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乳杆菌对腹痛儿童幽门螺杆菌根除的临床研究
2018-04-24黄慧珠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药剂科广东惠州516000
黄慧珠 (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药剂科,广东 惠州 516000)
慢性腹痛为小儿常见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对患儿健康成长、学习、生活均造成严重影响。临床统计指出,慢性腹痛好发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发生率约10%~15%,其中约54%患儿检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研究指出,Hp感染与小儿慢性腹痛有一定相关性,经抗Hp治疗后患儿腹痛可得到缓解[1]。小儿Hp感染不仅能引起慢性腹痛,还能引起腹胀、厌食、恶心、呕吐等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症状,影响患儿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临床中应早期诊断并根治性治疗。标准三联疗法为临床中根治Hp感染经典方法,但由于长期药物使用显著增加Hp耐药性,影响Hp根治效果,如延长药物使用时间,可影响胃内酸碱平衡、肠道菌群失调等,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因此,临床中寻找有效、安全Hp根治新方法对治疗慢性腹痛合并Hp感染患儿至关重要。益生菌补充治疗为近年临床中研究热点,为探究嗜酸乳杆菌在小儿慢性腹痛合并Hp感染中联合治疗对Hp根治效果及安全性,现将观察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2017年3月间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诊治慢性腹痛合并Hp感染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2例。纳入标准:①年龄3~14岁;②经粪便Hp抗原检测符合Hp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近两周内曾应用PPI、抗生素及益生菌;②治疗前接受过Hp根除治疗;③并发消化道出血、穿孔;④对试验所用药物过敏者;⑤有严重的心、肺、肝、肾、脑疾病者。A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3~14岁,平均(5.4±1.2)岁;病程3~26个月,平均(11.5±2.8)个月。B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3~10岁,平均(5.3±1.3)岁;病程3~25个月,平均(11.2±2.3)个月。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有可比性。
1.2 方法:A组患者给予常规三联疗法,口服奥美拉唑(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114)0.6~1 mg/(kg·d)、克拉霉素(北京嘉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00136)15~20 mg/(kg·d)、阿莫西林(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4970)50 mg/(kg·d),2次/d,共 10 d。B组患者在常规三联疗法基础上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40114)0.5 g/次,2次/d。疗程均为10 d。治疗期间对两组患儿进行随访和指导,指导患儿正确用药,确保患儿完成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Hp根除率:治疗疗程完成4周后,行粪便Hp抗原检测判定[1]。②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由患儿家属报告所得,包括上腹痛、腹泻、食欲减退、便秘、口腔炎等,将不良反应程度进行分级:轻度:影响可以观察到,但可以被忽略;中度:影响有时干扰日常活动;重度:影响持续干扰日常活动。③疗效评定:根据患儿治疗后症状改善程度评定[2]:显效:腹痛症状消失,随访4周内无复发;有效:腹痛症状显著减轻;无效:腹痛症状无明显改变。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Hp根除率:B组Hp根除率41例(97.62%)显著高于A组的35例(8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3 7,P<0.05)。
2.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B组患儿上腹痛、腹泻、食欲减退、便秘、口腔炎发生率均低于A组,且不良反应症状程度轻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 两组患儿疗效:B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例)
表2 两组患儿疗效[例(%)]
3 讨论
我国为Hp感染高发国家,小儿为Hp易感染群,Hp感染可引起小儿相关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腹痛、消化性溃疡等,对患儿健康、生长发育均造成严重影响[3]。三联疗法为临床中根治Hp主要方法,但近年研究发现,三联疗法Hp根除率已小于80%,主要受到Hp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影响[4]。中华医学会调查发现,克拉霉素在Hp中耐药率约为23.9%,阿莫西林在Hp中耐药率为0~2.7%[5]。增加药抗菌药物剂量、延长治疗时间并不能显著提高Hp根除率,但可显著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特别在小儿中应用可降低胃内Hp水平、影响肠道正常微生态,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疗效[6]。
随着研究深入,近年辅助抗生素疗法在临床中提出并应用,微生态疗法为新型治疗手段,在Hp感染中治疗提供新思路。益生菌在能维持肠道内菌群平衡,并能抑制Hp在胃黏膜上定植和生长,改变胃黏膜炎性反应程度,提高对胃黏膜保护作用[7]。本研究在常规三联疗法基础上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小儿慢性腹痛合并Hp感染,显著提高患儿Hp根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酸乳杆菌为人体正常菌群重要组成成员,定植于胃肠道内,具有耐酸、耐胆汁特性。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在Hp感染小鼠胃内灌注嗜酸乳杆菌治疗后,可显著减少Hp定植量[8]。根据本研究结果数据可得出,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常规三联疗法能显著降低患儿上腹痛、腹泻、食欲减退、便秘、口腔炎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嗜酸杆菌由中国株、日本株嗜酸乳杆菌粉、粪链球菌、枯草杆菌菌粉组成的复方制剂,能调整肠道菌群,分解糖类产生的乳酸,提高胃肠道酸度,从而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繁殖,在Hp根治中辅助治疗不仅能提高Hp根治率,还能降低药物引起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9]。吴小华等[10]在小儿Hp感性阳性中同样给予益生菌辅助治疗,获得显著Hp根除效果,发现复方嗜酸乳杆菌能维持胃肠道微生态,并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并能降低抗生素相关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疗效。本研究同样得出,B组患儿疗效显著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嗜酸乳杆菌在腹痛合并Hp感染患儿中辅助治疗可提高Hp根除率,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程度,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和较高用药安全性。
[1] 王燕萍,魏 婷,王燕炯,等.乳杆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7,29(4):399.
[2] 吕一枝,张新军,李志飞,等.赖氨葡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12):167.
[3] 惠 慧,孟 浩.温肾止泻方敷脐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1):67.
[4] 卢 蓉,马 科.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头孢唑肟钠治疗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J].医学综述,2016,22(22):4552.
[5] 沈 哲,马 良.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微生物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2):234.
[6] 曹艳芳,唐 健,牟红云,等.复方嗜酸乳杆菌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血清 SP、VIP、5-HT、IL-6、TNF-α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2):149.
[7] 邢晔陈,庞 智,刘志峰,等.干酪乳杆菌联合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10):703.
[8] 彭卫斌,容海鹰,沙卫红,等.不同添加时间、疗程及剂量益生菌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3):395.
[9] 程胜平,周世龙.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溃疡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药师,2014,17(6):993.
[10] 吴小华,冯思国,项素素,等.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