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细菌培养联合血清PCT水平检测对菌血症患者阳性检出率的影响
2018-04-25钟显英
钟显英
(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 河池547000)
菌血症是指外界细菌进入体内血液系统,并在血液内繁殖、播散至全身,引起血液感染性疾病[1]。菌血症具有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所以,菌血症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于提高菌血症的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2]。目前,血液细菌培养作为菌血症诊断的金标准,但是该检测方法的耗时较长、阳性率相对较低,其结果还容易受抗菌药物干扰,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血液细菌培养诊断菌血症的准确率[3]。有报道[4,5],血清降钙素原(serum 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并且能够根据血清PCT水平,有效评估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基于上述报道,本研究探讨血液细菌培养联合血清PCT水平检测对菌血症患者阳性检出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80例菌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做血液细菌培养、血清PCT检测,其中男性48例、女性 32 例,年龄 37~72 岁,平均年龄(46.5±5.2)岁。1.2检测仪器及方法
1.2.1 检测仪器 采用法国梅里埃Mini-VIDAS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血清PCT水平;采用法国梅里埃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及配套血培养瓶,进行血液细菌培养检测。
1.2.2检测方法 患者入院或住院期间出现发热(体温超过 38℃)时,于发热期、发热后 24h、48h、72h,采集约3ml静脉血,利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PCT水平;患者在应用抗菌药物前,采集静脉血进行细菌培养,并记录血液细菌培养瓶仪器报阳时间。
1.2.3 观察指标及评估标准 比较单纯血液细菌培养、血清PCT检测,以及两者联合检测对菌血症阳性检出率;利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高热期、发热后24h、48h、72h时的血清PCT阳性率及细菌培养报阳率。血清PCT阳性评估标准:血清PCT水平>0.5ug/L;血液细菌培养阳性评估标准:在排除污染菌外,血培养中有细菌生长,而血培养5d内,没有出现细菌生长,则为阴性。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纯血液细菌培养、血清PCT与两者联合检测对菌血症患者的阳性检出率 与单纯血液细菌培养相比,两者联合检测菌血症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75%vs 41.25%,卡方值=39.67,P<0.05);与血清 PCT 相比,两者联合检测菌血症的阳性检出率略有增高,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88.75%vs 83.75%,卡方值=0.84,P>0.05),见表 1。
表1 单纯血液细菌培养与联合检测对菌血症阳性检出率的影响[n(%)]
2.2 菌血症患者PCT阳性检出率与血液细菌培养报阳率比较 与细菌培养报阳率相比,患者高热期、发热后24h、48h、72h时血清PCT阳性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发热后24h相比,患者发热后72h血清PCT阳性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50%vs 93.75%,卡方值=48.38,P<0.05);与发热后 48h 相比,患者发热后72h血清PCT阳性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50%vs 92.50%,卡方值=45.58,P<0.05),可见多数菌血症患者高热期血清PCT水平已明显增高,而血液细菌培养报阳时间明显延迟,见表1。
与发热后24h相比,患者发热后72h血液细菌培养报阳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5%vs 58.75%,卡方值=44.72,P<0.05);与发热后48h相比,患者发热后72h血液细菌培养报阳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75%vs 31.25%,卡方值=12.66,P<0.05),见表 2。
3 讨论
菌血症如果不及时对症治疗,可发展为败血症、全身多脏器转移性感染[6]。目前,血液细菌培养作为菌血症诊断的金标准,但是,细菌培养结果会受患者使用抗生素的影响,而且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受到细菌数量的影响,血液细菌培养的检测时间相对较长,细菌培养的缺陷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菌血症的及时诊断及治疗[7,8]。因此,急需寻求一种快速、可靠的检测方法,用于菌血症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大量研究证实[9-11],降钙素原不仅能够鉴别诊断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还是菌血症早期的重要预警信号。有文献称[12],降钙素原能够快速、特异性诊断细菌性疾病,通过检测降钙素原水平,还能了解患者的感染程度,为抗菌治疗提供客观指导。本研究中,与单纯血液细菌培养相比,两者联合检测菌血症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血液细菌培养联合血清PCT水平检测能够明显提高菌血症的阳性检出率。
本研究显示,与细菌培养报阳率相比,患者高热期、发热后24h、48h、72h时血清PCT阳性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发热后24h、48h相比,患者发热后72h血清PCT阳性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多数菌血症患者高热期血清PCT水平已明显升高,而在发热24h、48h血清PCT阳性检出率最高,在发热72h后患者血清PCT水平就会明显降低,直至正常范围。血液细菌培养需要一定时间的细菌增殖,才能达到检测水平,而且,还需要对报阳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13],因此,完整培养时间需要3~5d,而血清PCT检测能够为菌血症的诊断提供早期依据,尤其适用于早期症状不典型、病情进展迅速的菌血症患者。
表2 菌血症患者PCT阳性检出率与血液细菌培养报阳率比较[n(%)]
血清PCT作为细菌感染的标志物,在菌血症诊断过程中,能够为其提供特异性的诊断依据。但血清PCT检测由于不能明确病原菌,以及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所以,血清PCT诊疗过程中应联合血液细菌培养检测,从而有效弥补了血清PCT检测的缺陷,能够最终鉴定细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有效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14-16]。总而言之,血液细菌培养联合血清PCT检测菌血症,不仅能够明显提高阳性检出率,缩短诊断时间,而且动态检测还能有效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及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1]郑超,桥陈财,陈奕,等.菌血症患者细菌感染程度与血清PCT、hs-CRP水平变化研究 [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7,42(2):240-243.
[2]邓林锋,刘晓峰,陈雪礼,等.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血流感染中的临床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6,34(1):34-47.
[3]苑文雯,朱剑功,洪伟,等.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液细菌培养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J].海南医学,2013,24(22):3339-3341.
[4]Dellinger RP,Levy MM,Rhodes A,et al.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international guidelinesfor management of ser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2012[J].Intensive Care Med,2013,39(2):165-228.
[5]付阳,江虹,李立新,等.降钙素原和免疫炎性因子在粒细胞减少的恶性血液病菌血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3,21(5):1296-1300.
[6]王涛,顾永辉,崔云亮,等.应用降钙素原在诊断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菌血症的价值 [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4):381-383.
[7]曾桂胜,陈志芬,吴见欢.降钙素原在菌血症中的预测价值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6):844-846
[8]邹裕,朱素仪.探析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液细菌培养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4):120-123.
[9]吴际贞,王淑敏,马春青,等.血培养与PCT联合检测在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7,35(1):110-130.
[10]Watanabe Y,Olikawa N,Hariu M,et al.Ability of procalcitonin to diagnose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bacteria types compared with blood culture findings[J].Int J Gen Med,2016,9:325-331.
[11]Anand D,Das S,Bhargava S,et al.Procalcitonin as a rapid diagnostic biomarker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culture-negative bacterial sepsis and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a prospective,observational,cohort study[J].J Crit Care,2015,30(1):218e7-12.
[12]马春芳,汪强,陈雪静,等.血清降钙素原在ICU血流感染患者中诊断价值分析 [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8):987-989.
[13]李小霞.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液细菌培养对菌血症的诊断意义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6):46-47.
[14]高建萍,刘韧,龙训琴.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连续检测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6):151.
[15]蒋琳华.血培养与血清降钙素原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3102.
[16]方国华,周赛军,朱正国.血清降钙素原与血培养联合检测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2):5146-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