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章赏析能力的培养

2018-04-26徐晶晶

读天下 2017年18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摘要: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规律,这就需要阅读者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才能领略到其中的韵味。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初期,语文阅读教学是帮助他们提高文章鉴赏能力的重要课程,同时文章鉴赏能力也是语文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便表明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其文章鉴赏能力成为了广大语文教师急需研究探讨的一项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章赏析能力

当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过于想要提高教学效率,忽略了对课本文章的深层挖掘,导致学生无法完整掌握文章鉴赏的技巧,使得教学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鉴于此,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若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文章鉴赏能力的培养,于是本文从“学会朗读”“文章概括”“情感赏析”三方面入手对此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一、 从“读”入手,通过朗读品味文章基调

阅读本就是文字结合而成的一种情感表达形式,通过朗读可以了解文章中的情感基调和整体语言风格,这充分体现着朗读技巧的重要程度。然而不少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忽略了“读”的重要性,总是将朗读变为朗诵,即读出来的文章既无节奏也无感情,严重违背了阅读教学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抑制着其文章鉴赏能力的提升。鉴于此,教师应利用有效的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由此来让他们在悠扬的旋律与节奏中提炼出文章基调与中心情感,从而为他们鉴赏能力的提升奠定情感基础。比如在学习诗歌类文章时,笔者便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文章的朗读音频,通过音频中或激昂或平缓的朗读节奏来体味该文章的基本语言风格,以《长相思》这首诗词为例,笔者便先让学生聆听了几种不同形式的朗读,从这些朗读音频中可以感受出这首诗歌的整体风格比较绵长,朗读者利用真切的语言将作者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家在聆听的过程中不仅能切实感受到文章的整体基调绵延悠长,还能体会到整体的语言风格较为真切感人,并且整篇诗词极富节奏与韵律,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当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朗读体验诗歌情感时,笔者便让他们两人结成一组相互读给对方听,并感受对方在朗读过程中是否遵循了诗歌本身的韵律,以此来确保每个人都能学会并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从而使阅读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样一来,学生便能通过朗读学习到如何辨别文章基调,促使自身对文章风格的鉴赏能力得以提升。

二、 从“意”入手,通过概括了解文章大意

虽然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较为简单,但难免会出现篇幅较长或较难理解的文章,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普遍比较薄弱,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常常会因为能力限制或兴趣不足而丧失学习欲望,这也意味着教师无法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更无法通过课文教学来提高他们赏析文章的能力。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可从课文的“意”出发,即让学生学会理解并概括文章的大意,如此既能降低他們的学习难度,又能使教学效率得以提升。比如在学习《怀念母亲》这一课时,笔者便带领学生一起将这一长篇文章分成几个层次进行学习,文章第一部分阐述了作者的两个母亲分别是谁;第二部分先讲述了作者离开生母时的悲痛心情,又讲述了离开祖国母亲时的原因;第三部分则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作者身在异乡时的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并且这几篇日记将作者的思念之情表达的越来越浓烈;第四部分则抒发了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思念与感激之情,充分呼应了主题中“怀念母亲”的心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笔者的指导下用简练的语句将每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最后再将每段的内容加以总结,得出文章的中心内容和思想——作者借助离开两位母亲的故事表达出对生母的愧疚和对祖国母亲的依恋,并且以日记的形式更能集中体现出作者从头到尾都表达着怀念又敬爱的心情,充分突出了文章的主题。由此可见,教师利用分层阅读教学可以在帮助学生简化学习难度的同时提高他们对文章的概括能力,从而使得他们的文章鉴赏能力更上一层楼。

三、 从“情”入手,在情感中赏析文章主旨

赏析文章的情感与中心主旨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步骤,也是提高文章鉴赏能力最必要的前提条件。这便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从文章的“情”出发,在深入品味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时分析出文章蕴藏的主旨,以达到全面理解文章的目的。由此出发,教师可带领学生从文章中找出能表达人物情感的重点句词,然后从这些句词中分析主人公当时的思想心情,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文字鉴赏能力。比如在学习《再见了,亲人》这课时,文章主要描述了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告别场景,每一个小故事都表达着人们在离别时不舍却又不得不分离的心情,其中第一段中的“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这真是雪中送炭啊!”“我们怎么能忘怀?”这些句子都明显的表达着“大娘”的恩情厚重;第二段中的“不要哭了”“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你怎么落泪了呢?”从侧面表达出“我”对“小金花”不舍又心疼的心情;第三段中“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您倒在血泊里”这些句子则表达着朝鲜人民在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帮助时拼命想要表达感谢的心情。这样一来,学生仅通过简短的句子就能将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剖析出来,并从中得出了本文的中心主旨——中朝人民不是亲人而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

总而言之,语文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文章鉴赏能力的重要课程,文章鉴赏能力则是语文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鉴于此,教师应让学生从小形成赏析语文文章的意识,并利用切实有效的阅读教学不断提升他们的文章鉴赏能力,从而为其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之路开辟新径。

参考文献:

[1]黄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3.

[2]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

作者简介:

徐晶晶,江西省景德镇市,景德镇市梨树园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