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优化的 路径选择

2018-04-25胡恒钊文丽娟

关键词:路径选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胡恒钊 文丽娟

[摘 要]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建设与整合高校网络软硬件资源、打造与创新校园网络文化品牌、制定与培育网络“乡规民约”、引导与监控网络信息、引领与传播网络文化正能量等手段,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积极探寻网络环境优化的路径,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优化;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8)01-0111-05

网络环境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兴起而出现并日渐重要的人类交流知识、信息以及情感的另一种生存环境。”[1]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络信息的环境对大学生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定能激励奋发图强、催人积极向上、勇于开拓创新,而恶性的网络环境将严重威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高校既是国家人才的培养基地、大学生成长的沃土,也是先进思想的重要发源地,所以优化高校校园网络环境对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寻网络环境优化的路径,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一、建设与整合高校网络软硬件资源

高校是网络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前沿阵地,然而有些高校由于上网设备少、网速慢、限制多等原因常常把学生推向校外的网吧。而美国政府早在克林顿时期就提出:“在2000年之前要将全美的每个教室、图书馆与因特网链接,人们无论是在最偏远的农村小镇,还是在最贫困的市内学校,将都能獲取同样的知识。”[2]因此高校需加强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开发网络信息资源;高校决策领导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的建设,成立专门的机构,并且要划拨专款支持校园网络的建设与开发,为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配备必要的网络技术装备,使他们具有开拓新领域的“硬件”;同时还要对政工干部进行必要的培训,组织他们攻克具有规模效应的软件[3]。

首先,高校必须要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以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所必需的人员编制和必要的软件、硬件设备、管理经费等。应通过加大网络投入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加大人员、技术的投入和校园网络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完善网络硬件设施的装备,从而完善互联网、网络教室、计算机等信息化教学设备,“提高网络传输速度,保障机器的优良状态,把高校校园网建设成为一个具有高品位的网络系统工程。”[4]例如南昌大学在“九五”期间投入800万元建设了校园网,1996年正式加入CERNET(中国教育科研和计算机网),还投入60多万元建成“红土地”“昌大家园”两个思想政治教育主干网站,成为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示范网站。同时,高校还应通过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设施,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硬件基础,并选择兼容性好、扩展性强的硬件设备,加大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支持,定期维护硬件设施,对原有的教学设备实现维护更新,对计算机使用的年龄和开放的时间等做出恰当的规定。

其次,高校应进一步提高网络基础设施的水平,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并利用网络技术,积极开发反色情、暴力、邪教等过滤软件。通过开发网络信息传播的技术监控系统,改进学校网络服务器,关闭一些不健康网站的连接通道,构建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技术支持系统和网络安全系统。例如中国科技大学自行研制开发了“防火墙”技术,对网络进行了有效的检测、检查和拦截。所以中国高校应加强对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并在研发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时要凸显时代的主题,切合大学生的实际,大力开发,鼓励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游戏中的做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积极研发融图片、动画、声音、影视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及教材,集大家智慧、经验的优秀课件。同时,高校还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中心的建设,在学校图书馆、机房应提供廉价甚至免费的上网场所,安装过滤软件,并且配备专职网络技术人员和网络辅导员,指导学生上网,必要时进行一定的网络行为监控和干预,优化与整合校园网络软硬件资源,保证高校网络系统的先进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打造与创新校园网络文化品牌

互联网所处的环境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优化网络环境应立足于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和健康的思想产品,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渗透功能,营造具有知识魅力、人格魅力、艺术魅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教育者可以比较自然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教育者也能比较乐意地接受教育,并且通过耳濡目染,能自觉地制约和规范自身在网络中的行为。因此,高校应加快校园网络建设的步伐,优化网络整体育人的环境,开发积极向上、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和网络学习环境。营造开放、民主、纯净、向上的校园网络空间,不仅需要设立国内外新闻、时事纵横、文学园地等板块,还应提供大学生求知、就业、考研、考公务员、勤工助学、心理咨询等服务信息,从而建设融教育性、服务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先进、高效、实用的校园网站。所以高校应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来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领域,建设虚拟教室、虚拟课堂、在线教学、在线图书馆、阅览室等覆盖面广的校园网站。

