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阿公

2018-04-28戴剑频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贤德南河茅屋

戴剑频

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小镇。绸带似的南河绕镇而过,河水清澈,鸟飞鱼跃。

小镇上的人分居南河两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两岸的人们上街赶集、走亲串戚都要过河,于是南河两岸就有了不少的渡口和渡船,有了那些常常扯起嗓子吆喝号子的船工。渡口、渡船和船工,构成了小镇特有的一道风景线。

十多个靠摆渡为生的船工中,黄阿公年纪最大,摆渡的年月最长。小镇上已经没有多少人能记起他的名字,因为他年长和善,无论男女老少,都亲切地叫他“黄阿公”。黄阿公年近六旬,但面相看起来要比实际年纪显老,大概是常年风吹日晒的缘故。他黝黑的脸上“沟壑”纵横,那一道道写满沧桑的皱纹记载了他近半个世纪船工生涯的艰辛与困苦。从我记事起,黄阿公就一直孤零零地生活,陪伴他的除了靠近河边为其遮风挡雨的两间茅屋外,还有一条又破又旧、终年与他为伴的木船。听老人说,黄阿公曾结过婚,但女人嫌生活苦,没多久就跟外地来的一个小商贩跑了,也没能给他留下一儿半女。此后,黄阿公不曾再娶,一个人孤苦伶仃地住着那两间茅屋,守着那条破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伴着日升月落,为南河两岸的人们摆渡。

黄阿公摆渡与其他渡工不同,遇到年老、年少或行动不便的人来坐船,他总要下船拉一把、扶一把,遇到忘了带钱或家境贫寒的坐船人,他总是免收过河费。“黄阿公是个心地善良的好人!”坐过黄阿公船的人都这么说。

有一年,一个电影厂来小镇拍一部名叫《月月》的电影,因剧情需要,买下了黄阿公的茅屋,还请他在剧中当群众演员。据说,电影拍完后,黄阿公得了一笔数目可观的收入。

黄阿公一下子成了小镇上的新闻人物,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焦点。有人说:“黄阿公,今后你不用再辛辛苦苦撑船摆渡了,可以坐享清福安度余生了哦!”黄阿公微微一笑,什么也不说。有人说:“黄阿公,你可以拿这些钱讨个婆娘回来,好好过日子了哦!”黄阿公还是微微一笑,什么也不说。

过了些时日,小镇上的人们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对黄阿公的议论也渐渐平息了。黄阿公依旧跟往常一样起早贪黑地摆渡,送南河两岸的人们来来往往地过河。唯一的变化是,原来的茅屋在拍电影时被烧掉了,他没有新盖,每天晚上就睡在那条破船的船舱里。

日子在平淡与平静中又过了两年。有一天清晨,一个要过河的村民来到河边大声叫黄阿公,却一直不见回音。那人跑进船舱一看,黄阿公躺在简陋的床上一动不动,已经没有了气息。据推测,黄阿公是心脏病突发离世的,只是小镇上的人们都不知道,黄阿公患有心脏病,因为舍不得钱,他从来没有去医院治疗过。

村里按照当地习俗,为黄阿公办了一个简朴的葬礼。村里和南河两岸的人们闻讯后,自发赶来送黄阿公最后一程。在送葬的人群中,本村在省城读大学的一男一女两个学生娃儿最引人注目,他们自發地为黄阿公披麻戴孝,跪在他的灵柩前痛哭失声。

他们的举动让送葬的人大惑不解。村主任问:“娃儿们,你们怎么会从省城大老远赶回来,还为黄阿公披麻戴孝啊?”男孩哽咽着告诉人们:“俺家里穷,从上小学开始,黄阿公就一直资助我,从没间断过,他还叮嘱我们不要告诉任何人。要不是好心的阿公,我根本不可能读到高中,更不可能上大学。”女孩哭泣得更厉害,边抽泣边断断续续地说:“阿爸打电话告诉我阿公过世的消息后,我专程请假赶回来为阿公送终的……阿公生前没有儿女,我们就是他的儿女。为阿公披麻戴孝送终,是我们应尽的孝道!”

听完两个孩子的话,村里的男女老少无不为之动容,都自发地到黄阿公灵前敬上一柱香。

黄阿公“五七”那天,村小学崭新漂亮的教学楼竣工了。落成典礼仪式上,校园中竖起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捐资建校者的名字,第一行第一个写着“黄贤德”。村里的人们突然想起,黄贤德其实就是黄阿公的大名。

(作者单位:襄阳市保康县教育局)

猜你喜欢

贤德南河茅屋
爱思特美容医院集团董事长万贤德:医者仁心,为爱前行
伯益造井
茅屋
茅屋
南河特大桥顶升方案关键点分析与设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
自证
说刘贤德与依石赋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