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幼儿兴趣,善于利用资源
2018-04-23方艺萍
方艺萍
摘 要:幼儿自然生成课程要求,课程来源于幼儿生活,来源于自然。因此在选择教育内容时要注重从幼儿周围的生活中来挖掘。紧密结合《指南》精神,帮助幼儿在运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新事物产生探究的欲望和激情;将一个个“这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串联、累积、转化成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
关键词:善于发现;自然资源;社区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也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的要求,因此小班幼儿的教育内容应更多从一日生活中随机生成,随机进行,老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和捕捉一切幼儿有价值的生成活动,并对此进行有效的回应,成为了我们教师需要探究的问题。
一、积极研讨,确定课程方向
学期初,全园范围内对如何开展自然生成课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以自然环境为突破口,利用科研學习时间与其他老师分享每次课程开展过程中的收获,收集课题开展存在的困惑。我们通过分析《指南》,学习讨论其观点,了解教学的指导精神,使正确观念内化成一种教育理念。积极认真落实《指南》精神,结合幼儿园自然生成课题,从孩子兴趣点和需要出发,积极探索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的最佳结合点,开展了《美丽的芙蓉隧道》、《上弦场上的小小马拉松赛》、《雨中嬉戏》、《行走在厦大校园的萌娃们》、《瓶子会唱歌》等自然生成课程,实践证明,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探索,自由的表达与沟通等方面有所提高了,能够真正愉快的游戏和学习。
二、善于利用自然资源,捕捉幼儿热点
在小班,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限制,自己生成活动机会相对少一些,主要还是依赖教师善于捕捉,根据幼儿的兴趣,从他们尚未明确但有价值的内容中,有选择的直接转换成教育教学活动,以此来推动幼儿学习。例如春天雨水特别多,有时孩子们会抱怨,下雨天太不好,不能让他们在外面游戏、追逐和玩耍;而望着外面的雨,孩子们又有一种冲动,想去接接雨滴、在小雨中奔跑、踩踩地上积的雨水…当幼儿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需要时,我想何不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让孩子到户外与春雨来一次亲密接触呢?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老师作为幼儿发展的引导者,支持幼儿的自主发展,在支持中进行有效引导。通过几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孩子利用各种感官,去看雨、听雨、接雨、踩雨,启发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去充分感受、表达。启发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有意识地去观察,这样也不致于使孩子们的答案是唯一的,而是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不仅如此,老师还要善于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熟悉的自然景物的变化,再加以合理猜想,等待“惊喜”答案。这样的学习经历更贴近小班孩子的生活,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激发了他们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山坡上的新朋友》活动就是如此,孩子们在一次山坡上散步时发现了新种植的树木,并由此展开了讨论与想象。
三、充分挖掘社区资源,构建实践课程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幼儿通过自身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建构他们的知识经验,社区以及社会文化环境本身就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活动的同时,也为幼儿园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活动素材。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马拉松赛之一,早已成为厦门的烫金名片。我园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小朋友站在幼儿园走廊就可以观看马拉松比赛,老师充分利用上弦场这一社区资源,设计了《小小马拉松赛》活动。活动前秉着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与孩子们一起商量制订了“小小马拉松”的比赛规则及注意事项。这次比赛既满足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又让幼儿进一步了解马拉松赛的比赛形式;培养幼儿顽强拼搏、勇往直前、永不止步的马拉松精神。
有位教育家说:“孩子们都是艺术家。”说得真好,孩子的想法确实没有太多的约束,他们敢说敢画。正如《芙蓉隧道里的画》活动,老师借助孩子们对“芙蓉隧道”墙饰感兴趣的这一契机,带着孩子们走进厦大芙蓉隧道,让孩子们欣赏隧道内的涂鸦作品。小班孩子欣赏画面的经验比较缺乏,在孩子感兴趣的画中,老师尽量挖掘画面中有意思的细节,适时引导;并通过自由欣赏、自由讨论、小组美术创作等方式,让孩子从不同方面来感受涂鸦作品的生动有趣。
在自然生成课程实施过程中,老师面对着动态、不确定和灵活的活动的过程,不仅需要有充足的知识准备,更需要在与幼儿互动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多种教育策略,按照幼儿实际的情况来产生有价值的、新的活动内容,满足了孩子们探索的需要,从而使教师和幼儿都成为课程的主动建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