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
2018-04-28郑传平
郑传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怎样让学生完成这么大的阅读量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让孩子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后喜欢上阅读。语文的学习不能局限在课堂上,而应树立大语文观,通过应用拓展,课内与课外兼修,让孩子自觉去阅读,终身阅读。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一、营造氛围 激发情趣
首先,用教师的慧眼发现良作,蹲下身子先去阅读,找到和学生能碰撞的火花。当老师和那些爱读书的孩子交流时,班级里无形中形成了读书的氛围,当大多数的孩子都被吸引进我们的读书圈子后,教师要转变成一个倾听者,欣赏者,让更多的孩子进来。那我们读书与分享的群体就会越来越强大。
其次,让阅读成为兴趣。兴趣的诱发非常重要,只有孩子的兴趣被激发,学生就会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读书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才能将读书的外需变成孩子的内需。只要故事中的人物的行为是孩子们所理解的,那孩子就会对这本书感兴趣,被这本书吸引,孩子的读书同时更需要实践,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人物。所以,教师的共读要讲策略,我们能打动孩子的东西就是能在阅读中触动孩子心灵的那根琴弦。当心灵的琴弦被触动,谱出的将是美妙的华章。
二、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阅读教学怎样才能“意文兼得”?朗读!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朗读好的人往往语感好,语感好的人说话、写文章就畅达,语病就少。在每半期的教材中,我就要求学生大声的诵读,尽量熟读成诵。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先提出默读要求,师生解决了问题过后;抓住课文重点段落,要求学生朗读。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细细体会思想感情。会读书的人通常都比较注意作者的语言表达,但小学生读书时大都只注意故事情节。到了三年级,语言学习必须记忆,词语、句子要记忆,精彩段落要熟读成诵。如:《观潮》《爬山虎的脚》《桂林山水甲天下》《生命,生命》《草原》《卜算子.咏梅》等。另外,还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美文积累本”,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格言等。孩子们在批注中思考,在批注中感悟,在批注中升华情感,在批注中积累词句,久而久之,逐步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语文积累也日渐丰厚。
阅读课上,让学生自由地大声诵读,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并经常组织诵读展示,同学之间互读、听、,互相评价。
三、教给方法 以一反三
学生的阅读,课内与课外不能割裂,要相辅相成。如果只在课内阅读,课外不去阅读,效果不很明显;还是课外的阅读。都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抓住重点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段多读,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在课堂上交给学生“五读法”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中识字。学生可以自由读,画出生字、新词、疑点......2、细读课文,品词析句,咬文嚼字。可以采用加词对比读、减词对比读、换词对比读等方法,品析课文用词的准确、精妙。3.深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结构。可采用逻辑提问引导读、以讲过度承接读、根据结构特点分合读等方法。4.精读课文,体会感情,理解内涵。可以读后点评,画龙点睛,抓住重点深入读。5.熟读课文,背诵积累,内化吸收。重要段落反复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诵读。
三、倡导多读 阅读“越”乐
孩子从想读到会读再到多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引路人,可先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目,像图画版的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红楼梦》,少儿版的《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四十八个脚趾》、《玩具历险记》等;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学作品,如《百年优秀散文选》、《远方的小星星》、《心灵是棵会开花的树》、《福尔摩斯探案集》、等,让学生都拥有健康有益的图书,让他们在好书中熏陶,在阅读中积累,在文字中感悟,真正达到课外阅读的目的。
读书是与智者进行思想的交流,与仁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他们教会我怎样去思考,如何去做人,让我保持一颗真诚的、善良的心,也让我更深地领悟到关爱别人、关爱生命的重要,远离了一切的烦恼与不快,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当一个人的快乐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时候,快乐就能得到滋长延伸。从而自己也能到分享的快乐,体会到读书的收获,所以越阅读越快乐。班级的读书分享会、读书手抄报和故事大王评比,也可以根据学生读书的本数的多少,评选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博士,都是分享读书快乐的有效又有趣的方法!
四、综合运用 能力提升
读书的宗旨,最核心的是学以致用。孔子认为,“学”是为了“行”,而且“行”是首要的。孔子还曾强调指出:要“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学与行的结合,即把学到的知识适用到实践中去。“读书不难,其用难”,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往往注重其情节性和趣味性,而忽视其文学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美学性。如何使学生课外阅读的“趣”升华为“赏”、“悟”甚至受其熏陶和感染,潜移默化为自己的语言呢?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教给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也就是在读书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用圈点勾畫法、作批注法、写读书笔记的方法等边读边做注解。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自觉摘抄一些描写生动的、富于哲理的、幽默诙谐的精美词句和写下自己的所想所悟,不仅是记忆积累的过程,更是欣赏积累、感悟内化的过程。只有坚持训练,必将为阅读能力的提升插上腾飞的翅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其意义在于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及心理品质的成长。因此,课外阅读是开启语文教学的又一把金钥匙。
(作者单位:贵州省仁怀市茅坝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