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特木尔叛逃事件

2018-04-26卜键

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索伦哥萨克清廷

卜键

托尔布津接任后,哥萨克在尼布楚一带的存在更为困难,3个城堡只有75名哥萨克,加上他本人带来的25人,以及堵截回来的14个斯氏败兵,就是全部人马。沙俄对黑龙江已失去了兴趣,也不再关心在达斡尔地区的城堡,不再发给薪饷与补给。托尔布津的能力明显不如前任,只知道不断写呈文求援,寄往莫斯科,也寄往叶尼塞斯克和雅库次克,但情况毫无改变。哗变在1663年再一次发生,带头大哥仍是那个巴尔非诺夫,这次参加的竟有68人之多,逃跑的方向依然是黑龙江。3个城堡中只剩下不到50个哥萨克,蒙古骑兵开始聚来攻打围困,内部也出现里应外合的密谋,托尔布津与部下忍冻挨饿,终日戒备,拼死据守。一年后援军抵达,也带来了补发的薪俸与给养,哥萨克队伍随之稳定下来。

康熙六年(1667)夏天,托尔布津终于遇上了一桩梦想不到的好事,原来逃离此地的根特木尔酋长率部前来归附,表示愿意向沙皇称臣纳贡。在黑龙江左岸的哥萨克堡垒中,也有一些原住民,多数系被抓来做苦工,也有个别前来依附的,而作为大清索伦一个部落首领,根特木尔率部众集体大叛逃,尚属首例。关于他带走的人马记述不一,大约是随他出走的有40余人,后来又鼓动3个佐领500余人叛变,令清廷痛恨之极。根特木尔被俄国封为公爵,所部成为哥萨克的强援,也成了清廷的心腹大患。

日俄战争中,参加旅顺口对日战争的尼古拉·根特木尔

根特木尔,也写作“根忒木尔”,族属传说不一。有人说他是鄂温克头人,也有说他属于通古斯族,国内学者大多认为他是一个达斡尔部落的首领。此一区域族群驳杂,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被通称为索伦。他所在部落号称涅柳德,人数不甚多,世代生活在尼布楚一带,与清朝有着稳定的贡赋关系。哥萨克入侵后,根特木尔与族人不堪忍受,南迁至额尔古纳河东岸的呼伦贝尔。两年后,尼布楚堡被我边民焚毁,根特木爾的部下应是进攻的主力。

呼伦贝尔为蒙古族与索伦共聚之地,陆续迁来许多因躲避哥萨克而南下的族群,生存空间变得狭窄。像根特木尔之类的小部落头目,清廷赏给一个牛录章京,已算是不薄了。据与之见过面的俄外交官斯帕法里记述,根特木尔魁伟、骁勇,状似巨人,有9个妻子、13个儿子(亦有记载说他有三十几个儿子),部众300多人,英勇善战,武器也远较其他部落精良。他被清廷任命为索伦佐领,所部虽也编入八旗,但不许拥有铠甲与枪支,也很少发粮饷。清朝落后僵硬、带有歧视防范心理的边疆管理模式,常使部族首领深感屈辱,从而离心离德。如根特木尔部由北部山林丘陵地区南迁至大草原,驻地不产貂鼠,总管衙门仍要求每年上缴原先规定的貂皮数额,不作应有的变动。部民不得不远赴江左狩猎,距离遥远,猎物又有可能被哥萨克抢夺,生存压力极大。巴什科夫重建尼布楚堡后,也曾派人与他联络,许诺多多,希望能率部返回故地,根特木尔陷入矛盾中。

作为索伦兵一个佐领,根特木尔奉命参加了一些与哥萨克的战斗。顺治十一年(1654)那场攻打库马拉堡(又作呼玛堡)之战,根特木尔部也被调往前线。数千清军对阵几百名哥萨克,却在战斗中死伤惨重,不得不撤围而去。根特木尔目睹中俄在武器和战术上的悬殊,亲见哥萨克之火力强大,见敌垒外尸体横藉,而很多都是打头阵的索伦兵,改换门庭的念头渐渐强烈。

