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融入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的有效途径探索
2018-04-28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出各年龄段末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其中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对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与现象的探究成为他们获得知识的生动内容。地理是认识人类社会的科学,是幼儿亲近自然、探索认识环境的最好途径之一,可以把地理知识更多地渗透在幼儿教育各领域中,让幼儿主动而又直接地体验探究过程。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帮助幼儿进行地理方面的探究。
一、在游戏中融入地理知识
最适合培养幼儿的方式是“游戏”,它是幼儿生活与学习的基本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游戏是实现并显示他们心智成熟的主要途径,游戏能够使幼儿沿着发展的顺序而渐进。
游戏给予幼儿自由的机会,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广泛地发展。在游戏的过程中,借助各种工具、手段、情境发展幼儿的语言、思考力、身体机能、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形成幼儿的自我。幼儿可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商量,培养合作意识,引发对外在世界的兴趣,从小树立全球观念。
教师在组织各种地理游戏活动时,可以采取组织集体游戏,也可以以小组的方式来进行游戏活动。在做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自由地表达、表现。
案例:太阳系大家庭
在了解了太阳系的主要成员是八大行星,并不停地围绕太阳运转的知识后,可以组织游戏活动,进一步让幼儿体验宇宙中天体绕转的特征。在进行游戏前,教师先指导幼儿一起绘制太阳、地球、火星等太阳系中重要成员的字卡头饰,然后带着幼儿到教室外,将9名幼儿编为一组,分别戴上自己喜爱的头饰,然后以距离太阳的远近为顺序站好。做游戏的过程中,八大行星可以围绕着太阳慢慢地转动,同时开始提问。戴太阳头饰的幼儿问:“星星星星我问你,谁和太阳是邻居?”其他幼儿一起问:“谁和太阳是邻居?”水星说:“我和太阳是邻居,我的名字叫水星。”以此类推。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知道地球的邻居有哪些,从而了解宇宙太空。
二、地理知识在多种活动中渗透
1.综合活动是幼儿获得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
幼儿以综合活动的方式认识环境、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开展综合性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围绕主题进行教育,帮助幼儿理解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使幼儿意识到自己是环境变化过程中的一部分。在组织综合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关心、尊重幼儿,以积极探索的兴趣和关怀的情感来感染幼儿,以理解、分析、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和发现每一个幼儿的积极变化,以真诚、平等的态度和幼儿进行交往和引导,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心事,引导孩子去倾听同伴的叙述,及时肯定幼儿积极的想法和创造性的探索。老师和幼儿同观察、同游戏、同操作、同学习,使幼儿充满自信,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探索者。
在活动主题的选择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熟悉的现象,一方面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各种变化,如地球的运动带来的昼夜变化、四季中天气变化、水的三态变化、动物迁徙和植物变化;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类活动带来的地表变化、灾荒、污染、环境问题等,使幼儿能够知道这两种变化都会对世界产生影响。
案例:“小小天气预报员”
幼儿园教室的环境布置中会设计一个天气预报记录区,由幼儿自己通过观察总结的不同天气现象,绘画出相应的图案,有时一种天气现象幼儿会有多种表现的方式(如下图中的晴天,太阳的画法就不同,教师要鼓励幼儿区别、创造符号)。有的班中还会配一支温度计,教师指导幼儿如何看温度计的水银柱数值。组织幼儿做“小小预报员”,每天在指定的时间进行气温的观察,把相应气温度数的数字放在“今日温度”的小袋中,把天气现象的符号放在“今日天气”的小袋中。当夏季到来的时候,组织幼儿观察天气的特点,在这样的天气中应该注意什么,让幼儿把观察到的人们过夏天的各种情形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如外出戴太阳镜保护眼睛,戴帽子防晒,要多喝水等,把图片放在“温馨提示”中。这样,通过活动,幼儿可以感知天气变化对人们穿衣、生活的影响,并主动想办适应这些变化。
2.科学探究活动是幼儿参与地理学习的主要方法。
