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除内心的“黑暗”

2018-04-28吴怡焜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课例研究趣味小学

吴怡焜

【摘 要】本文主要就如何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克服怕黑心理,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旨在帮助孩子克服对黑暗的恐惧,增强勇气和信心,勇于尝试自己独立入睡。

【关键词】趣味;小学;心理活动课;课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6-0071-02

一、主题背景

怕黑是小孩子心理不成熟的表现。如何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孩子说出怕黑的原因,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是本次活动最大的努力方向。

二、活动目标的设立

1. 通过调查,得知孩子的“怕黑”情况,并鼓励大家说出自己的怕黑经历。

2. 设计活动,帮助孩子克服对黑暗的恐惧,增强勇气和信心。

3. 鼓励孩子尝试自己一个人睡,这也是本次活动的最终目的。

三、教学设计

1.片段一

(1)修改前。

第一,故事体验。

(出示小老鼠图片)有一只小老鼠也和你们一样。这是它第一次一个人睡,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它害怕,害怕黑漆漆的夜,总觉得那边的墙角有一个黑黑的大怪物,一想到这儿,它就吓得浑身哆嗦。突然,(风声)这是什么声音啊?小老鼠马上蒙住眼睛紧张极了,一动也不敢动。过了一会,它战战兢兢地朝窗外瞟了一眼,什么也没有,只得回到床上。(课件演示)再听,(水声)这样的声音一直从隔壁房间传来,到底是什么啊?小老鼠捂着被子害怕得哭了起来。(课件演示)

第二,理解、释疑。

师:刚开始,小老鼠为什么睡不着?墙上那个黑黑的东西真的是怪物吗?

(原来只是一件大衣的影子,其实在我们身边根本就没有怪物,看到的都是一些黑黑的影子,一点都不可怕!)

师:后来呢?小老鼠害怕什么?

(这些声音都来自大自然,没有什么可怕的!)

师:现在小老鼠还害怕吗?原来啊!这都是他心里在胡思乱想,才会让自己越来越害怕。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孩子对卡通人物故事的影射心理,利用一只怕黑、不敢一个人睡觉的小老鼠形象,影射到他们的身上,让孩子们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图片中的小老鼠一个人睡,它一会儿以为衣服的影子是怪物,一会儿又害怕大自然中发出的声音。在这整个活动中,先设下疑问,这些“怪物”“怪声音”到底是什么,再带领孩子们一个一个揭秘,原来这些东西都是小老鼠胡思乱想出来,自己吓自己的,这也是为孩子们接下去的活动做好铺垫。

【教学建议】:需要填充绘本故事。在第一个版块中,笔者原先设计了小老鼠怕黑的故事,引领孩子们先设疑,再解疑,之后直接进入提问环节。听课老师提出:这两者之间似乎还缺少了一個过渡。孩子从小老鼠的故事中是否明白了黑暗中的“怪声音、怪影子”从哪里来?真正在实际生活中遇到,是否也会辨析呢?不妨加入一个相关的绘本故事《我怕黑》,让孩子们学以致用,来帮助故事中的主人公揭开“黑夜”的真面目。

(2)修改后。

第一,了解“黑暗”。

现场采访几位怕黑的小朋友:你怕什么?(相机出示板书)

过渡,导入视频:小朋友们,怕黑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不光是我们班小朋友怕黑。看,校园小记者还特地做了一次采访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看来,怕黑(板书:怕黑)的小朋友还真多。老师发现了,好多小朋友一到晚上脑子里就会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你们敢不敢跟着吴老师,一起走进黑暗,去了解一下呢?(板书:了解黑暗)

第二,讲述“小老鼠故事。

提问:老鼠为什么睡不着觉?

释疑解疑:小老鼠听到的两次怪声音和大黑影到底是什么?

总结:知道真相后,小老鼠还会这样害怕吗?刚才小老鼠是被怪物吓到的还是被自己吓到的啊?原来,刚才都是小老鼠自己在胡思乱想,现在,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了!

第三,过渡《我怕黑》故事。

小老鼠总算睡着了,可是有一位小公主还没睡着呢,跟着吴老师一块去瞧瞧,好吗?

相机提问:这个黑影是什么?猜猜被什么拉住了脚?是谁来了?小朋友们,如果你是小公主的朋友,当你知道她这样怕黑,你会怎么跟她说呢?

