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的运用

2018-04-28王泽宇

世界家苑 2018年2期
关键词:比较法高中历史

王泽宇

摘 要: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深刻影响着该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对于高中生来讲,学习历史知识不仅是开阔视野、了解古今中外发展进程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个人历史人文素养、培养自己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的重要方式,而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也总结了很多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其中,比较法就是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历史内涵、分析具体问题的基础,本文针对如何在学习高中历史的过程中有效运用比较法展开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比较法;高中历史;方式

作为一名高中生应当了解到,学习历史应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条件限制,注重古今中外事件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利用比较法,则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应当对各种各样的历史现象从不同的方面去进行对照,分析其相同和不同之处,总结其中的原因,提升自己的自主思考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同一时期不同国家背景之间的比较、不同时期同一国家背景之间的比较、不同性质事件间的比较以及同一性质事件之间的比较,理性分析历史的发展变化。

一、同一时期不同国家背景之间的比较

高中历史教材是中国史与世界史知识的结合,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国家历史背景有不同的理解,总是习惯于用自己的想法去比较。虽然处于同一历史时期,有的国家繁荣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也有的国家战争频繁、人民饱受苦难,有的国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而有的国家则封闭落后、与世隔绝。通过同一时期不同国家背景之间的比较,学生可以深刻地了解到具体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差异,知道世界历史的发展是多样的、不平衡的,从而加深对国家发展特点的印象。例如,当中国清政府被英国一场鸦片战争打开封闭之门、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候,而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美国、法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其他国家努力发展技术的时候,因为中国清政府的闭关锁国,终于使中华民族落后于整个时代的步伐,也因此难以抵抗外国的侵略之战,踏上了漫长艰难的抗争之路。

二、不同时期同一国家背景之间的比较

今天由过去演变而来,而未来也将由今天继续延续,所谓不同时期同一国家背景之间的比较,正是让我们通过一次一次对过往的总结,了解更多的历史教训、汲取更多的历史经验,从而更好地把握国家和世界的明天。经过多年不懈的奋战,中国共产党终于建立了一个真正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然而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却遇到了诸多困难,1966年到1976年,我国经历了一场“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灾难。然而,中国共产党及时努力地纠正失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将中国带到了新的更高的发展水平。由此看出,尽管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初期遭遇过挫折,但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科学之举,改革开放也给中国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应当坚定地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下去。

三、不同性质事件之间的比较

比较法帮助学生避免了知识之间的脱节,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把前后内容衔接起来,获得更丰富更准确的体验。在不同事件比较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发现很多不曾了解的矛盾,然而正是这些矛盾启发着我们思考,把我们的思维带到了新的高度。比较同类性质的事件,让学生发现这些事件中的异同点,理性地分析缘由,探究丰富的影响因素,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例如,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新文化运动,同为变革但内容却大为不同。洋务运动为维护清朝的统治,虽然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甚至产生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但仍没有改变中国的落后局面,中国依旧没有富强起来。戊戌变法作为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变革运动,提倡科学文化、政治制度、教育事业等多个方面的改革,但是不想撼动封建统治,其结果仍然失败。新文化运动是由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爱国人士主张的思想文化变革运动,与前两者不同的是,该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是人们的一场民主思想启蒙,也促进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社会的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比较这三者,学生能够清晰地明确这三场变革的差异,掌握它们的特点,加深相关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四、比较同一性质的不同事件

对同一性质不同事件的比较,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在宏观和微观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例如,我们在学习中国的百日维新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时,首先,学生应该了解到这两场变革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希望改变国家落后现状的运动,但同时,学生也知道这两场变革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明治维新为日本之后的发展与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百日维新以失败告终,它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因此,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应当思考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通过多种现象差异得出本质上的结论。中国的封建集权统治同日本相比的确更加强大,而所谓的“维新派”没有任何可供利用的实权,当时的中国社会缺少能够勇敢站出来为变法而斗争的领导者,这些都是导致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也时时刻刻告诫着后世的无数人。

结语: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不注重历史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对于高中生来说,时间紧张、精力有限,即使学习历史也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然而,真正的历史学习不是简单机械式的背诵,而是用一颗真诚公正的心去阅读历史、思考历史、评价历史,汲取经验、增长智慧。我们应当重视比较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应用,探索更多科学的学习方式,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莫凤婷.浅谈比较法在高中生历史素养培养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6(31):80-81.

[2]王改香.比较法在高中生历史素养培养中的应用价值[J].《新课程·下旬》,2017(18):60-60.

(作者單位:衡水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比较法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应用比较法 培养物理知识迁移能力
怎样引导学生证明不等式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比较法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探究
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