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作性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8-04-28刘文宝
刘文宝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性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总结了以下相关建议: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分配;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制定有效的合作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运用多重评价方式,增强学生自信心。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合作性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以完成教学目标。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倾听、沟通、协作与分享中共同进步。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语文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的一个教学活动,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课堂活动才具有意义,也只有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多了,学生才能主动探讨课堂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不一,某些想法还是不能够表达出来,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小组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锻炼其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培养其语文学习的信心;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合作交流、相互启发,还有助于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具体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分配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配也是有章可循的,不是随机分配,也不是同桌、前后桌拼凑,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状况和性格特点认真研究之后的合理分配,营造一种优等生帮助学困生、学困生向优等生学习的课堂氛围。此外,每个小组中的每位成员也要具体分工,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程度以及组织能力来具体分配任务,如小组组长、笔录者、发言人等,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自己的定位,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
二、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制定有效的合作学习目标
每次的小组活动都要有一个活动目标,这个目标是根据教学目标而设定的。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也是需要小组合作讨论才可以完成的,这样才具有合作学习的意义。比如,在学习《长歌行》一诗时,教师可以先制定一个教学目标:“通过学生朗诵这首诗歌可以发现这是一首感叹时光流逝、呼吁人们珍惜时光的诗歌,那么,现在每个小组讨论一下,诗中哪句最能体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学生针对教师提出来的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然后找一个小组代表发言:“本诗运用的是借物喻理的写作手法,诗人用‘葵菜作比喻,表现万物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的来临,作者由眼前的美景想到韶光易逝,发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感慨,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拼搏。”学生明确了教学目标,才会为了这个目标而探究,才能增强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在每次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前,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避免学习的盲目性,以免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长期以来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并且习惯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合作意识比较欠缺。这就需要教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让他们懂得在合作中才有进步的道理;其次,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小组活动中来;最后,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运用多重评价方式,增强学生自信心
教师在评价学生方面,不能仅仅参照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应根据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学生都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可,在评价学生方面要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多使用赞赏性的语言,如“你的观点很新颖”“你真棒”等,这样会增加他们学习的热情,有利于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当某一小组的课堂表现不是很好时,也不要将责任推到某一个学生身上,那样会打消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利于其语文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旨在教师对教学观念的转变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而且,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在学生阶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种“合作意识”也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意义匪浅。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技的日益发展,现如今,学生只有学会了从他人身上汲取优点,才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正如孔老夫子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生的基础阶段,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持续地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
?誗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以完成教学目标。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倾听、沟通、协作与分享中共同进步。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于语文教學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语文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的一个教学活动,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课堂活动才具有意义,也只有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多了,学生才能主动探讨课堂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不一,某些想法还是不能够表达出来,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小组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锻炼其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培养其语文学习的信心;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合作交流、相互启发,还有助于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具体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分配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配也是有章可循的,不是随机分配,也不是同桌、前后桌拼凑,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状况和性格特点认真研究之后的合理分配,营造一种优等生帮助学困生、学困生向优等生学习的课堂氛围。此外,每个小组中的每位成员也要具体分工,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程度以及组织能力来具体分配任务,如小组组长、笔录者、发言人等,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自己的定位,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
二、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制定有效的合作学习目标
每次的小组活动都要有一个活动目标,这个目标是根据教学目标而设定的。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也是需要小组合作讨论才可以完成的,这样才具有合作学习的意义。比如,在学习《长歌行》一诗时,教师可以先制定一个教学目标:“通过学生朗诵这首诗歌可以发现这是一首感叹时光流逝、呼吁人们珍惜时光的诗歌,那么,现在每个小组讨论一下,诗中哪句最能体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学生针对教师提出来的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然后找一个小组代表发言:“本诗运用的是借物喻理的写作手法,诗人用‘葵菜作比喻,表现万物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的来临,作者由眼前的美景想到韶光易逝,发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感慨,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拼搏。”学生明确了教学目标,才会为了这个目标而探究,才能增强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在每次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前,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避免学习的盲目性,以免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长期以来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并且习惯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合作意识比较欠缺。这就需要教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让他们懂得在合作中才有进步的道理;其次,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小组活动中来;最后,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运用多重评价方式,增强学生自信心
教师在评价学生方面,不能仅仅参照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应根据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学生都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可,在评价学生方面要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多使用赞赏性的语言,如“你的观点很新颖”“你真棒”等,这样会增加他们学习的热情,有利于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当某一小组的课堂表现不是很好时,也不要将责任推到某一个学生身上,那样会打消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利于其语文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旨在教师对教学观念的转变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而且,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在学生阶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种“合作意识”也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意义匪浅。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技的日益发展,现如今,学生只有学会了从他人身上汲取優点,才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正如孔老夫子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生的基础阶段,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持续地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