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朋辈心理互助体系的探讨

2018-04-26王飞潘超

新一代 2018年24期
关键词:高校

王飞 潘超

摘 要:朋辈心理辅导是借助与受助学生有相近的价值观、体验、生活领域开展的心理疏导方式,帮助大学生们正确看待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朋辈心理;互助体系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短板

(一)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至今,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准依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数量还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需求。

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招生人数激增,另外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带来使得广大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等方面深受网络环境的影响,学生往往容易受到网络思潮的引导做出不理智的行为,诱发出暴躁、易怒、冲动、抑郁等消极情绪。近年来,新闻媒体报导的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暴力事件日渐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无法融入集体以至于部分学生休学甚至退学。这些暴露出的问题对高等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从我国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来,由于广大从业人员在主观认知方面有着不小的偏差,普遍强调采取心理咨询这一单一的形式取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否认这样的工作在之前和现阶段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已经无法满足高校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

二、高校朋辈教育的优势所在

新时期的高校教育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大学生群体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90”后和“00”后,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这一代学生具有鲜明的心理特点和个人标签,往往难以融入集体。

(一)增强了心理干预的可接受性。回顾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发现由于教育内容本身的理论性和枯燥性,大学生对该种教育模式的兴趣不高,很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取得应该有的成效。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其他角度出发,大学生群体具有相近的价值观、体验、生活领域,同时也有着更好的心理趋同性。朋辈互助体系中的大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着教师无法比拟的优势,他们与周围同学们朝夕相处,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这样全新的教育模式较好地补充了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的不足,同时更增强了同学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认识。我们不得不承认,师生之间的年龄差距和价值观差异造成了高校教师和辅导员很难深入学生的内心,从而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1]。

(二)分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是,高校教师往往兼具科研与教学的繁重任务,而辅导员也由于职责较多,往往还承担着学校、学院一些行政工作。此外,辅导员教师作为学生心理疏导和干预的实施者,由于年龄差距、立场观念差异、教育背景不同等因素,与受教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和空间。而通过朋辈教有者与教师协调配合开展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

三、高校建立朋辈心理互助体系的建议

(一)以学生为主体,建立三级互助体系。高校教育工作者们首先得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绝非是独立的个体或专门的机构例如高校普遍设立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能完成的。就目前的高校教育形势来看,专业性人才的巨大空缺和日益增长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最主要矛盾,一个全新的有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广大高校的共同呼声。

基于以上论述,高等院校应该加强有针对性的、点对点的朋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师生的力量,构建起以学生为主、院校支持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体制。

第一级以学校设立的专门机构为主,例如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教育中心等,充分发挥组织和领导能力,承担起对全校范围内心理委员的选拔、培训和评价,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施等,同时应当肩负起对各二级学院的技术性支持,定期为各学院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培训会议,要有明确的工作计划和预期目标。

第二级为各二级学院设立的心理辅导站点,各学院应当依托本学院已有的学生心理社团建立起广泛的心理健康辅导站点,以学院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和各班级心理委员为骨干力量,明确本学院的朋辈互助职责,学院要对所辖各班級有充分的支持,积极帮助他们搭建起心理健康站和必要的经费支持、激励措施,鼓励学生骨干们积极举办和参与各类心理健康类活动。

第三级是以团学干部、宿舍长为核心的基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量,团学干部和宿舍长往往在学院、班级里有着较为不错的人际关系,他们可以积极处理好对相关学生的观察和疏导,当情况严重时,需要及时向学校、学院反映[2]。

(二)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我们必须得重视对朋辈互助体系中骨干力量的培训,尤其是对学生骨干的培养。学校应当制定相关的实用性培训计划[3],培训内容应该至少包括基本的心理咨询知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应对,同时,要多增加实践机会,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模拟咨询课程,让学生们能够掌握心理咨询的技巧,可以妥善地处理问题,甚至解决问题。

现代化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深化,而其中至关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却依然进展缓慢,朋辈心理互助体系是对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有效补充,通过组织、指导同龄人之间的心理类互动彼此的了解和对学习、生活的认知,帮助大学生们正确看待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吕冬娜,安博,贾志平.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74-75.

[2]潘莉,董梅昊.高校心理育人面临的现实难题及其突破[J].思想理论教育,2019(03):90-94.

[3]张真真.朋辈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