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针灸方法干预“输”穴对气滞血瘀型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4-26高义崧刘建武黄晓飞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 2018年4期
关键词:差值艾灸头痛

★ 高义崧 刘建武 黄晓飞(.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 330006)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主要由外感六淫、内伤杂病而引起,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1]。头痛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表现形式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使人丧失能力的十大医学症状之一”[2]。据临床不完全统计,成年人群中有1.7%~4%的人1个月中至少15d都在头痛中度过,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遭遇过头痛的困扰[3]。针灸治疗头痛有较好的疗效[4-5],《难经·六十八难》云:“输主体重节痛”,“输”穴具有行气止痛之功,是治疗本经头痛的常规选穴。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不同针灸方法干预“输”穴的镇痛效果存在差异,为此本研究对比观察了不同针灸方法干预“输”穴对气滞血瘀型头痛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6年2月—2017年6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灸组、针刺组和艾灸组各30例。三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30) 例

表1 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30) 例

性别 年龄/年 病程/月男 女 最小 最大 平均 最短 最长 平均针灸组 18 12 42 76 53±11 5 24 15.4±5.1针刺组 17 13 41 75 52±10 4 23 14.0±4.9艾灸组 16 14 43 77 53±10 4 25 14.7±5.2组别

1.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头痛诊断标准[6]:(1)头痛部位多在头部一侧额颞、前额、巅顶,或左或右辗转发作,或呈全头痛。头痛的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或头痛如裂等。头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也有持续数周者。(2)隐袭起病,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者。(3)应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做腰穿、骨穿、脑电图;有条件时做经颅多普勒、CT、磁共振等检查,以明确头痛的病因,排除器质性疾病者。

1.1.3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气滞血瘀型[6]:头痛如刺或如裹,痛有定处,经久不愈,反复发作,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沉。

1.1.4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中医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者;(2)性别不限,年龄40~80岁者;(3)有头痛发作史,本次疼痛时间不超过72h者;(4)愿意接受本研究治疗方案,签署知情同意者。

1.1.5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肺、肾、内分泌和血液系统等疾病者;(2)治疗期间已服用影响针灸疗效判定的药物如消炎镇痛类、糖皮质激素等止疼药物,有可能干扰研究结果者;(3)孕妇或哺乳期的妇女。

1.1.6 脱落标准 (1)未完成临床实验提出退出者;(2)出现其他疾病必须处理施治者。

1.2 治疗方法

根据头痛部位辨证归经,选择其相应经脉的“输”穴。太阳经头痛选取后溪、束骨穴;少阳经头痛选取足临泣、中渚穴;阳明经头痛选取三间、陷谷穴;厥阴经头痛选取大陵、太冲穴。各组操作方法如下。

1.2.1 针刺组 患者取俯卧位,穴区皮肤用75%的酒精消毒后,选用直径0.3mm、针身长25mm的不锈钢毫针针刺,当针刺“输”穴出现得气后行捻转补泻之泻法,留针30min,每天治疗1次。

1.2.2 艾灸组 点燃艾条,对准“输”穴距离皮肤2~3cm,施以温和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施灸30min至皮肤红晕为度,每天治疗1次。

1.2.3 针灸组 针刺“输”穴出现得气后行艾灸治疗,针刺操作方法同针刺组,艾灸操作方法同艾灸组,每天治疗1次。以上三组均治疗10d,治疗结束后立即采集信息填写VAS、PPI评分量表。

1.3 疗效观察

1.3.1 观察指标 参照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McGill疼痛询问表,选取其中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制定疼痛评分量表。以上表格由临床专业人员指导(非暗示或诱导)受试对象在治疗前、治疗后均行1次疼痛表评估(由患者报告,第三者记录)。

1.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1)痊愈:头痛症状消失,随访3个月无复发;(2)显效:头痛症状明显减轻,每月发作时间缩短或减少2/3以上;(3)有效:头痛症状减轻,每月发作时间缩短或减少1/3以上;(4)无效:头痛症状无减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前后差异采用t检验,两样本间均数比较应用方差分析,两样本或多样本间率的比较应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前后VAS、PPI评分比较 表2统计结果表明,A组、B组、C组VAS评分在治疗前后均有明显的差异,提示A组、B组、C组三种干预方法都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表3统计结果表明,A组、B组、C组PPI评分在治疗前后均有明显的差异,提示A组、B组、C组三种干预方法都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表2 三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n=30) 例

