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8-04-23冯永胜
冯永胜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社会的价值取向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我国高等教育也逐渐从原来的菁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方向转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让大学生尽早适应社会工作岗位,就成为了高校教育及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影响因素
一、前言
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和就业困难的问题越来越凸出。伴随着相关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有很多人认为造成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而企业却又找不到各方面都满意合适的人才这一尴尬局面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当前大学生的所具备的就业能力不足。社会的发展使得高等教育以及学生就业制度等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校园到社会,从学生到社会工作者,虽然只是一步之遥的距离,但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和一个重要的过程。因此,加强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积极探索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途径与方法,是当前高等教育在扩招背景下实现大众教育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
所谓就业能力,就是指大学毕业生经过学教育及个人素能够质的培养而收获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及在工作岗位中不断实现和证明自我价值的一种能力。我们通过对国内各位学者的研究进行综合和总结,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是基本的就业素养与能力。这项素养主要把包含职业素养、参与就业的动机、就业技巧以及专业素质和技能等。第二,是大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这是衡量和评价大学生就业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与因素。它主要是指学生整体的人文素质、社会与环境的适应能力、学习和接受新知识与新技巧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信息技术的想干素养与能力等。第三,是毕业生持续发展的能力。这项要素主要包括学生的创业能力、学生的心理素质、人际关系沟通能力与技巧和人力资本等,其中,人力资本又主要包括学生的教育程度、相关工作与实践经验以及过往的成功经历等。总体而言,对于大学生而言,就业能力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技巧与素养,而是一种与工作有关的综合素养与能力,是多种能力素养的体现与综合。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养与能力。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且就业能力的培养也与很多因素息息相关。具体详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与高校教育和学生自身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当前学界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将其影响因素归纳为以下四个层次类别。
首先是大学生自身个人层次的影响因素。也就是学生应该回看自己,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不断激发和培养自身潜藏的就业能力,主要包括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制定自己职业发展的规划以及把握机会不断突破自我、培养优良的心理素养等。从而让自己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为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而做好心理建设。
其次,是组织方面的影响因素。这是高校在教育过程中为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而采取的策略,主要包括高校的创新教育理念、根据时代发展调整培养专业人才的课程设置以及注重辅导和指导大学生就业服务等。这就要求高校要更加关注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创新,不能沿用传统教学中简单而笼统地大致介绍一些在应聘求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技巧与方法,或者向学生传达一些就业的基本信息的方式,而是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就业素养和能力,让学生对当前社会背景及就业形势能有更清晰的认识。
再次,是社会上的相关利益机构及企业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给予的支持。也就是产业界对高校职业能力教育的支持,其涵盖的内容主要有企业参与到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制定过程、企业和高校开展合作,为学生的实践提供良好的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企业和学校签订就业保障协议等。
最后,是宏观层次方面的影响因素。这主要是政府方面对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支持过程,其中主要包括政府创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服务平台和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和制度等。政府的支持将在很大程度上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就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有利条件,有利于促使社会各界人士增强对就业能力的重视,促进就业能力培养的稳步发展。
四、结语
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与变化,使得产业結构不断实现优化,对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与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只有不断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注重培养人才的就业能力,才能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力量。所以,高校教育要更加注重就业能力的指导与教育,大学生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才能获得更大的就业优势,更好地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孟晓红.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要素研究[J].大学生就业.2015,(4):74.
[2]陈小玲.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6,(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