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跟进式”教研初探
2018-04-26闻丽红
闻丽红
摘 要:“问题跟进式”教研活动,是在研究中紧紧追随教师的问题,立足于解决问题而逐步深入开展研讨的教研形式。本文详细解读了问题跟进式教研的流程和结构,围绕着一线教师提出的共性问题一研、二研、三研,边实践、边发现、边总结、边反思,逐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关键词:问题跟进式教研;教师专业成长
《纲要》中指出,幼儿教师要不断更新其教育观念,提高自我能力水平。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园本教研工作也越来越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园的园本教研工作应坚持以幼儿园为基地,以幼儿教师为主体,基于教师反思能力提升,圍绕一线教师遇到的“真问题”开展跟进式研究。这种“问题跟进式”教研,以“发现问题——打包问题——梳理问题”的流程推进教研实施,将教学与教研融为一体,使教研真正立足于教学、又服务于教学,有效促进了幼儿、教师和幼儿园保教水平的整体提高。
一、教研缘起——亲近幼儿 捕捉发现
“问题跟进式”教研始于问题,缘于教师细致的发现。在教育实践工作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发现,对于幼儿活动中经常一闪而过、淹没于日复一日情境中的幼儿的细节,教师要给予显微镜一般的照顾。所谓“素材取之于幼,服务于幼”,教师敏感捕捉到有价值的发现,找准方向,是“问题跟进”式教研的关键。
例如,在今天倡导教育生活化的大前提下,生活化游戏材料已经成为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重要载体,被老师们大量投放到区域游戏之中。可是“生活化材料[注释:生活化游戏材料是指源于幼儿生活,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便宜易得,并且不是以幼儿游戏作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性材料。
到底该怎么玩呢?”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们一直在不停地追问和思考,却始终未得到清晰的答案。于是,幼儿园围绕着“生活化材料怎么用”开展了“问题跟进式”教研活动,带领教师集思广益、答疑解惑,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二、一度教研——抛出问题 以石激浪
一度教研由某一位教师抛出问题,引发思考,是“以石激浪”的活动。由教师及时发起对某一问题的思考,并发动教师讨论该问题的研究价值,确定研究方向的过程。一旦问题的价值被肯定,教师们就要开始收集相关的子问题并进行思考,形成问题包,并事先学习相关知识,为下一步实践研究做好计划和准备。
当教师们确定好某一生活化材料的探究价值之后,就开始思考该如何投放了。教师们首先展开了生活经验归纳和网络资源搜索,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最后,教师们确定了投放材料的数量、种类和投放地点。一研之后教师开始探索实践,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摸索、反思和发现。
三、二度教研——集思广益 推进探究
二度教研重在不断充实已经发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梳理形成问题链,寻找出教育实践中衍生出的新问题,组织教师进行现场实践。这种现场实践可以是教师参与,也可以是幼儿参与的,教师们交流、反思和分享教育实践,充分解读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寻找问题进一步发展的生长点。
教师们在相互交流中将幼儿在实践探究中解决的问题一一梳理和归纳,并按推进顺序梳理成问题链,集思广益,共同拓展材料研究的空间。已经二研之后,教师根据收集来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育措施和教学方法,再次投入到教学实践之中,去尝试运用新的做法,开辟新的问题,探究新的答案。
四、三度教研——课例研究 共识共享
三度教研成为教师展示优秀活动成果,归纳活动经验的提升活动。教师们研究完整的活动案例,总结问题研究的价值,达成共识。在三度教研活动中,教师系统完整地向大家介绍幼儿生活化材料的有效利用过程。使其他教师通过学习受到启发,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断发现和产生新的问题,推出新的问题跟进式教研活动。
“问题跟进式”教研活动,使教师从发现材料到梳理问题,再到具体实践反思,一步步深入研究,将生活化材料的探究以科学式问题探究的方式,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逐步深入探究,在集体的帮助下,教师们沉浸于研究的喜悦之中,幼儿也获得主动积极的成长,材料真正做到了有效发挥和利用。
“问题跟进式”教研缘起于幼儿活动中的发现,教师立足于儿童发展,教研立足于教师发展,最终都落脚于教学实践,最终都落实在教师和幼儿的发展上,这种勤观察、善反思、乐分享的教研模式,让教师变身为兴奋的“大孩子”,和孩子们一起发现不一样的童真世界。
参考文献:
[1]赵少欣.有效研训—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申毅,王玮红.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郭元祥.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