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

2018-04-28王祯

世界家苑 2018年2期
关键词: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王祯

摘 要:新时代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深刻学习理解新时代的阶段特征将是今后我党和国家的自身建设和发展前进的现实基础。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

“一切划时代思想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思想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1]党的十九大上,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的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绝非偶然和主观臆断,而是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理解和科学认识。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语意解读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征程里,正确理解和科学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是党和国家未来开展全方面、多方面建设工作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顾名思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一新思想的表述既体现了党对当今我国所处什么样时代的科学把握“新时代”,又聚焦、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个主线,还体现了党“接续奋斗”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同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表述也是对有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国梦”、“四个全面”等思想的进一步总结和升华,体现着科学性、系统性、严谨性。

十九大中多次提到“新时代”一词,高达35次。“新时代”一词的提出是创造性的、闪光的。“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短短的七十多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并迈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告诉我们,事物的性质是由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新论断,其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由就是认识到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不断推动社会进步、转化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2]作为人类历史上社会形态的一个部分,社会主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需要在发展实践中不断改革丰富,在不同的阶段时期有着不同的新特征。“新时代”正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时代特征,我们有理由相信“新时代”的论断既是客观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还是我党对历史时势大局潮流的自觉性和前瞻性把握。

“中国特色社会主義”,这一词汇首次提出是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简单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4]后来历次党的代表大会报告都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主题。诸如:十三大“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十四大“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十五大的“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十八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十九大“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构成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还是引领我党始终高昂前进、不懈奋斗的鲜明旗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即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全部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究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展开、深化和拓展的。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那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立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后来的历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都是在这篇大文章的基础上继续写出更加出彩的篇章,同时谱写这篇大文章是在不断进行丰富和更新的。

“思想”一词的运用多见于理论界,在我党有关社会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精神成果思想一词并不少见,比如“毛泽东思想”,同时我们还习惯于运用“主义”,如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如邓小平理论、“观点”,如科学发展观等词来概括。一般认为,“主义”强调普适性;“理论”侧重于语词表达和内在逻辑的体系化、系统化;“思想”一般也称为“观点”,更偏重于表达抓住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党的十九大上,将习近平的系列观点、看法、谈话精神和理念进行总结深化,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彰显了其崇高的价值地位,还强调了它对我国当前社会发展本质、根本的深刻洞彻,科学的把握了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提出这一思想是创新性的、创造性的,它是科学的认知和重大精神成果,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在当今新时代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和最新成果。

二、进入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的科学判断

事物的性质是由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新论断,其基本依据就是认识到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又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不断推动社会主要转化的必然结果。两者是一个统一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5]作为人类历史上社会形态的一个部分,社会主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需要在发展实践中不断改革丰富。以此类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历史唯物主义经验强调,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正确认识和把握主要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也告诉我们要在新的时期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要走新的认识和看法,这关乎国家发展进步的大计。正如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所提到的:“不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在其相互联结,在其各方情况上,我们必须注意其特点,而且在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也有其特点,也必须注意。”[6]现实依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年版,第544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4]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月第1版.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0 161页.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森林康养产业经济带动性与环保型方案研究
依法治国之基本内涵探析
企业危机管理对策思考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如何整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