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18-04-26叶凤娟
叶凤娟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又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写作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两项能力能够帮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发展。写作内容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应该具有新意,这就需要小学生拥有创造性的思维。本文就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作性思维做简要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造性思维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所学知识较少,并且知识的类型有限。低年级的小学生更是刚接触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此时对于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思维意识是最好的时机。语文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学生只有通过语文的学习才能够学会识字和写字。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写作的过程首先促进学生的思考,之后还需要学生组织语言,通顺表达自我想法。这一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词汇的运用能力。模仿和使用优秀的文章选段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但是也并不意味着便可以完成的誊抄,写作是表达作者思想的载体,所以还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这样才能够达到写作的最终目的。
一、消除小学生对于作文的“紧张感”,正确认识写作学习
小学作文是从三年级开使学习,对于这种全新的学习内容,很多学生对于作文都抱着一种“恐惧感”。大多数的学生认为作文写作很难,然后内心一直将难度夸大,于是便会产生抵触心理。正是因为这样的心理,写作成为了他们避之不及的东西。所以,在最初教学生进行写作时,尽量的要减少学生对于写作的这种“紧张感”,为以后的写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一次接触写作,肯定会没有头绪不知道应该怎样写,写些什么。教师在第一次安排学生进行作文写作时,可以不固定题目,让学生自己选题自己发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事物或者是自己的爱好,字数定在100左右即可。这样的方式是使学生感受写作过程,让他们对写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自我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方便他们选题和表达,顺利完成写作任务之后,便会有一定的自豪感,减少他们对于写作的恐惧感[2]。
二、采用仿写方法,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
对于新接触作文写作的小学生来说,仿写无疑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作文写作有多种方法,对于不同种内容的仿写便可以有效的学习这些写作方法。教师首先要挑选优秀的文章选段,先为学生讲解其中所涉及的写作方法,这些方法是比喻、拟人、或者是夸张等。学生在正确的学习了这些方法之后才能够在以后的作文中合理应用。仿写是仿照某一选段的写作手法进行模仿,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产生思考,对所要仿写的内容进行改造和创新[3]。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课《花的学校》中有一句是这样描写的“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文章中将这些花比喻成孩子,这句话是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将植物拟人化,这样的写作方式可以使文章生动有趣。学生对这样的句子进行仿写,一来可以开动大脑,什么样的动植物可以进行拟人描写,将完全不同的二者通过某些因素联系在一起,锻炼了小学生的想象力。二来,学生通过对句子的再次创造,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4]。
三、打破写作中的思维定式,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文写作有一定的思维定式,如果一味的按照这种思维定式来进行文章的写作,那么便会使文章内容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可言。想要提高作文水平,一定要打破这种思维的惯性,标新立异,从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5]。
例如,我们在写作中,对于坚持、坚韧等这类精神的诠释,一般都会想到长跑、爬山等老套的写作题材。题材受限,表达方式雷同,文章便失去了看点。教师在布置写作内容时要帮助学生打破这样的思维定式,可以从题目上另辟蹊径,其次还需要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多涉猎一些活动,便也可以多积攒一些素材。素材丰富便也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6]。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作文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正确并且顺利的体现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是作文写作的关键。创新性思维在作文写作中非常必要,它可以丰富作文题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飞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5).
[2]尹淑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29).
[3]秦少华.如何在现阶段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培育创造性思维[J].科学中国人,2017(12).
[4]李一娜.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作文教学研究,2016(3).
[5]方倩妮.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1).
[6]方娜.淺析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