在孩子们喜欢阅读的图书中仅占 6%,历史地理类更少只有 1%,这是非常低的。笔者也是小学生家长,我们为孩子准备了不少读物,幼儿园时期,讲给她听,或者自己看绘本,上小学之后,尤其是三年级以后,她就喜欢看“作文精选”类图书了,科普类读物读得少,历史类几乎没有兴趣。她自己的阅读就如此迅速地功利化了。刘博士总结中国小学生阅读的特点,很值得深思:学生在家庭中的阅读,主要是进行语文课文的学习、预习、复习;课文课本以外的阅读材料有限;可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有限;很难找到精美的课外读物。社会对于小学生阅读的理解是:阅读的重点是精确理解课文;在学生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部分成人鼓励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课文以外的阅读并不是必要的。小学生的阅读方式没有清晰的阅读概念,阅读课文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手段而已;课文以外的阅读少而肤浅,很少进行相应的自主写作;很少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造成的影響是学生阅读面窄,知识视野狭窄,求知欲慢慢减退;想象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文学创编能力较弱,语言表达能力得到的锻炼不够。

笔者也有从事儿童书籍出版工作的朋友,谈到目前学生读物的出版发行,也颇多忧虑。原创性的作品少,科普类的读物更少,粗制滥造的东西多,直接把外国图书简单加工、配图后出版发行,很多书非常不适合小学生阅读。笔者给女儿买过不少书,发现《西游记》《三国演义》这些名著没做多少少儿化处理,小学生没法看,给她讲也费劲得很。倒是一些从国外引进的童书很有创意,很值得玩味,如《窗边的小豆豆》《神奇的校车》《不一样的卡梅拉》等等。

二、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提升

首先需要声明的是,不是拿着书读就叫阅读,阅读与认字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活动。不久前,一个相当有冲击力的报道刺激了国人的神经:据某机构统计,以色列人人均每年阅读书籍60多册,韩国、日本人也人均年阅读几十本书,而国人的这一数据则很难启齿——一册不到。笔者无意因某种情结而替国人辩护,但换个角度思考,一本略有深度的书,假设只有300页,要读明白,至少需要一周。那么我们不难判断,一年读60多本书,只有两种可能:很有闲或读闲书,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阅读能力超级强。显然,单纯从阅读量来衡量一个民族的国民文化素养和读书习惯,是不合理的,至少是不全面的。有过一定读书经历的人都应该明白,读什么书、如何读书比读多少书更重要。

刘长海博士的研究表明,美国小学生阅读的特点,有些值得我们借鉴:阅读是自出生以来的一件大事;鼓励、吸引小学生从小养成阅读习惯;鼓励小学生自主选择图书。而小学生的阅读方式主要是有较清晰的阅读概念,主动寻找阅读材料,乐于完成阅读任务;围绕阅读内容进行相应的自主写作;愿意与老师、同学交流阅读心得。由此产生的影响是学生阅读面广,知识视野宽广,求知欲旺盛;想象力得到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得到相应锻炼。毫无疑问,这里面的关键词是“阅读是一件大事”“自主自由”等等,而这些正好是目前国内中小学生阅读的致命问题——不自由,不自主。经常有人慨叹,国内中小学生不会提问,想象力不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行,与人交往的能力等,这些问题都与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关系。

《礼记·学记》中对教育目标有阐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对学习的要求很清楚,对致力于学、知识面的广博、学生分析能力、独立思维能力等都有明确的要求。而最新版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三块六项十八个基本要点,也很具体,仅就其中几点与阅读的关系略作说明:批判质疑、乐学善学、健全人格。

批判质疑,就是我们常说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不是随便去否定,“批判性思维的目标在于做出明智的决定、得出正确的结论”,“批判性思维是针对你自己或者他人就特定情形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进行评估”。批判性思维的特征就是客观、理性。当我们在阅读别人的文章或者倾听别人的观点陈述时,很容易被左右,尤其在阅读时,难以形成理性的判断。而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每个人在阅读时能迅速梳理出其基本观点、论证的过程、论据是否合理等。思维导图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我们记忆,还是一个思路梳理的过程。无论是做思维导图还是认真倾听,首先都是充分尊重论者的,然后能根据自身的思维能力,判断出其结论是否合理,得出正确的自我判断。因此,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清楚的了。

