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机制模型研究
2018-04-28王珏倩朱礼洁孙晓红汪惠政凌起凤邢莲
王珏倩 朱礼洁 孙晓红 汪惠政 凌起凤 邢莲
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肩负发扬中华文化的重任,是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中坚力量。然而,当前高校普遍出现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态度淡薄,对传统节日认识不足等现象。通过进一步研究,挖掘传统节日在高校中发展现状的原因,寻求解决措施,建立一套覆盖社会、高校和大学生的传统节日文化传承机制的模型,达到更好的传承传统节日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节日;传承
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并特别提及“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价值。
一、实证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面向台州地区,包括台州学院在内等高校。
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活动实验、个人访谈等多种方法。为了更加直观、便捷了解信息,本次调查与时俱进,跟随时代潮流,通过网上问卷的方式了解情况。同时,采取面对面深度访谈方式,了解受采访者的看法与态度,整理相应材料,得出有效结论。研究小组还举办多场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如“端午节画鸭蛋”、“春节短信祝福”、“清明节扫墓”、“重阳节关爱老人”等活动。
3、调查结果
受到广大学生的积极支持,调查问卷共发放500份,收回问卷452,有效回收率为90.4%。被调查者覆盖了不同年级、不同校区,能够代表台州地区学生的基本情况。
问卷调查显示:57.5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校园的传统节日文化传承活动举办的频率较少”,高达92.42%的大学生平均每学期参加的传统节日文化传承活动低于5次。66.67%的大学生认为当前校园文化活动质量一般。
二、大学生传承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传统节日是中华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文明传承的纽带,也是中华儿女在中华大地上几千年生生不息的见证。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继承者、建设者、创造者,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对传承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传承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让大学生进一步感悟传统节日的独特性、传承性、发展性,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性,增强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主动担当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这是每一位在校大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三、大学生传承传统节日存在的问题
本文主要以台州地区的高校为例举办相关活动,收集相关信息,探讨“大学生在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中的问题以及问题解决的机制。
1、参与度低,态度淡薄。
据问卷调查显示,有38.93%的大學生对传统节日保持中立态度,既不热络也不排斥,仅仅是作为休息日看待。与此同时,有24.3%的大学生对“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持欢迎态度。大学生在对待中西节日的态度上形成了鲜明对比。此外,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表示存在节日偏好,仅仅对某一传统节日表示兴趣,而对于其它节日不予以关注。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态度淡漠的现象颇为普遍。
个人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人行为。积极的态度能促进行为的产生,消极的态度则会阻碍行为的产生。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参与传统节日中没有强烈而稳定的动机。另外数据表明“对于节假日的安排”中,“和朋友吃喝玩乐”占46.97%。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节假日”这三个字,仅仅体现出“假”,而“节”却往往被忽视。
2、认识不足、认识不清。
我国传统节日种类众多,节日类型丰富多样,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习俗特色,这造成大学生对节日内涵的认识不够深刻,出现将传统节日与其他非传统节日相混淆的现象。由于区域范围的不同,导致各地节日习俗有着较大的差别,这同样为大学生清楚了解习俗造成难度。课题成员在春节期间调查采访发现:北方地区的同学过年习惯吃饺子,而南方地区有着不甚相同的习俗,例如台州某些地区过年特定食物是一种名为“xi饼”的食物。传统节日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而其中特定的习俗与特定的节日食物因代代传承而被铭记。大学生们只记得特定的事物,而忽视文化传承的重要内涵和深层意义。
3、校园传统节日氛围日趋淡化。
校园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举办的数量和质量未能满足当前大学生的需求。根据街头采访和问卷调查表明:目前高校内传统节日文化传承活动举办频率低,这也成为大学生参加与校园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的活动次数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吸取传承文化的缺口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高校内对于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举办还受到场地、资金、形式等因素的限制。以上原因造成了高校内传统节日氛围淡化,缺少仪式感,大学生对了解传统节日的动力不足。在“供不应求”的前提下,校方与学生两者相互影响,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大学生在节日期间难以感受节日气息。
4、传统节日传承机制陈旧。
传统节日通常在家庭里以代际传递的方式传承,这种方式带来稳定的传承的同时,随着时间的流逝,文化活动逐渐简化,文化氛围逐渐弱化。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变迁,当代大学生有着全新的观念和想法,而传统节日文化的具体形式仍传承着两千多年前的传统形式。对于年轻大学生而言,传统节日文化形式急需注入新的活力。
四、出现问题的原因
1、全球化浪潮下西方文化的影响以及信息时代网络的冲击。
不同年龄群体对于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具有明显差异,且其主观感受受外界影响程度不同。大学生这一群体在其生理成长以及心理认知的敏感期以及黄金期,当代社会正处于传统节日氛围日益淡化、西方文化迅速涌入的新时期,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远远不及老一辈群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大学生对待节日态度娱乐化倾向日益严重。在网络技术与西方文化影响下,一大批新生的节日涌现,如“女生节”、“男人节”、“派节”、“红人节”、“光棍节”等。大学生在“新”与“旧”、“趣味”与“传统”的选择中迷失方向。
