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30例临床研究

2018-04-24何慧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9期
关键词:灌流维持性尿毒症

何慧敏

(辽宁省营口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肾内科,辽宁 营口 115007)

皮肤瘙痒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疾病的常见并发症,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中发生皮肤瘙痒的可达60%~90%,对其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1]。导致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甲状旁腺素水平增加是最为常见的原因,还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等。因此,通过有效的方式将尿毒症患者血液中甲状旁腺激素清除是改善皮肤瘙痒的重要手段[2]。常规的血液透析能够清除小分子的尿毒素,从而改善肾脏功能,但是对于大分子和中分子物质则不具有清除能力。本文探讨在血液透析同时配合血液灌流对于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方法与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严格的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尿毒症,采用维持性透析治疗有明显的皮肤瘙痒症状,使用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应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16∶14;年龄最小的为32岁、最大的为71岁,平均为(52.56±6.47)岁。对照组30例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的为30岁、最大的为74岁,平均为(53.18±6.97)岁。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录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对比组间差异小,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按照常规的血液透析流程进行操作,每周治疗2~3次,血流量设定为200~250 mL/min、透析液的流量为500 mL/min。

实验组患者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使用医院现有的透析设备和灌流器;灌流过程中血流量控制在150~200 mL/min,每次治疗的时间控制在4h左右,每周治疗1~2次。治疗阶段定期对患者的电解质、肝肾功能以及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观察对比[3]。

1.3 评价指标

1.3.1 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瘙痒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夜间无瘙痒、日间鲜有症状发作,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有效:治疗后夜间偶尔有瘙痒症状,但是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无效:治疗后皮肤瘙痒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对生活质量与睡眠造成较大的影响。

表1 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两组水平治疗前后对比(±s)

表1 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两组水平治疗前后对比(±s)

组别 甲状旁腺激素(ng/L) β2微球蛋白(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2.68±5.36 17.59±5.13 21.88±3.79 9.52±2.89对照组 41.78±5.83 30.07±5.75 21.54±3.37 19.68±3.28 P<0.05 <0.05 <0.05 <0.05

1.3.2 实验室指标:在治疗前、治疗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水平进行分析和对比。

1.4 数据处理:文中得到的数据资料录入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使用t值与卡方值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实验组30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接受治疗后,显效的有17例、有效的有10例、无效患者3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30例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10例、另外有10例患者通过治疗无效,总的治疗有效率为66.67%。实验组3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对比:实验组3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甲状旁腺激素分别为(42.68±5.36)ng/L和(17.59±5.13)ng/L、β2微球蛋白分别为(21.88±3.79)mg/L和(9.52±2.89)mg/L;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甲状旁腺激素分别为(41.78±5.83)ng/L和(30.07±5.75)ng/L、β2微球蛋白分别为(21.54±3.37)mg/L和(19.68±3.28)mg/L。治疗试验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与β2微球蛋白水平更低,组间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尿毒症患者需要长期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由于内毒素的积累、水电解质紊乱和炎性因子的影响,尿毒症患者发生皮肤瘙痒的可能性非常高[4-5]。血液透析能够通过半透膜原理,将血液中的毒素清除并补充需要的物质,从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现象,但是该技术对于血液中的大中分子清除能力相对较弱,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也难以改善;血液灌流则使用特有的大孔吸附树脂[6],能够选择性地将血液中大中分子物质清除,不但能够维持患者的肾功能,还能够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7-8]。本文中对实验组患者联合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结果发现对比单独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皮肤瘙痒改善率更高且甲状旁腺等激素水平更低(P<0.05),提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效果更好,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价值。

[1] 高永财,王慧,田大成,等.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模式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3):255-256.

[2] 张焱,高峰.血液透析滤过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23(2):203-204.

[3] 史青凤.血液灌流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和阿法骨化醇冲击对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7):953-954.

[4] 胡斌,周晟,姜小玉,等.连续性血液静-静脉滤过联合血液灌流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脑病疗效对比[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61-63.

[5] 邹懿,王茜茜,程宗华,等.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伴有顽固性高血压的尿毒症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20):3321-3324.

[6] 陈丽君.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清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清除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2012,28(5):511-514.

[7] 邓岱,李新伦,李红霞,等.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的效果比较[J].中国血液净化,2014,13(9):639-642.

[8] 蔡文利,苗书斋,王沛育,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改善尿毒症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7):1319-1322.

猜你喜欢

灌流维持性尿毒症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微流控芯片细胞灌流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尿毒症可以预防吗
参附注射液联合持续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肺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