阅读能力培养有利于乐学善学素养的提升。乐学是因为认识到学的好处,乐学的前提是自由自主,任何功利的教育都是在毁掉学生乐学的基础。前文所述美国小学生阅读的特点就已经论述得很清楚了。善学是因为得了好的方法,好的方法简单说就是会读、会思考。有了充分的阅读,有了理性的思维训练,学生自然就善学了。笔者见过很会阅读的学生,看奥数的教材如同看小说,效率高,且深得其旨。这类学生的善学是跟他长期自我的阅读能力提升和思维训练相关联的。

健全的人格,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曾经有学者谈及自身的学术之路,为了训练自己的毅力和閱读力,每天到哈佛大学图书馆读晦涩的古代经典文献,每天要求自己读多少页。这真是一个奇特的经历,既能培养坚韧的性格,又能提高阅读力。能沉到书中的人,是安静的,是自制力很强的。喜欢阅读的人,比较理性,抗诱惑力较强。始终在关注自己内在修养的人,当然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当然是自信自爱的。

其余不必赘述,从前面简要的分析中,不难发现阅读能力培养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意义。

三、阅读能力培养课程化建议

中小学教学中有一个理解的误区——阅读是语文课的事,阅读培养是语文老师应该做的。其实,阅读应该成为一门课,阅读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经常有家长抱怨,孩子在家里写作业很磨叽,效率低下。效率低下,首先是文本阅读能力低下;其次是注意力不集中。久而久之,孩子厌学,整个生活习惯也随之变得拖拉。小学老师在讨论学生作业效率和规范时,更愿意看到学生规范。个人以为,效率才是第一位的。学生写作业效率高,表明他思维敏捷,文本阅读快,过多地强调规范,则是用条条框框在限制学生的思维和专注度。尊重孩子的个性,就不要过度强调规范。

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量“九年400万字”,而且还规定了一些必读书目。这种要求依然是功利的,因为课外阅读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而不是真正立足于孩子的个性需求和自主自由的。订制书目也是围绕着教科书的要求转的。有一线教师在谈及学生阅读时,建议不要阅读面太广,影响学业;强调阅读的规范等等。这种阅读习惯的培养终究是产生不了相应积极效果的。

我们设想,一个孩子的阅读速度如果在每分钟100个字,读完一本10万字的小书需要17个小时左右,但是如果他能每分钟读完300个字,他只需要6小时左右就读完了。提高阅读速度,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来思考、解决问题,岂不是很好的事?现在高考试卷长度越来越长,高考文科综合要求学生在两个半小时里读完一万多字的题目,还要一一作答,表明命题的意图中就有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或者说阅读能力是高考的考查范围。

华中师大一附中专门建设了阅读实验室,让学生在摆满书的圆桌上自由组合,规定时间内阅读多少文本的内容,然后进行阅读内容的复述和心得的交流。这一实验也是基于语文学习的,但是很有实验意义。美国人彼得·孔普的《如何高效阅读》是一部非常好的读物,也是很具有可操作性的高效阅读的教材。在这部书里,他提到通过六周的训练,达到每分钟阅读500个单词以上的阅读速率。不仅仅是阅读快,还包括如何有效地运动眼睛、如何有效地记忆所阅读的内容等等。个人以为这部书就可以作为阅读课程的教材,跟着这部书的进度安排,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效率,是非常可行的。如果我们在小学阶段甚至学龄前,家长和学校都充分意识到阅读习惯和能力的训练的意义,通过学校专设课程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有意识培养,相信学生的核心素养会有很快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互联网资料[EB/OL].http://sports.sohu.com/20160914/n468424189.shtml.

[2] 朱永新.改变,从阅读开始[N].人民日报,2012-01-06(17).

[3] 刘长海.小学生阅读的中美差异及其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4,(7).

[4] 孙红侠,陈新.2014年西安市部分小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报告[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3).

[5] 布鲁克·诺埃尔·摩尔,理查德·帕克.批判性思维[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编辑:赵 悦)

猜你喜欢

关键阅读能力核心素养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清淡健康的饮食是预防橘皮纹的关键!
鹏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