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人主义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体现

2018-04-26尹小芬

新一代 2018年24期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体现个人主义

尹小芬

摘 要:《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美国电影受到了人们广泛的青睐,其除了拥有巧妙有趣的故事之外,还充分展现了美国的个人主义。美国个人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根源,对美国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自由、希望、救赎等角度分析了个人主义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体现。

关键词:个人主义;肖申克的救赎;体现

任何一部电影,都有背后的历史背景,且融入了相应的价值理念。《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也不例外,其通过越狱故事的表达,将美国当时的自由、人性、人权、信念等一系列社会现实状况反映了出来,充分凸显了美国核心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

本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越狱故事,主人公安迪遭受冤枉,锒铛入狱,被处以终身监禁。在肖申克监狱中,他遇到了瑞德,一个从20岁就进来的犯人,现在已经在监狱里度过了20年。他们两个成为好朋友后,通过瑞德的手段,安迪获得了一个小锤子。安迪为了追求自由,利用手锤一点一点的砸出来一条隧道。终于,某一个夜晚,安迪逃了出去,获得了自由。

一、美国个人主义形成的根源分析

(一)宗教根源

在美国社会文化中,宗教是重要的组成。虽然目前美国的思想解放程度处于世界前列地位,但是对宗教的信仰依然没有丝毫改变。十六世纪,新教从天主教会中分割出来,其倡导教徒要自我拯救,不必听命于教会和教皇。新教中的清教徒为了摆脱教会的迫害,于十六世纪到美国传教。清教徒坚持抗特权、反权威的宗教信仰,充分信任人类可以自我拯救。这些宗教理念,对于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确立,起到了较大程度的促进作用。美国学者Carl N Degler于1983年在”Out Of Our Past”一书中曾经指出,“个人主义是美国清教的核心遗产,而美国个人主义的根源即是清教思想”。

(二)思想根源

美国出现了很多的思想家,对美国人的精神文化世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美国超验主义于十九世纪诞生,其对个人主义传统进行了延续和发展,认为个人能力能够直接认识真理。超验主义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强调的重点,将命定论等教条的束缚有机打破,认为只有通过个人的力量,方可以革新和发展社会。由此可以得知,超验主义从思想角度促进了美国个人主义理念的确立。

(三)政治根源

政治制度制约着个人的言行,同时也指导着思想价值观的形成。十六世纪,清教徒签订了《五月花盟约》,确立了天赋人权的原则,在美国构建了人人自由平等的制度。十七世纪,美国发表了《独立宣言》,更是强调人人生而平等,拥有自由的权力。这些政治制度,促进了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四)经济根源

研究发现,经济体制与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确立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众所周知,自由经济制度是美国经济体制的核心内容,个人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对私人经济的发展充分重视和鼓励,政府基本上不会干涉个人经济活动。这种自由经济体制对美国人的经济、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改变,对于人们价值观的树立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本质上来讲,自由竞争、适者生存即是美国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也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二、个人主义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体现

(一)追求自由

通过分析《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可以发现自由这个主题贯穿全场。如电影中的鸟等,将电影中囚犯追求自由的心理充分展现了出来。安迪锒铛入狱之后,虽然受到了犯人的压迫和凌辱,但是他对自由的渴望心理一直没有消除。一方面,虽然他无法实现身体自由,但是对精神的自由一直在坚持。他把握机会,将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播放给囚犯,又通过个人智慧,为同伴们赢得了屋顶悠闲喝冰啤酒的权利。正如瑞德所说,这一切只是安迪让他们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觉。虽然这些自由十分短暂,但是安迪却始终坚持着对自由的渴望。另一方面,安迪也在不断的努力,力图实现肉体的自由。他利用瑞德的能力,获得了一把小锤子。有些人认为,监狱的墙壁不可能被这一把小锤子击破,即使可以,也需要600年的时间。但安迪在对自由渴望的驱使之下,并没有被吓倒或放弃,他艰辛万苦的凿出了一条通道,最终逃出了肖申克监狱。安迪通往自由的道路,十分艰难,也饱受屈辱,但是正是在追求自由的信念支撑下,让这条路更加的光芒和耀眼。美国人最崇尚的一种价值就是自由,每个美国人都渴望获取个人自由,追求个人幸福。而正是在这样的价值观熏陶下,电影中的英雄方才勇敢的追逐自由。由此可见,安迪充分代表了美国人对自由的追求。