21世纪需要不断探索、主动创新的人才,所以我们进行科学领域教学时,要努力营造轻松、随意、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全新的理念发展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让他们在探究中动脑、动口、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非常符合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建构理论观念:幼儿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不断建构对世界的认识。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会在不同的年龄关注不同的问题,总是把“为什么”挂在嘴边,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教师应注意观察,重视幼儿的兴趣,捕捉教育的恰当时机,提供适宜的物质材料和环境,让幼儿自己带着问题去学习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
案例:环境保护科学实验——谁对土壤有害处?(可设计观察记录表)
夏季,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幼儿园里的一块土地中用小铲子挖好五个土坑,分别放入橘子皮、菜叶、塑料袋、纸片、电池,然后用土盖好;在对应的位置分别做好相应的标志,记录好时间;过两个星期,幼儿到相应的地点,用小铲子刨开土,观察原来放的各种物品有什么变化。再过两周再来观察,又会发生哪些变化。每次观察都做好相应的记录。最终幼儿经过两个月的观察,就会发现橘子皮、菜叶已经腐烂,纸片也和土壤掺和在一起分辨不出来;塑料袋没有变化;而电池会出现一些白色的物质。最终幼儿自己会总结出电池会污染土壤,塑料袋会成为白色垃圾。
3.区域活动使幼儿在参与中获得科学经验。
在幼儿园各班的教室里,都有若干活动区,如运动区、美劳区、角色区、益智区、阅读区、表演区、科学区、建构区……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喜爱和感兴趣的区域进行活动。
幼儿具有自己建构知识的潜能,应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实施活动,注重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幼儿能使用不同的工具,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周围事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自发地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
案例:沙水区——填海造陆
在一个小脸盆中倒入很少的水,再准备一小堆的沙子。
幼儿用勺子、铲子把沙子一点一点地倒入盆中,由于倒入的位置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地表面貌。若倒在盆中间,一会就可以出现一个岛屿;若顺着盆的某一边,一会儿就会出现半边是沙,半边是水的现象,而沙子的这边就代表陆地。
通过活动使幼儿从沙的改变中领悟现实生活中的沧海桑田,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也具有改变一个地方的能力,并感受沙子的性质。
三、幼儿园及班级环境中渗透地理知识的辅助手段
重视创设适应幼儿发展的环境,为其提供各种各样的感性经验。为此,教师在设计幼儿园及班级的环境时应注意做到:努力创设有趣味的、有刺激的环境,以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寻找新奇和感兴趣的事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每一个空间,给幼儿认识、了解知识的机会,使幼儿在耳濡目染的情形下,形成一定的知识经验。
案例:北京市大兴第一幼儿园充分利用每天幼儿都会上下的楼梯作为知识传递的场所,把各种生物的图案和名称贴在每一级台阶的侧面,使幼儿能够边上楼梯边认识这些海洋生物,同时也会忘记上楼的疲劳,幼儿在快乐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些知识。
四、地理教具的制作提升幼儿了解地理知识的兴趣
幼儿园教师在地理教育活动中,最苦于的就是没有合适的教具,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自然现象,认识世界。在这个方面意大利女医师、教育家蒙台梭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她的教学方法中为幼儿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教学教具,涉及到动物、植物、地理、历史、天文、地质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教具,可以让幼儿学习照顾植物、动物,了解自己居住的环境,认识不同的国家,探索宇宙的奥秘。如右图中的《中国地图嵌板》可以使幼儿在嵌板中认识中国不同行政区的形状,知道大致的位置,在拼图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案例:自制纸图书
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艺术领域中的美术活动,指导幼儿自己制作纸图书。在纸图书的制作中,幼儿锻炼了动手能力,锻炼了小肌肉,同时把事物的特征表现出来。例如下图《奇妙的大自然》,通过太阳和月亮两张手工贴画,表现出了太阳的火热,星星的明亮,月亮的腼腆。两页书反映出了自然界的变化——白天和夜晚。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自参与,促进认知水平的发展。
总之,地理知识可以设计在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中,从教育环境的创设、多样的游戏活动、丰富的综合主题教育等多种途径,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使幼儿形成一定的学习态度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