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

2018-04-26吴燕

新一代 2018年24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

吴燕

摘 要:高中阶段属于人生成长的特殊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主要关注少数问题学生。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强调要面向全体,人人既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又是接受教育的对象。本文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探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一门“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科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提出的,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如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以及培养人才等方面的影响。积极心理学三大研究支柱分别是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社会组织。

二、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

(一)明确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明确目标是心理健康教育得以顺利进行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积极心理学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激发学生们的内在激情,发挥出学生的潜力,帮助他们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1.积极适应。人们想要满足自己的需要,达到既定的目标,就必须适应外在环境,与外在环境保持平衡。心理上的积极适应,指人在适应环境和事物时,心理各构成要素均处于有意识的、肯定的、活跃的和进取的状态。它不仅要适应环境,而且要改造环境,不公是一种人生态度,而且需要相应的本领和技能。

2.主动发展。所谓主动发展就是在积极适应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心理潜能的主动开发、对心理素质的主动优化,从而使人的心理得到更快理好的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心育,没有以理上的主动发展,一个人终将平庸一生。因此将主动发展作为心育的目标之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3.幸福生活。所谓幸福生活就是要引导学生善于调节生活,能够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学习、工作和他人,并从中得到享受和乐趣,增强感受幸福的素质和体验、培养创造幸福的能力。

(二)体验式德育与心育相结合,共同促进学校发展。

体验式德育强调体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育的过程,着力组织和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实践,用心体验,用心感受,不断把全面发展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素质。这与心育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体验式德育与心育互相融合促进,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推动了学校工作健康全面发展。

1.积极营造心理健康教育和谐氛围。为了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有一个良好的环境熏陶,产生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心态,让学生感受到心理自由、充满积极期望的校园氛围。在进一步改造校园环境时,我们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注意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功的环境。注重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把教室后黑板作为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阵地,有针对性的引导鼓励学生消除厌学心,对热爱学习的学生进行勉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课余时间开设团体辅导活动。同时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年段的需求开设丰富多彩的心理讲座。此外学校定期举行校园科技文化节,充分把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融入其中,让学生能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三)建立以活动为载体的全方位的课程体系。要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就要建立以活動为载体的全方位的课程体系。从课程安排的思路上看主要考虑发展性,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既从整体又从局部综合建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从策略上看,主要考虑活动性,既从内容又从形式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交往和成长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培养和训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更具有情感性、实践性和系统性。情感性,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不是知识的传授、行为的训练,而是满足学生自身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唤醒学生对己、对人和对事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实践性,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不是课堂上的心理学知识的交流或使学生获得系统的心理学理论,而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心理素质。因此,我们建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以发展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来精心设计教育活动,如心理游戏、心理剧、角色扮演、情感情绪体验、行为训练等。尤其要注意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区别和衔接。

(四)建立家委会,搭建家校合作平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社会、家长以及全体老师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参与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光靠学校单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难培养出真正心理健全的人的。为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研究的机制, 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与家长进行有机的配合,通过建立家委会、办家庭教育专家报告会、印发培训材料等方式让家长也积极参与进来,从而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研究的机制。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人人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将积极心理学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融入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能有助于挖掘学生的积极品质潜能,培养学生愉悦、兴趣、自豪等积极品质和积极情绪,唤起学生的积极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春林.《青少年心理成长导航——积极心理学视角》浙江教育出版社

[2]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塞利格曼.《真实的幸福》万卷出版公司.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