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化中寻求不变
——以图形的平移、折叠与旋转为例
2018-04-25特级教师
赵 军(特级教师)
平移、折叠和旋转是几何中的三种基本变换,运用这三种变换所命制的试题往往灵活多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何在变化中寻求不变的思路?下面笔者以近两年的中考试题为例进行剖析,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平移变换
例1 (2016·上海虹口模拟)如图1,已知△ABC中,AB=AC=5,BC=6,将△ABC沿射线BC方向平移m个单位得到△DEF,顶点A、B、C分别与D、E、F对应,若以点A、D、E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AE为腰,则m的值是_____.
图1
图2
【分析与解】本题中变化的是△DEF的三个顶点,如何在平移的运动过程中找出“AE=DE或AE=AD”时的两个静态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在△ABC平移的过程中将两种符合要求的图形画出,并在此基础上求解.
如图2,当AE=DE时,B点平移至E点,此时m=6;如图3,当AE=AD时,平移的距离为AD或BE的长,过点A作AG⊥BE,垂足为G,由题意,AD=AE=BE=m,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先求得BG=3,则AG=4,GE=m-3,在Rt△AGE中,AG2+GE2=AE2,即42+(m-3)2=m2,所以,故m的值为6或
图3
【反思】平移变换是三大变换中较为简单的一种变换,需要我们主动“动手”操作,在不同的位置,通过试验找出适合的图形,抓住平移前后不变的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方程等知识解决问题.
二、折叠变换
例2 (2017·扬州)如图4,把等边△ABC沿DE折叠,使点A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P处,且DP⊥BC,若BP=4cm,则CE=____cm.
图4
【分析与解】由已知条件可得两方面的结论:①∠B=∠C=∠DPE=60°,结合DP⊥BC能得到∠CPE=30°,并在此基础上得到∠PEC=90°,也可以得到△BPD∽△CEP;②在Rt△BPD中,∠B=60°,BP=4,能得到BD和PD的长.结合折叠、含30°的Rt△PCE或相似求得EC的长.
方法1:在Rt△BPD中,易求得BD=2BP=8,PD=43,由折叠得AD=PD,∴AB=8+43,
方法2:在求得PC=4+43后,可由△BPD∽△CEP求得:CE=2+23.
【反思】“折叠出全等,全等出相等”.抓住折叠前后不变的边和特殊的角,结合直角三角形、“一线三等角型”的相似模型均可打开思路,寻求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三、旋转变换
图5
【分析与解】本题有两个特别之处,①是曲线l比较特殊,它是由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像旋转得到的;②是A、B两点的坐标比较特殊,横坐标、纵坐标均含有数值 2,所以这两点都在象限角的角平分线上,即OA、OB与x轴和y轴的夹角均为45°.故有两种解题思路可以尝试.思路1,如图6,恢复原来的图形,将现在的图形整体绕点O顺时针旋转45°,回到我们熟悉的图形上来,然后用S△OAN-S△OAM即可(也可用S△OBM-S△OBN或S△OAB-S△OAM-S△OBN);思路2,如图7,连接OA、OB,建立新的坐标系xOy′,用同样的方法予以解决.
图6
图7
【反思】无论将图形恢复为我们熟悉的图形,还是建立新的坐标系,求△OMN的面积都要先求出点M、N的坐标,然后利用三角形面积的差求解,体现了方程思想和转化思路.
小试牛刀
图8
图9
图10
图11
2.如图9,Rt△ABC纸片中,∠C=90°,AC=6,BC=8,点D在边BC上,以AD为折痕,将△ABD折叠得到△AB′D,AB′与边BC交于点E.若△DEB′为直角三角形,则BD的长是_______.
3.一副含30°和45°角的三角板ABC和DEF叠合在一起,边BC与EF重合,BC=EF=12cm(如图10),点G为边BC(EF)的中点,边FD与AB相交于点H,此时线段BH的长是______.现将三角板DEF绕点G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11),在∠CGF从0°到60°的变化过程中,点H相应移动的路径长共为______.(结果保留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