表2 三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n=30) 例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较,△P<0.01,*P<0.05,**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针灸组 7.36±1.57 2.26±1.23△针刺组 7.08±1.67 3.14±1.55*艾灸组 6.85±1.53 4.08±1.72**

表3 三组治疗前后PPI评分比较(,n=30) 例

表3 三组治疗前后PPI评分比较(,n=30) 例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1,*P<0.05,**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针灸组 4.05±0.88 1.04±0.82△针刺组 3.80±0.98 1.55±0.97*艾灸组 3.56±0.76 2.15±0.93**

2.2 三组治疗前后VAS、PPI评分差值比较 表4统计结果表明,A组与B组、C组在VAS、PPI评分差值比较上有显著的差异;B组与C组在VAS、PPI评分差值上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提示这三种干预方法中针灸组的镇痛疗效最佳,其次是针刺组及艾灸组。

表4 三组治疗前后VAS、PPI评分差值比较(,n=30) 例

表4 三组治疗前后VAS、PPI评分差值比较(,n=30) 例

注:与艾灸组比较,☆△P<0.01,☆P<0.05;与针刺组比较,☆△☆P<0.05。

组别 VAS评分差值 PPI评分差值针灸组 5.10±1.16☆△☆ 3.02±0.92☆△☆针刺组 3.94±0.97☆ 2.25±0.87☆艾灸组 2.77±0.69 1.41±0.65

2.3 三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表5统计结果表明,A组与B组、C组在愈显率比较有显著的差异;B组与C组在愈显率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提示这三种干预方法中针灸组的临床疗效最佳,其次是针刺组及艾灸组。

表5 三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n=30) 例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久病入络、气血滞涩、筋脉失养、瘀阻脑络、脑失所养会导致经络气血瘀滞不通,不通而发为头痛。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窍止痛为原则。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头痛有良好效果[4-5],《难经·六十八难》云:“输主体重节痛”,“输”穴是治疗本经头痛的有效选穴[7-8]。但不同的干预方法其镇痛机制各不相同,针刺通过激活脑内的内源性阿片肽系统,促使脑内内阿片肽和强啡肽的释放增加,其中内啡肽和脑啡肽在脑内具有很强的镇痛效应,脑啡肽和强啡肽在脊髓内有镇痛作用[9]。针刺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吸收炎性渗出物和致痛物质从而抑制疼痛中枢,达到止痛的目的[10]。艾灸通过温热效应和自身的化学成分等对经穴的刺激作用,能激活血管的自律运动,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和代谢率,从而影响神经传导速度,缓解炎性反应,从而起到镇痛的效果[11-12]。由此可见,痛症从“输”穴论治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针灸组在改善患者VAS、PPI评分方面疗效显著,且针灸组愈显率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和艾灸组,表明针灸组的镇痛效果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和艾灸组,提高了“输”穴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为“输”穴镇痛的干预方法优选提供了临床依据。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288.

[2]曹采方.牙周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82.

[3]AsethK,GrandeRB,LundqvistC,etal.Interrelation of chron-ictensiontype headache with and without medication overuseand migraine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theAkershus study of chronicheadache[J].Cephalalgia, 2009, 29(12):331-337.

[4]张锐.中医针灸治疗88例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2017, 4(7):1 219.

[5]王国玺.中医针灸治疗头痛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16(78):121-122.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7]邹婷.远近取穴针刺治疗急性头痛的疗效对比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 2016, 35(5):520-521.

[8]许文辉.针刺太冲穴治疗偏头痛 78 例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06, 28(5):180-181.

[9]李忠仁.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1:137.

[10]王晶.傍针刺加电法治疗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 35(9):1 742-1 743.

[11]杨华元,肖元春.隔物灸的近红外光谱辐射特性测定[J].上海针灸杂志, 2003, 22(9):15-17.

[12]张青元,胡淑萍.艾灸机理研究现状与探析[J].上海针灸杂志,2008, 27(5):47-50.

猜你喜欢

差值艾灸头痛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数字日照计和暗筒式日照计资料对比分析
夏天怎么做艾灸
头痛怎样保健
头痛与口疾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远离头痛的困扰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
会变身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