网站的建设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策略。在传播与渗透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要海纳百川、尊重多样,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且要有适当的教育高度与理论深度。高校教育者在把互联网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充分体现理论学习、宣传报道、思想交流、学生服务等多种功能,尤其要赋予网络更多的服务内容,把教育、管理、服务融为一体,使学生学习信息、生活信息、就业信息等上网,把课件放到网上,方便学生查阅,并且提供日常课程的课件及相关的背景资料,使网站更加符合大学生的品位,更加全面服务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同时,高校的校园网站还要开通网上校长、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箱、博客等,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双向互动关系,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气氛,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受到启迪和感染。所以,高校应建设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网络育人环境,“积极组织‘绿色校园网络计划,把高校的校园网络建设成为制度完备、系统安全、管理规范、信息健康、内容丰富的‘绿色网络。”[5]

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网页如果没有人浏览,就没有较高的点击率,如果学生不点击、不参与、不发言,教育工作者的各种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因此网站的建设应充分增强吸引力,采用图片、视频、3D动画的形式,让网页“动”起来,学术研究、专题讲座、报告等都可以生动地再现于网络,要把理论编辑成生动形象的网络形式,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与新颖,把呆板的教学内容用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传达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造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味高雅的校园网络文化品牌。网络文化是协调网络各要素之间的润滑剂,因此高校要注重打造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引领主流、服务学生的先进网络文化,融思想性、理论性、趣味性于一体,形成内容健康、布局合理的校园网络文化,彰显民族文化的魅力和体现传统道德的真善美,在网络的舞台上展现中华民族的实力与魅力。

三、制定与培育网络“乡规民约”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把关人”很难对网上的每种信息严格审查;由于提倡网络交往的自由性、反约束性,人们淡化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礼仪和规范。然而高度自由的网络空间,是不应该脱离现实的社会规范的,因为只有优质的网络管理制度方能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发挥,保证校园网络的和谐运行,从而才能摆脱网络世界中混乱无序的状况。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网络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美国有《爱国法》《国土安全法》《网络免税法》;英国有《英国电信法》《通信监控权法案》《调查权法案》;德国有《信息与通信服务法》;新加坡有《互联网行为准则》。我们国家也已陆续颁布了相关的网络法规:1994年2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997年颁布实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2000年公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002年《中國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200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号召在高校教育网实施实名制;2004年9月,信息产业部通过了《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2005年1月28日,信息产业部通过了《互联网IP地址备案管理办法》。我国各大学也加强了对网络的管理的规定,诸如清华大学于1993年成立了校园管理委员会,于2001年正式成立了网络信息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下设公共信息服务、学生网站建设、BBS管理、理论学习网站建设等几个工作小组;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了“网络信息管理领导小组”,并先后出台了《校园网用户守则》《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BBS站管理规则》等文件,对网上电子公告进行24小时全天候监控;华中农业大学建立了“三级管理责任制”;北京大学组建了网上监督队、宣传队和引导队来加强对网络的管理;浙江大学建立了“网络舆情每日一报制度”等等。

基于制度所具有的强大约束力,网络制度规范是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的重要保证。高校可通过规范网络制度,来规范养成大学生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此处的规范养成是指高校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日常道德规范、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大学生文明的行为风尚和良好的行为习惯[6]。因此网络规章制度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然而目前有的制度明显滞后于网络的发展,诸如网络的侵害著作权问题、网络隐私问题、网络侵害名誉权问题等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所以加强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环境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这不仅需要有力的行政手段与有效的管理制度的配合与约束,还需要强化政府的规范和引导,把一些基本的规范上升为法律、法规,深化制度建设。同时政府要加强对“黑网吧”的治理整顿,坚决取缔各种暴力、色情、反动的网站,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此外,高校要成立“网络信息工作领导小组”,从注重信息的辨别选择,加强信息的过滤,净化网络环境,并通过充分利用网络弘扬大学精神,制定好相关的网络管理制度,培育网络“乡规民约”,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遵。因此,网络高管理制度应该包括校园网络的整体布局与规划、信息的发布与监控、系统硬件管理、网络队伍的管理等。高校必须加快制定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栏目管理条例,倡导文明的网络礼仪,并通过网络礼仪来检验大学生文明程度的尺度,倡导网络文明公约,制定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网络各项规章制度,以保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有序地运行,为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四、引导与监控网络信息

