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应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方式及临床预后分析
2018-04-24文先华
文先华
【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2--01
急性阑尾炎为临床治疗中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其发生率较高。手术治疗的方式会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全面了解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价值,文章将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本院实施阑尾切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基于患者所选择的治疗方式纳入开腹组与腔镜组,比较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的预后效果,现总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本院实施阑尾切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基于患者所选择的治疗方式纳入开腹组与腔镜组(n=40)。开腹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3:17,患者年龄在21岁到56岁之间,年龄均数为(35.04±3.41)岁。腔镜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2:18,患者年龄在22岁到56岁之间,年龄均数为(35.11±3.35)岁。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可以实施分组讨论(p>0.05)。
1.2 方法 开腹组应用开腹手术阑尾切除术,术前抗生素预防性感染治疗,硬膜外麻醉,常规开腹阑尾切除术。手术期间坚持无菌操作,腹腔污染比较严重的患者术后需要考虑是否留置引流管[1]。
腔镜组应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气管内插管麻醉,仰卧位,脐下横向切口1cm,气腹针置入,压力维持在12mmHg~15mmHg之间。10mm套管置入,腹腔下实施全面检查[2]。明确阑尾状态后,左腹下放置套管10mm,麦氏点放置套管5mm[3]。腹腔内积液吸出,展现阑尾后周围组织粘连分离,提起阑尾,系膜游离。丝线将阑尾根部夹住,距离根部5mm位置间断,采用生理盐水实施腹腔清洗[4]。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实施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应用卡方与t值予以检验,差异性比较应用p值予以评价,p<0.05则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开腹组与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指征对比
与开腹组患者相比,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相对较低,数值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开腹组与腔镜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与开腹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5%相比具有显著区别,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为临床治疗中常见的外科疾病,当前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5]。传统手术治疗方式尽管效果较好,但是由于会受到麻醉因素与手术视野因素的影响,存在着难以全面清除盆腔积液等问题,故而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效果。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作为一种微创操作技术,能够拓展手术视野,全面了解患者的病灶狀态,便于手术操作活动的展开,且能够避免切口与腹腔内液体的接触,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对患者术后的快速恢复也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相较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方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下患者恢复时间较短,切口较小,且能够保证术中全面探查的效果。
基于数据比较的结果来看,与开腹组患者相比,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相对较低,且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与开腹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5%相比具有显著区别,组间差异比较表明相较于开腹手术治疗的方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不但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且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其临床应用可行性较高。
综合上述观点,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腹腔镜阑切除术,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恢复速度较快,建议在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治疗期间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冯卫,张伟雄.经腹腔镜行阑尾切除术与常规开腹行阑尾切除术临床疗效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5):80+82.
张琪.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老年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06):113-114.
于伟,李秋波,胡荣生.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阑尾炎切除手术的应用效果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2):5-6.
于军.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用于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对照[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21):89-90.
郑斐燏.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对比[J].中外医疗,2017(3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