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年时期学习态度对成年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2018-04-26金晓娜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习态度效能居民

金晓娜

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们常用此话来诠释少年时养成的习惯对成年后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年后的很多行为都与儿时或少年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那么少年时的学习态度这一因素对成年后的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文采用自我效能这一概念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文献回顾

(一)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已被许多实验研究所证明。早在1919年,国外心理学家W.Mac Douqai和W.smith在一项实验中发现,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以加速学习的效率。1952年Carry在实验中发现,大学生因性别差异对解决问题持不同的态度,从而直接影响了解决问题的效果。国内学者们对学习态度在教育领域内的作用也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他们认为,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习行为与学习成绩。[2]如果学生喜欢学习,认为学习很有意义,他们就会在课堂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最终学习成绩优良。学者们由此提出应该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端正学习态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3]

(二)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在《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一书中提出的,是教育界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在他看来,自我效能感是只针对特定任务领域而言的,并不是一个一般的个性特质,由于在不同活动领域中的差异性,所需要的能力、技能也千差万别,一个人在不同的领域中,其自我效能感是不同的,因此,并不存在一般的自我效能感,任何时候讨论自我效能感,都是指与特定领域相联系的自我效能感。[4]391-392但也有学者并不同意这一观点,认为是存在一种不以领域为转移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态度或者说是自尊水平。[5]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关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多针对某一群体。廖红等学者关注了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效能感,研究了大学生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安全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关系,从而为提高大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提供了实证基础。[6][7][8][9]王道阳等学者研究了儿童的自我效能,考察了流动儿童消极学习情绪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论证了情绪调节策略在其中所起的调节作用。[10]学者们也关注了老年群体的自我效能,探讨了老年人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11]

(三)学习态度与自我效能的关系

学习态度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及自我效能对某一特定群体的影响,已有文献得出了较一致的结论。那么,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学者们进行了实验研究。刘在花等对小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态度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能够显著解释或预测其学习态度。[12]刘惠娟等探讨了大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得出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态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能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态度,为改善大学生学习态度提供了依据。[13]

综上所述,现有的学者多从学习效能对学习态度进而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进行研究,但对影响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缺少足够的关注和研究,而对于学习态度对自我效能的影响,尤其是少年时学习态度对成年以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的研究较为少见。那么少年时的学习态度这一因素对我国居民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否会产生影响呢?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以下简称CGSS 2008)数据,在控制了人口学因素如性别、年龄等和家庭因素如少年时的家庭等级情况下,定量分析少年时的学习态度对我国居民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了(CGSS 2008)数据,以 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为抽样框,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城乡范围内采用分层的四阶段PPS不等概率系统抽样,共完成城乡样本6000个,本文选取有效样本为5032个。

(二)变量测量

本文将我国居民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作为被解释变量,将我国居民的人口学因素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收入情况以及少年时家庭所处社会等级等儿时经历作为控制变量,少年时的学习态度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中因变量指我国居民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笔者将CGSS 2008问卷中问题D4中10个子问题(见表1)综合成一个指标,即一般自我效能感,然后对其进行重新编码,将非常同意、同意、无法选择、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依次赋值为5、4、3、2、1,然后进行加总,分数越高说明自我效能感越强。

少年时的学习态度是对CGSS 2008问卷中d101-110问题(见表2)进行重新编码,处理方法与因变量相同,同样分数越高,表示学习态度越积极。

本文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和家庭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健康状况和少年时的家庭等级,具体测量如表3所示。

(三)研究方法

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是连续变量,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少年时学习态度对我国居民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表1 一般自我效能感测试

表2 学习态度测试

表3 变量的定义

三、少年时学习态度对成年后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一)被访者的基本情况

被访者中,男性占51.2%,女性占48.8%。被访者的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大部分被访者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上,小学以下占比32.7%。从健康状况来看,被访者中身体不健康的占13.8%,健康状况一般的占25.7%,比较健康的占36.4%,很健康的占24.1%。从被访者的年收入来看,年收入均值将近15000元。从被访者少年时的学习态度来看,得分平均值为35.45,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少年时家庭所处社会等级均值为3.52,处于较低水平(见表4)。

(二)数据检验

从表5我们可以看到,各个自变量的容限度均大于0.1,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10,因此可以判断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从表6拟合指标Adjusted R Square来看,其值0.331大于0.10,说明模型的拟合性较好,另外通过Durbin-Watson检验,其值为 1.994,约等于2,说明残差序列不存在自相关。

