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问题分析

2018-04-25董立凯程炜钦郝晓坤

神州·上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学习高校

董立凯 程炜钦 郝晓坤

摘要:许多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中面临不同程度的问题。如课堂模式单一导致学习兴趣下降,英语文化常识积累水平较低等。本文提出,教师与学生应当提高对英语课程的重视程度,开展多样化学习进程。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高校;学习

引言:

在国际化发展进程中,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官方语言,被诸多国家所接受。掌握英语技能不能仅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必要任务,对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而言,也应该持续开展英语学习活动,争取在校期间取得良好的四六级成绩,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英语的作用,随着英语教学的重要性逐渐提高,英语课程受到了诸多地区与学校的重视,然而,在许多中国大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说英语、用英语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传统中文逻辑思维的影响,在与外国人交流以及写作中表达出令英语国家人士难以理解的“中式英语”,甚至有些理工科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彻底将英语知识抛在脑后。实践表明,许多地区大学英语教学方式不够地道,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也不够科学,造成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会面临诸多问题[1]。

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英语问题分析

(一)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堂模式较为单一

在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资源,设备资源以及学生自身能力的限制,高校往往开展大班英语教学活动,每个班级的学生少则5,60人,多则上百人,难以在英语教学中充分顾及到每个学生。在大部分的英语课堂时间中,往往都是教师处于主讲状态,朗读课文,讲解作文以及相关英文常识,要求学生听课做笔记,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都认为英语语言文学素材的阅读过程枯燥无味,对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毫无兴趣,缺少互动式的交流环节,这导致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尽管很多高校已经普及了多媒体设备,但是大部分老师都无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功能,只当做播放PPT的媒介,而PPT的内容也尝尝缺乏新意,大多是书本文章内容或是语法例句的简单重复讲解,无法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因此,在许多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心中,认为英语课就是完成学分任务的课程。

(二)缺少英文文化常识积累

许多学校只为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准备了必修的阅读以及口语课程,迫于学分压力,学生可能会尽力完成学习任务。然而,绝大多数的高校都并未将英文文化常识作为必修课程写入培养方案,仅仅作为周末选修课程出现。在此背景下,许多学生都不会选择学习英文文化常识课程,大学学习期间缺少必要的英文文化常识积累,导致在写作以及阅读理解过程中,可能无法准确掌握原文的深刻含义。例如,中文右一个成语叫做“小菜一碟”,而英文对应的翻译则为“a piece of cake”,这是因为中文的“小菜”与英文的“cake”意义相近,都能够表示“容易完成的事情”。而许多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可能会翻译为“little vegetable”。此外,许多西方国家认为白色代表纯洁、幸福,喜欢在婚礼上穿着白色的婚纱,但中国的传统中,白色的服装往往表示对逝去亲人的哀悼与思念,因此,在阅读理解中,遇到white dress一词时,可能会产生理解歧义。

(三)英语教学观念较为陈旧

对待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时,许多英语教师仅仅将英语课程作为大学的必修课之一,认为学生只需要完成课后练习,顺利拿到学分毕业即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英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样,许多学生认为英语课程的学分较低,考试简单,不需要平时付出时间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思考,工作后英语也不会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或是考试通过四六级后便不愿意继续学习英语。此外,有些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陈旧,仍然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以及大量背诵的方式逼迫学生学习,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创作的环节。在实践中,许多英语老师要求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大量练习语法题目,背诵句型词汇,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的英语学习观念也逐渐有失偏颇,认为只要掌握阅读理解出题规律,背诵大量英语话题作文模板,能够通过期末考试即可。一方面导致了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差,无法将英语应用到考试之外的环境中,另一方面,学生也没有建立良好的英语学习动机与学习方式,学习英语变成了被动式的体验,缺乏学习兴趣,不利于今后的学习与生活[2]。

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建议

一方面,教师应该为非英语专业学生提供更多靈活、多样化的英语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学教师开展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应当通过话剧,电影,原著分享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英文运用水平,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言文学知识的兴趣。常用的英文文学实践方式包括英文话剧排练,英文演讲比赛,英语电影配音活动等等。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鼓励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

另一方面,学生自己也应该提供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努力调用身边资源,开展英语学习活动。自行搜索下载感兴趣的英文文章以及书籍、电影进行阅读与模仿。英文知识的输入量越大,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文表达能力,口语以及写作水平也会相应提高。目前,许多针对学生学习英语的APP受到了高校的欢迎,如沪江英语,扇贝英语等,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应当结合自身实际需求,灵活应用周边资源[3]。

三、结论

许多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迈入高校后,不重视英语学习过程,导致英语能力以及表达水平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学习新技术,并灵活运用到课程教学中来,鼓励学生从听说读写多个方面展开学习。学生自身也应该利用互联网资源,主动开展英语学习计划,提高英语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薛新东.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J].新乡学院学报,2005,22(1):79-84.

[2]刘颖捷.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26):76-77.

[3]赵文娟,李文静.西部地区民办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与策略的调查与研究[J].校园英语,2015(3):57-57.

猜你喜欢

非英语专业学习高校
浅议大学英语课堂设计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