【修改意图】:重新修改的教案中,笔者在“小老鼠”的故事基础上,加入了一个《我怕黑》绘本故事,这也是对前一个故事的反馈,看看孩子们内心是否对“黑暗”的“怪声音、怪影子”有了正确的认识。最后还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小公主的朋友,当你知道她这样怕黑,你会怎么跟她说?目的在于更进一步提升孩子的情感认识。

2.片段二

(1)修改前。

第一,体验黑暗。

体验一:教师拿出道具:一个毛茸茸的球;一个金鱼缸,里面有一条金鱼;一颗QQ糖;一把牙刷。事先把这些道具放入4个暗箱中,邀请班中4个孩子蒙眼摸物,猜猜里面是什么。

体验二:课前在教室两个不同的地方放置不同的道具(球、水彩笔),请2个孩子蒙眼寻找。

【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特地安排了两个体验黑暗的活动。第一个活动,事先准备4个暗箱,里面分别放入一个毛茸茸的球、一个金鱼缸,里面有一条金鱼、一颗QQ糖、一把牙刷。这五样东西都有一定的心理暗示,可能会造成一些孩子未知的害怕情绪。可是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在最后揭露这些笼罩在黑箱里的东西,其实并不可怕,只是我们没看清,胡思乱想的。

第二个活动,请两个孩子合作,一个蒙住眼睛,笔者在场地周围放置一些物品,譬如:皮球、水彩笔。另一个孩子口述物品摆放的位置,引导蒙着眼睛的孩子大胆准确地找到物品,这是让孩子体验在黑暗中摸索的活动。

这整个环节也是本次活动的高潮有趣之处,笔者希望达成的节奏是张弛有度,让孩子们在紧张但又有趣的氛围下完成游戏任务,最终彻底摆脱对“黑暗”的恐惧。

【教学建议】:活动结束后,学生的反应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听课老师给了我一些调整建议:重整游戏道具。活动初衷,想让孩子们能在有趣的氛围中体验到“黑暗”中的各种状况,从而解决“怕黑”这个困难,游戏的设计特别重要。在“暗箱”游戏中用到的道具是:金鱼、牙刷、毛球、QQ糖。从活动效果看,这五样道具并不“出彩”,孩子们并没有真正感受到“黑暗”中的“意外情况”所带来的“害怕”,因此在后来要体现出终于战胜自己胆小怕黑心理,显得很勉强。

听课老师觉得这跟道具有关,也跟参与游戏的孩子有关,建议把道具换成:金鱼、大刷子、豆腐、毛球。

(2)修改后。

第一,挑战“黑暗”。

“暗箱”游戏:在你看不见的情况下,向其他小朋友描述你摸到了什么。(先请一开始不怕黑的小朋友,再请有点儿怕黑的小朋友,最后请怕黑的小朋友)

“暗箱”顺序:金鱼→豆腐→毛刷→毛球

总结板书(勇敢):当你在不知道暗箱里有什么的情况下,还敢大胆去摸索,说明你现在很勇敢。

第二,“蒙眼寻物”游戏(事先不告诉孩子要找什么)。

在课桌底下放一个皮球,问:需要老师的帮助吗?根据孩子回答给予帮助、提示。(整个过程中不断鼓励。)

在讲台上放一盒水彩笔(方法同上)

小结板书(自信):小朋友们,凭着自信,这几个小朋友在黑暗的笼罩下,大胆跨出一步又一步,自信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它能让你战胜很多困难!

【修改意图】:这个游戏环节是整个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有趣的地方。之前在安排道具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一个“层次”,也没想到学生的差异,所以活动组织起来没有明显的成效可见。此次设计中,根据听课老师的建议,笔者利用课前做的“调查表”,选择不同个性的孩子上来做游戏。道具也与之前不同,譬如新添的“豆腐”具有生活性,本身湿、软,假如在黑暗中,用手碰到,极有可能让人产生害怕的念头。

在这两个游戏中,老师的引导语、鼓励的语言也很重要。在之前的活动中,笔者没有关注到这一点,让游戏气氛显得“干巴巴”的,甚至没有提起孩子们的兴趣。在之后的活动中,笔者注意到这个问题,活动效果就明显不同了。

四、活动反思

儿童心理学家本杰明·沃尔曼曾指出,有90%的正常兒童会在“适当的年龄产生相应的恐惧”。 害怕和孩子的成长相伴而行,有些害怕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丰富逐渐消失。但也有些特别害怕的孩子,如果未能很好认识并正确对待,任其发展可能会使孩子产生过度的焦虑并发展成为恐惧症等心理障碍。 因此,及时了解儿童害怕的对象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害怕, 对于促进儿童个性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笔者开展此次心理健康活动授课的初衷。

(编辑:赵 悦)

猜你喜欢

课例研究趣味小学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
午睡的趣味
基于课例研究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反思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