(三)回归分析结果

从回归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职业收入、少年时家庭的社会等级以及少年时的学习态度都对我国居民目前的自我效能感产生显著影响。

1.少年时学习态度对我国居民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表4 自变量与控制变量的比例与均值

表5 多重共线性检验

表6 拟合性检验

通过观察比较标准回归系数,可以看出少年时学习态度对我国居民目前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达到56.4%。研究结果发现,少年时自我效能感越强,长大后的自我效能感也相对较强,这一结果表明少年时的学习态度、成就动机、自尊水平等对未来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年龄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年龄的回归系数为-0.014,说明越年轻,其自我效能感越强,这与通常人们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一般自我效能感会越强相反。这也不难解释,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居民越年轻,失败的经验相对较少,而成功的经验自然对其自我效能感会产生重要的正向影响,所以其一般自我效能感较强。

3.教育程度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在受教育程度中,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分别比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低0.329、0.539,而大专以上学历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的自我效能感差异不明显。笔者认为,其原因可能是通常情况下,文化程度为初中和高中的人与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人相比,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就业意向均具有相对较高的追求,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就业人员学历有普遍性提升要求,初中高中及其以下的文化程度显然不如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职场上更有竞争力,因此,这一群体的居民在当今社会中很难支撑其理想的实现,导致其显著地缺乏自信,从而自我效能感较低。

4.健康状况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表7 目前自我效能感回归分析结果

从健康状况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很健康与不健康对目前的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差异显著。身体很健康的人与不健康的人相比,自我效能感高出0.933,充分说明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健康是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更高目标的生理基础,身体越健康,自我效能感越强。

5.职业收入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职业收入对数这一变量的B值为0.07,说明收入越高,其自我效能感越强。收入高为个人实现个人目标、提高自尊水平、实现个人价值提供了经济基础和保障,因此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收入水平呈正向关系。

6.家庭社会等级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少年时家庭社会等级与自我效能感呈负向关系,即少年时的家庭社会等级越高越处于社会上层,其自我效能感越低。这一结果并不难解释,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处于社会底层的孩子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越强烈,对自己要求越严格,尽管环境比较恶劣,但并不能削弱其实现目标的斗志与决心,因此其自我效能感较强。

7.性别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通常认为,我国居民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着性别差异,特别是受传统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观念影响,认为男性的自我效能感高于女性,然而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差异对我国居民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并不显著。笔者认为这与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以及女性的社会参与度日益加强不无关系。女性的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在职场中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仍处于劣势,但女性已愈来愈勇于与男性竞争,自我效能感不断增强。

四、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主要有以下两点结论:第一,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职业收入等人口学因素对我国居民目前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有着显著影响;第二,少年时的自我效能感和家庭等级对我国居民目前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影响显著且作用明显,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成年以后的行为、自我效能水平等与少年时的学习态度、经历、养成的习惯高度相关。此外,与一般认知不同,性别差异对我国居民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与近些年来女性社会地位持续提高,女性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以及女性的社会参与度日益加强有关。

(二)讨论

要增强我国居民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或者说提高自我实现与自信水平,应从少年时期开始注重其学习态度的培养,着重提高受教育程度,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分,这样更有利于全体居民的成长和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结合,相互制约且相互影响,缺一不可。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最根本的基础。研究表明,孩子教育60%取决于家庭,作为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家庭因素对少年时期学习态度的养成及健康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家长,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言传身教,用自己良好的习惯为子女做好榜样。同时,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也应高度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居民的整体自我效能,从而促进全体居民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爱平,车宏生.学习焦虑、学习态度和投入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关于《心理统计学》学习经验的调查[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1).

[2]刘经兰,刘淑晓.初中生学习态度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2).

[3]李炳煌,刘天羽.初中生动机缺失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4](美)A.班杜拉.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M].林颖,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周文霞,郭桂萍.自我效能感:概念、理论和应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

[6]廖红.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11).

[7]汪海彬,张俊杰,等.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安全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10).

[8]宋雨卿,罗增让.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成就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1).

[9]马爱民,刘守祥.大学生身体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和体育锻炼的关系研究[J].体育科技,2015,(3).

[10]王道阳,陆祥,殷欣.流动儿童消极学业情绪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情绪调节策略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1).

[11]陈翠玲,等.老年人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12).

[12]刘在花,单志艳.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其与学习态度的关系[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13]刘惠娟,彭湘莹.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态度的关系[J].社会心理科学,2016,(1).

猜你喜欢

学习态度效能居民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高职院校专接本学生学习态度及教育对策探析
石器时代的居民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