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段健康教育模式对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
2018-04-24文放桃轩书静路玉婷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贵州黔东南556000
文放桃,周 卉,轩书静,路玉婷,吴 颖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贵州 黔东南 556000)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饮食无规律、或暴饮暴食、或不科学的节食都会导致消化系统尤其是胃肠道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虽然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对症治疗后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但部分患者经历了貌似“有惊无险”的成功抢救后反而疏忽了对此类疾病的警惕,对之后的相关行为约束以及遵医行为等均熟视无睹,极大地增加了再次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概率,严重威胁其生命健康[1-2]。为此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5月开展了分阶段健康教育模式对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症状影响的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6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65岁,入选标准:①患者病情稳定,意识清楚,沟通及表达良好;②临床诊断明确,符合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3];③均被告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意识不清或认知、沟通功能障患者;②严重心脑血样疾病患者;③恶性肿瘤患者;④精神类疾病或孕产期女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实施分阶段健康教育模式。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38.1±4.3)岁,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下7例,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1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38.7±4.1)岁,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下6例,高中10例,大专及以上16例。两组在以上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具体包括入院常规口头宣教、发放消化道出血健康宣传手册、设置病区宣传栏等。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分阶段健康教育,具体模式及实施内容如下:
1.2.1 入院宣教:患者入院第1天,小组向患者发放住院指导卡指导患者快速适应病区环境。小组护理人员主动热情地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护士站、床位责任医师、病区护士长及床位护士、医师及护师交接班时间、医护查房时间、陪护注意事项等,告知X线、钡餐、内镜等相关入院检查,详细说明每项检查的必要性及配合注意事项:如禁食禁水、配合体位等。
1.2.2 患者消化道活动出血期: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治疗知识卡,指导患者出血期间正确卧位方式;告知临床常用止血药物、正确服用方式及可能出现的不良药物反应;详细介绍各种介入技术的治疗方法及过程,以提高患者临床检查及治疗的依从性。
1.2.3 患者消化道出血停止期: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疾病知识卡,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消化道出血病因、诱因、临床表现、早期症状识别及自我护理及抢救方法;指导患者在饮食上禁食酸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患者生命体征未完全稳定前以流质饮食为主,生命体征稳定后逐渐进食低盐、低脂等普食,强化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遵医行为。
1.2.4 患者康复期: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温馨提示卡,医嘱连续服用止血药物1年以上应以防止出血再复发,叮嘱服药前后不可突然起立或改变体位,生活中避免情绪激动。
1.2.5 出院前宣教:患者出院前1天,由医护人员发放出院须知卡,教授并指导患者疾病复发的预防方法及自查方法,一旦发现异常即时就医;生活中适时参加各项体育锻炼,如慢跑、竞走、太极拳、慢广场舞、五禽戏等,医嘱饮食,早睡早起,按时休息,定期回院复诊并复查。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采用《消化道出血知识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共包括疾病病诱因及临床表现、早期出血识别、出血期自我护理、生活及饮食知识、用药知识、复发预防及自救知识等六个方面,每项分为掌握、未掌握两种选项。随访1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消化道再出血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版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n或%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0.2±3.4)d较对照组的(14.8±2.1)d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11,P<0.05)。
2.2 两组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两组健康教育实施后患者各健康知识掌握率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实施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早期出血识别、生活及饮食知识、复发预防及自救知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随访1个月、6个月,12个月临床再出血发生率比较:随访1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8.8%、3.1%,均较对照组的25.0%、21.9%有所降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随访1个月、6个月,12个月临床再出血发生率比较[例(%),n=32]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将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方案、预后效果以及注意事项等一系列内容向患者进行教育,并以此帮助患者正确认知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强治疗效果和维持自我效能的主要途径[4],虽然临床上健康教育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但最终目的却都是殊途同归。
本文的研究对象均为消化道出血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发病较为突然,且病情进展迅速,尤其是大量出血所带来的临床症状以及威胁感使得患者出现较为显著的心理负性情绪,如紧张、担忧、焦虑甚至绝望[5]。因此有别于传统健康教育一刀切或一堂灌的模式,笔者在应用了分阶段健康教育模式的观察组患者入院当天获得有效治疗后,便立即安排护理人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心理护理服务,其主要目的是第一时间使患者能够摆脱疾病所带来的威胁感和紧张感,使患者能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开始有意识地探索疾病的起因、诱因以及进展,从而令患者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加深了对疾病的认知[6];在患者消化道出血活动期,要求护理人员能够临危不乱,采取正确的药物和器械干预,使患者的症状得以显著改善,同时专业的护理服务也使得患者有明显的安全感,并提高了治疗和护理配合度;在患者消化道出血停止期,护理人员更是给予了积极有效的对症护理和饮食护理,目的是使患者能够更加信赖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和护理服务水平,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确保了治疗效果的有效性[7];结果通过上述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分阶段健康教育最终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常规健康教育的对照组由(14.8±2.1)d缩短到(10.2±3.4)d。而且还加强了患者病情康复期和出院前1天的健康教育,仍要求护理人员为其发放疾病知识卡,并再次就疾病的预防、自察和自救等措施进行讲解,同时再次强调生活、药物、饮食等方面的注意事项。通过反复强调以及循序渐进地分阶段健康教育,一方面加强了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认知,另一方面由于健康教育的实施伴随着富有成效的阶段性治疗效果进行,使得患者更加重视健康教育,并且提高了依从性[8],因此本研究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各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最为关键的是分阶段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使得观察组患者在随访1个月、6个月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8.8%、3.1%,均较对照组的25.0%、21.9%有所降低;随访12个月,观察组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这与林白浪[9]等的研究结果相近,充分说明了分阶段健康教育更具有长效性。
综上所述,阶段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改善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临床再出血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锦萍,崔 毅,王锦辉,等.上消化道出血15年临床流行病学变化趋势[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7,20(4):425.
[2] 邓秋飒.上消化道出血80例病因及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5,32(12):1094.
[3] 王鹤智,郭晓钟,张宁宁,等.消化道出血病因的临床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7):1263.
[4] 周广玉.健康教育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5,36(10):2175.
[5] 曲丽明.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23):134.
[6] 侯 露.上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教育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3):276.
[7] 王雪莲.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阶段性健康教育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5):179.
[8] 常巧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预见性护理与出院强化健康教育价值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5):791.
[9] 林白浪,王曙红,符小玲,等.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对消化道出血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8):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