(二)追寻希望

希望也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内容。电影中的安迪始终相信希望能够给人带来信念,且给予人坚持的动力。但是瑞德并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如果希望超过了个人能力,那么只会伤害到自己的心灵。但是安迪却说,即便希望真的这么危险,也值得追寻。正如安迪不顾监狱长的反对,将莫扎特的曲子播放给肖申克的狱友一样,他只是想用美好的音乐,向狱友们传达希望,即便这些狱友已经被监狱折磨了很久,但美好的东西总能给人希望。在故事的结尾,安迪给瑞德写了一封信,上面说“希望是一件好事。”正是安迪对希望的追寻,改变了瑞德的态度,他决定与安迪相聚。在整部电影中,安迪的个人信念与希望,给予了观众无尽的启示。他在希望和信念的支撑下,方才用一个小锤子挖出了一条通道,同时,也让所有狱友明白了希望是人们应该坚持的一件好事儿。

(三)自我救赎

在美国社会文化中,基督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组成。而在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逐步确立了英雄救赎主题。清教徒除了个人树立反权威、抗特权的理念,还通过自我救赎,向其他周围人传达拯救的力量。在《肖申克的救赎》中,从名字即可得知救赎是整部电影的核心。安迪在电影中的救赎,不仅是追寻个人的身体自由,还上升到了灵魂角度的救赎。通过安迪的努力,自我救赎不仅得到实现,同时还对身边囚犯们的灵魂进行救赎,积极运用一切机会鼓励遭受苦难的狱友。如安迪通过个人智慧,为同伴们赢得了屋顶悠闲喝冰啤酒的权利,让同伴重拾生活的信心。为了促使狱友的文化水平得到提升,他在长达六年的时间内不断写信给议会,终于将监狱图书馆构建了起来。再如,监狱来了一个好学的小伙子,希望能够在监狱中自学,安迪及时帮助了他,给予他指导和督促。更重要的是,在安迪的努力之下,瑞德更是与安迪一起,重新获得了自由。这些情节和故事,促使影片内在凝聚力得到了增強,同时,救赎的主题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从安迪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命运的反抗,对现实的不甘,渴望获得身体、心灵的解放,即便受到了监禁,但依然要采取措施,去抗争,去追寻自由。安迪花了很长时间,用一把小锤子砸出了逃亡通道,他不仅仅完成了个人救赎,也对其他犯人进行了救赎,所有犯人开始相信一切都有可能。

综上所述,《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之所以获得成功,并不是仅仅依靠其对美国社会时代进行了反映,而是将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充分凸显了出来。安迪集中展现了个人主义,同时也将观众对希望、自由的渴望之情充分激发了出来。这部影片所展现的美国个人主义,让人们充分领悟到“有的鸟是不会被关住的”。

参考文献:

[1]Bellah,Rober N.,Madsen Richard,William M.Sullivan, Ann Swidler,Steven M.Tipton.Habitsof the Heart Individualism and Commitment in American Life.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California Press, 1996: 89.

[2]Deacy,Chris. Redemption Revisited:Doing Theology at Shawshank.Journal of Contemporary Religion,2006.

[3]王咏梅,杨胡宏.论《肖申克的救赎》中美国个人价值观及其对当代美国人的启示[J].青年文学家,2017,3(134):77-79.

[4]翁洁.比较《肖申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里的个人主义[J].北方文学,2012,4(11):43-44.

[5]邹翠萍.解读美国励志电影中的个人主义[J].电影文学,2016,3(10):123-125.

[6]Carl N Degler.Out of Our Past[D].Harper Torchbooks,1983.

猜你喜欢

肖申克的救赎体现个人主义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情感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体现
艺术品位在生活中的体现
《肖申克的救赎》后,安迪的自由之路
音响符号在舞台表演中作用的体现
《肖申克的救赎》:人性与权力交织的现代监狱
揭示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之文学特征与宗教隐喻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
个人主义能不能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