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医职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8-04-25徐丽云

神州·上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

摘要:诗歌是中华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抒情达意是诗歌的本质特征。诗歌是情感的最好载体。因此,诗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形式。本文浅谈了医职校语文诗歌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意义,并提出了医职校语文诗歌教学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医职校;语文诗歌教学;情感教育

中国是诗歌王国。诗歌是中华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歌意蕴丰富,语言凝练生动。《尚书·舜典》中记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庄子·天下篇》说“诗以道志”,这些概括了抒情达意是诗歌的本质特征。诗歌是情感的最好载体。因此,诗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形式。

一、医职校语文诗歌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意义

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实际应用能力,还应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美好的人格。

情感是诗歌的灵魂,诗歌本质上就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诗歌语言高度凝练,集中反映了社会生活,饱含作者的思想情感。优秀的诗歌充满洋溢着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种美好精神,一种操守和修养,有着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蕴含着十分宝贵的人文价值。学生学习这些诗歌可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审美能力。

职校的学生正处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要使他们受到健康美好情感的熏陶,接受道德情感的洗礼。如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君子气节,屈原、陆游诗中所表现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杜甫“醉里眉攒万国愁”的忧国忧民形象等等。教师在教学诗歌时,一方面要学生感悟诗歌的自然美、艺术美,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去探索和思考其中蕴含的道德美、人生美,体验作者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怀,从而促成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医护生是教育中一类特殊的群体,他们未来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患者。医护的行为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因此,对医护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晋代哲学家杨泉说:“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说:“大医精诚”,意思是从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从医者有高尚的道德水准和道德情感,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才能真正投身到救死扶伤、扶危济困的平凡而伟大的医疗事业中。

作为“准医护人员”,医护生毕业后很快就要走向工作岗位,步入社会,近距离接触患者。如果在校期间,他们没有得到良好的医德情感教育,职业道德观念失衡,势必影响到医疗队伍的整体形象,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对于未来守卫人类生命健康的医护生而言,医德情感教育不可缺失。诗歌蕴含的情感教育资源很丰富,学生通过学习,接受传统文化的滋养,有助于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

二、医职校语文诗歌教学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

(一)提高教师素养

教师要传情,首先教师自己要有丰富的情感。身教重于言教。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又是一个对社会、对人生很关注的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传授知识技术,还包括他的思想情感。《礼记·学记》所謂“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在情感教育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感水平,为人师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到教育,思想境界得到提升。

(二)创设教学情境

诗歌与作者身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所以学生想要深刻理解和感受作品内涵,就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教师要设法为学生创设情境,为他们架设好一个情感阶梯,以境育情,融情入境,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化学生。比如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视频、音乐、图像等,配合教师的语言描绘,诗歌抽象的文字变得具体可感,能充分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例如,柳永的《雨霖铃》表达的是亲友依依惜别的深情。先播放一段低沉忧伤的音乐,创设学生毕业送别、车站离别的场景,学生很快受到感染,就能深入体会柳永对情感的细腻描写,就会深刻理解离别情感,这样就可以跨越时空,进而更加珍惜美好生活。

(三)强化诵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学习诗词的主要途径。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让学生走进诗人情感世界,从而真正达到感性与理性的升华。教师要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诵读要领,并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这样单调的诗词学习自然就变成一种充满情感的审美过程了。例如,杜甫的《登高》,诗人晚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却依然为国家战乱而忧心忡忡,白发不断增多。古代知识分子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自勉,而杜甫,无论是穷还是达,都心系天下苍生,真不愧是伟大的“诗圣”。这份深沉的爱国情怀令人赞叹与学习。学生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深切体会杜甫在诗中“悲哀”的真正原因,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

(四)借助意象

在漫长的诗歌发展历程中,许多事物被作者赋予特定的含义。比如月亮代表“思念”,柳有“惜别、留恋”之意,秋风落叶往往是“伤感”的象征。这就是意象。意象是打开作者情感闸门的钥匙。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整首词只有一个“愁”字,但读来觉得写不尽的愁。这和词中的意象“秋风”、“大雁”、“淡酒”、“梧桐”、“细雨”等是分不开的,这些意象无一不是和“离愁哀伤”有关,叠加在一起传神地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夫死后孤寂愁苦的晚年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词中意象,仔细品味,深入思考,进而正确理解词人的情感。

参考文献:

[1]赵大鹏主编.语文(基础模块)[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年第2版。

[2](唐)李白等著.樊文龙编译.唐诗·宋词三百首[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第1版。

作者简介:徐丽云,女,江西赣州人,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教师,高级讲师。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
浅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感悟
新常态下针对大学生的情感引导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