2、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不足,宣传有待加强。
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方面重视程度有待加强。调查显示,目前鲜有高校开设针对传统节日的课程。在节日来临之际并未进行及时的宣传,节日期间也极少举办相应活动。
宣传方向有待加强。国家为鼓励国民继承传统节日文化,将部分“传统节日”纳入法定节假日,如除夕、元宵、清明、端午和中秋节。然而受市场的影响,大量商家抓住节假日这一商机“打折促销”,将传统文化和商品交易挂钩。通过经济市场的运作,传统节日文化的文化内涵宣传发生细微变化。因此,传统节日在部分大学生中的传承存在局限性与模糊性,大学会对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故事背景、文化底蕴认识不足。
3、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方式冲突。
传统节日存在的形式与现代生活有着细微的脱节。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发生改变。现代的生活具有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性加强、信息量变大等特点。传统节日强调了仪式感与传承性,强调精神文化的感悟与体会。对大学生来说,新的娱乐方式与传统节日的娱乐方式相比有更强的吸引力。在访谈过过程中,某大学生表示“与家人坐下来一起包粽子,倒不如和家人一起来一场旅行”。
4、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创新性。
传统节日文化内容与形式植根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随着社会发展,传统节日活动形式仍旧古老,已难以适应民众需求。节日传承形式已经难以适应大学生群体年龄层面在心理方面需求。春节放鞭炮,端午吃粽,中秋吃月饼,这些形式在大学生看来太習以为常,难以体会形式背后的深意。
五、对策和建议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鉴于各种主客观因素,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节日继承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正确引导大学生正确传承发展传统节日刻不容缓。经过调查研究,下面将从社会、高校、家庭及个人方面提出不同措施建立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机制模型。
1、社会:全球化与民族化相统一
党和政府积极保护传统节日,适当创新节日民俗习惯。各级政府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在不改变节日内涵的基础上适当创新节日形式,激发大学生的参与兴趣。健全相应规章制度,通过法律将传统节日保护工作落至实处,以保证其传承。社会团体作为社会重要力量,具有强大的号召力,面对大学生与传统节日日益分离的现状,可深入校园,通过举办形式多样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在良好的氛围中使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节日文化丰富内涵,从而转变态度与认识。作为社会宣传主力军,大众媒体可创新其宣传方式,开辟宣传新渠道,通过广播、电影等形式向大学生展现传统节日的魅力。
2、家庭: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家庭教育的观点潜移默化影响家庭成员。在对于传统节日的文化的传承中,家庭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上一辈的社会群体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底蕴更易产生认同感,因而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社会、家校以及学生的联动机制,为家长提供一个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平台,倡导立足于家庭中的传统节日文化,发挥其特性的作用。加强家庭于传统节日氛围的营造,促进家庭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引导作用,使得大学生在家庭过节这一实践中凝聚共识,产生对传统节日文化习俗的继承基础以及对其文化的认同感。
3、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建立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机制模型需要高校在课堂和活动方面付诸努力。课堂是传播知识文化的重要渠道,高校可通过开展相关课程,以课堂教育的方式促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丰富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知识储备与兴趣培养。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渗透性、持久性。浓厚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有利于大学生陶冶情操,丰富文化底蕴。学校应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依托广播、讲座等媒介,大力宣传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增强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意识到弘扬传统节日的责任感。
充分发挥学工办、后勤处、保卫处等部门的作用,利用其特有的资源,发挥独特的宣传优势,让更多的大学生得以有机会投身其中。利用高校党委宣传部下设的校报、广播站、校党委网络宣传中心等媒介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大力宣传,学校报社组织可通过征求与传统节日相关文章的方式,吸引学生投放稿件,促进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广播站可紧扣传统节日的主题进行播报。宣传部门可利用微信等平台推送相关文章,增强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依托学生会、校团委、校社联、校志协等组织,并针对其不同的职能,开展一系列有关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活动,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4、个人: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正确传承发扬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值得大学生继承和发扬。大学生应以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国传统节日为骄傲,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主动学习传统节日知识,丰富自身文化素养。同时积极参与各类传统节日活动,接受鲜活的教育。但这不意味着大学生对待传统节日秉承完全认同的态度,对于传统节日中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风俗习惯大学生应做到合理批判,坚持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原则。同时,对待外来文化既不一味接受也不一味排斥,而是合理吸收,为我所用,丰富自身节日的内涵。
指导老师:曹小荣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