真正触发根特木尔叛逃的导火索,可能是一次司法审判:根特木尔与一个儿媳产生了矛盾,诉诸官府,他认为判决不公,愤而出走。记述欠详,无法推测他有一个怎样的儿媳,敢于对抗且使之吃官司。清初对东北边疆部族的笼络措施中,有“进京娶妇”一项,即从京师或盛京选一些满族姑娘(不一定出于宗室,却常常假托“宗室女”之名),嫁与部族首领的子弟。这是一份荣耀,也享有一些特殊待遇,如赫哲的霍集珲(满语女婿)与萨尔罕锥(宗室女)。根特木尔的儿媳可能类似萨尔罕锥,出于满族权豪之家,发生冲突后得到官府庇护。不管怎么说,根特木尔怒而出走,率领部众逃往尼布楚,还煽动另外两个佐领跟着叛逃。清军发现后曾经追赶,双方发生交火,根特木尔多处负伤,具体情形已难以推演了。

根特木尔家族家徽

俄国对根特木尔的到来大喜过望,热情接纳,派他担任军职,负责管理纳税的异族人。根特木尔颇知如何讲故事,知道怎样包装自个儿,索取高价。他对俄方大肆渲染自己的地位,说清朝封他为正红旗领兵都统,每年领取俸禄1200两白银、3盒黄金,还说“曾经得到过九普特银子(4200两)和4锭金子的赏赐”。这种明显的编造,俄国人似乎很乐于相信,在文件中照录不误。

根特木尔与儿子卡坦乃在尼布楚加入东正教,受洗礼时根特木尔取名彼得,卡坦乃取名帕维尔,从而死心塌地为沙俄效力,被沙皇赐予爵位称号及大块土地。这样一个人物的反叛,必然影响到地区的安宁,影响一些部落头领的忠诚。清廷高度重视,齐齐哈尔副都统曾前往规劝,带去朝廷赏赐的官服玉带和腰刀,但没有收效。而根特木尔利用族属与亲谊关系,又秘密策动了几起叛逃,令清廷极为痛恨。

在两国公文交涉中,清廷多次要求归还根特木尔,甚至以此作为通商的先决条件,使俄国政府颇为犹豫。根特木尔闻知后非常惊慌,赶到伊尔库茨克拜见即将出使中国的斯帕法里,表示宁可自尽也不返回。哈,所有的叛徒都知道被遣返的后果,都会这般诅咒发誓。依照大清律,根特木尔所犯叛逆罪应予凌迟处死,那可比自尽悲催多了。

忠于国家,痛恨侵略者的索伦部落首领仍是大多数。康熙二十二年(1683)春,索伦总管博克率兵多次捕获哥萨克,押解进京后,钦命将通两国语言的米海罗二人放还,让其回去传递信息。理藩院受命拟写外交文书,康熙帝口授要点,第一条就是归还根特木尔,顺便讲了一番对叛国者永远追缉的道理。三年后,清朝水陆大军已将雅克萨围定,俄廷急派使臣赴北京请和,解释说当初无人能读懂中国文字,后来有了翻译,才知晓索要根特木尔之事,表示将查明这个在边境作乱之人,“发回正法”。其实根特木尔已在两年前病逝,死于应召赴莫斯科的路上。不知是沙俄官僚主义严重,还是别有用心,含含糊糊,偏不明确告知。

根特木尔死了,卡坦乃接任他的军职与贵族头衔,继续掌管地方部族和征收赋税事务。签订《尼布楚条约》后,清廷不再追究此事。这个家族在俄国繁衍旺盛,瓜瓞绵绵,拥有众多后裔。日俄战争中,号称小王爷的尼古拉·根特木尔参加旅顺口的对日战争,获得四枚勋章,“十月革命”后被处决。2011年,娜塔丽娅·根特木尔娃获得俄罗斯小姐称号,只不知出于老根特的哪个儿子之后。(待续)

猜你喜欢

索伦哥萨克清廷
“棋子”的无奈:哥萨克国覆亡记
消失中的哥萨克:土匪还是游侠?
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10《百骏图》:清廷洋高官的中西绘画大融合范本
索伦兵远征廓尔喀
无影箭
浅谈俄罗斯的哥萨克
甲午战争中清廷战略决策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