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机构养老问题及对策

2018-04-28何敏慧

世界家苑 2018年2期
关键词:敬老院服务质量护理人员

摘 要:当前北京市家庭养老功能在持续衰退,而机构养老则方兴未艾。本研究同通过在某养老机构的持续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深入探讨了机构养老服务问题。总体上看,机构养老通过机构的集中供养,能够解决解决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顾,但是由于助老理念的落后和专业人才的缺乏,老人在精神慰藉等方面还有很强的服务需求,养老机构还普遍存在服务质量低的问题。研究指出有必要从政府、社会组织等多方面来提升机构养老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机构养老;政策倡导

一机构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机构养老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服务质量方面

(1)聚焦基本生活需求,忽视心理和精神需求

Z敬老院对入住老人的物质生活质量的关注要远高于对其精神需求的关注—各种生活硬件设施齐全,即便老人对这些硬性条件感到满意,但还是缺少精神生活。尽管有多种娱乐设备,但都不是老人们最喜欢的,有些设备对体力要求也比较高,老年人并不能很好的掌握。节假日偶尔的欢庆会也只能让老人们开心一时,而后又陷入无聊枯燥的生活中。

(2)重心在疾病治疗,忽视预防和康复

绝大多数的养老机构里并没有对入住老人定期体检的服务,Z敬老院也只是一天一次的量血压,部分老人也量血糖,只有在老人生病时才会安排医生进行治疗,且在接受完必要治疗之后的康复工作也不是做的很好。

(3)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难以满足老人的需求

经统计,Z敬老院的护理人员年龄均在40岁以上,个别年龄甚至达到60岁。且大部分为初中文化水平,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护工训练。他们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照顾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基本上是体力活。

2、自身管理方面的问题

(1)老人多数对机构不信任,双方关系需改善

笔者在Z敬老院实习的过程中,发现老人与机构的关系并不是看上去的那么融洽。私底下,多数老人都对机构不信任,出于各种原因感到不满。

(2)机构管理效率有待提高

表面上看,养老机构的效率自然不能跟公司企业相比,效率低一点看似理所当然。但长远看,机构的低效会浪费资源,不利于长期发展。

3、养老机构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

(1)社会对养老机构的关注度不够,缺乏相关政策支持

工作人员反映,社会对养老机构的关注有限,捐赠较少。跟儿童相比,老年人接受社会的捐赠微不足道。笔者认为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因为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多数人认为与老人相比,儿童更需要社会的帮助;第二,老人已经有养老保险这一层社会的保护网;第三,对关注老人的宣传也比其他群体要逊色很多。这就造成社会对养老机构的关注不高。

(2)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刚刚起步

社会工作在中国起步较晚,推广和发展多少不会那么顺畅。在Z敬老院,领导和管理人员对社会工作比较重视,也在积极地引进和推广。但是,真正了解社会工作的人却没有几个。笔者认为,当机构中所有群体了解、认可社会工作时,社会工作才能很好的发挥它的作用。如此看来,社会工作在养老机构中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二)养老机构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上阐述了养老机构服务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也很多。笔者将之归纳为思想观念的狭隘和物质条件的限制两方面来进行阐述。

1、物质条件限制

一方面,社会普遍对养老机构存在偏见,主要表现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养老机构的认同度低,社会普遍认为养老机构在对待老人上有欠缺;其次是很多人认为与老年人相比,儿童更需要社会的帮助;最后,有人认为养老服务是夕阳产业,经济回报率低,没有经济利益可图,所以很多私人投资者并不愿意涉足养老服务行业,使之在物质方面缺少社会的支持。

另一方面,政府在机构养老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养老机构提供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但这些仍然是有限的,政府不可能承担所有机构养老体系的所有开支。养老服务行业是非营利性质,是社会公益事业,即便是私立的,也不属于暴利行业。因此多数养老机构的发展会在资金上遇到瓶颈,很难根据入住老人需求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所以,只有机构自身、社会大众和政府各界一起努力,才能促进机构养老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2、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一方面由于机构养老服务观念陈旧,没有招收相关的养老人才,另一方面由于护理人员的流失率大,专业的护理人员更是难以招聘,目前绝大多数的养老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不足,配备完全的专业养老人才队伍的机构少之又少。比起专业的养老人才如社会工作者,更多的是来了又去的当地大学生志愿团体。虽然大学生志愿者的进入能扩宽老人的交流圈,注入蓬勃的朝气,但是这种大学生志愿活动多属一次性的,不能跟踪,很少有長时间的后续跟进服务,而且不同志愿团体之间没有交流,可能出现重复开展同一活动的现象,从长远来说,不大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二改善机构养老服务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倡导社工理念,培训机构工作人员

大部分的养老机构都存在管理服务人员资质不够,护理人员服务质量低,专业化的服务人员短缺等问题。由于社会工作是近年来的新兴专业,民众了解度低,且大部分的养老机构是以医疗护理为主,对社会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服务了解不够也不重视。这点笔者认为是众多养老机构未来发展的制约瓶颈。从服务专业化的角度来看,机构养老服务存在众多问题的根源之一是缺少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专业手法。所以为了提升机构养老专业化服务水平,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引进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结合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专业方法,对机构内的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同时通过社会工作者与机构其他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支持,提高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整体服务素质,进而推动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完善制度建设,搭建专业服务平台

政府在养老机构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各种投入不可或缺。在养老服务发展空间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政府应与时俱进,对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的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相应的制度,搭建专业的养老服务平台。

(三)动员社会资源,提升老人养老质量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大多数养老机构都为政府创办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政府的财政拨款是其主要的运营资金,加之其福利性质,多数养老机构都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虽然近年来私立的养老机构也慢慢发展起来,但它们多数规模有限,条件有限,能提供的服务也单一。不管是官办还是民办的养老机构,从政府获得的资金都是有限的,对此应广泛连接社会资源,通过与热心养老服务事业的企业、组织、个人联系,获得更多的资源,也应多联系各类志愿者团体,在为老人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改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颜小钗《养老机构社会工作专业化路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论文2012

[2]李艳忠《养老机构中住养老人需求及社会工作的介入探索》新西部2009(20)

[3]张鑫《论机构养老资源的分配方式与社会工作评估机制的建立》社会福利2013(10)

作者简介

何敏慧(1994.07-),女,汉,籍贯:湖南省益阳市,当前职务:学生,当前职称:学生,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敬老院服务质量护理人员
门诊服务质量管理的实践研究
加强西药房管理对药学服务质量的影响
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路径及作用分析
老人摔伤未告知家属 养老院担责
关于港口物流服务质量的文献综述
当代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敬老院的微笑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