网络是思想交汇、情绪宣泄、信息传播的平台,遍布世界的各种思想文化通过网络的平台相互渗透、相互激荡,使网络环境的监控和优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高校应提倡校园网络环保意识,要“修好路”,修建好网络信息高速公路,做好软硬件保障工作,建设好校园网;“造好车”,有针对性地打造好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促进校园主题网站的维护工作,使网络教学内容紧贴社会现实,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营造优化的环境来激发大学生内心的情感与动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宽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展现教学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温馨氛围,增添学生们对学校的内心认同感和归属感。但网络的优质环境的形成也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有效监控。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建立网络监控体系,开发能够滤除有害信息的软件,建立网上“信息海关”,研发适合大学生的网络智能监控系统,开发能够滤除有害信息和垃圾信息的软硬件,安装监控和过滤软件,来抵御网络病毒、黑客等对网络安全的威胁,预防不良信息的侵入。由于受教育者也是优化环境的重要力量,因此高校应组织和精心挑选优秀学生担任网络骨干,引导他们积极开展网上论坛,倡导使用文明、健康的网络用语,形成文明、自觉、理性的网络良好风气。

高校需要强化监管机制,建立一整套严格的信息审定与发布程序,并时时跟踪监控,加强对网络信源与信道的监督和管制,防止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侵蚀。“由于网络群体匿名制的管理,使得许多群体成员过分强化自我意识,强调个人自由的无限增长,因而导致个人主义的产生与无政府主义的泛滥”[7],在无人监督时随性而为,而实名制则可以让网络有张真实的脸,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实名制引导,要求大学生以自己的真实姓名和身份登记入网,并对他们的上网情况进行检查与监控,对违规者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进行必要的处罚。目前有些黑网吧查处不力的问题,高校应协同公安、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加强对校园周边黑网吧的治理,对违规操作的网吧坚决严惩,情节严重的要吊销营业执照。所以高校应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机构,明确主管领导,落实责任部门及个人,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而网络管理人员则必须掌握熟练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具备从网上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够厘清各种现象的复杂性,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到扶正祛邪、扬善抑恶,并以法律的强制力来约束大学生网民的行为,使网络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形成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与环境,才能把网络环境建设成净化的大学生绿色家园。

五、引领与传播网络文化正能量

面对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通过网络弘扬时代的主旋律,讴歌时代的真善美,引领与传播网络文化正能量,使受教育者受到启发和感染。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要义,高校网络政治思想教育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方针,加强正面宣传的深度与广度,着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民族使命感与责任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先进文化,充分发挥网络在宣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信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离不开网络的大力宣传,只有旗帜鲜明地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用强大的正面声音占领网络阵地,才能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才能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才能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高校要倡议文明上网,保持网络的纯洁性,为受教育者打造绿色的网络文化环境,要积极向大学生网民宣传网络安全与法律知识,加强网络道德宣传教育,弘扬高尚的网络道德,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和服务意识,使他们主动承担起维护网络秩序的重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校风、学风教育活动,展示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等精神风貌,在网络上进行时事政治宣传、开展学术交流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和风细雨地给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加强正面宣传的力度,增强网上正面声音的影响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思潮,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大力制作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宣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张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下涌现的优秀新人、新事、新道德风尚。高校的网页应快速及时更新,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版面内容要不断优化、与时俱进,以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支撑,及时更新与丰富网上宣传的内容与形式。

导向社会主流价值观,是网络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高校要坚持正确的宣传导向,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用科学、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展开正面的宣传攻势,用正面的声音,主动出击,加大正面宣传的力度,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防止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的和平演变,使网络成为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有序、生动地往前推进。

五、結语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环境具有舆论导向、制度规范、动力激发的功能。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净化网络空间,营造舒适温馨的、充满活力的网络教育优质环境,激发受教育者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使网络真正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和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努力培育洁净的网络文化空间,使高校网络成为继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思想、文化的坚强阵地与大学生温馨的心灵港湾。

[参考文献]

严耕,陆俊,孙伟平.网络伦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57.

李聚山.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191.

傅荣校,杨福康.空中校园:网络传播与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3.

周洪亮,史甲庆.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与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31.

教育部、团中央.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网络管理和大学生社团工作[EB/OL].(2017-10-18).http://www.sina.com.cn/o/2005-03-03/0626250768s.shtml.

赵玉英,张典兵.德育原理新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262.

蔡卫红.浅析互联网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及对策[J].福建党史月刊,2010(10):50.

[责任编辑 祁丽华]

猜你喜欢

路径选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