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中集合与简易逻辑的相关问题

2018-04-23曹悦航

新一代 2018年1期
关键词:集合高中数学

曹悦航

摘 要:集合与简易逻辑的关系是高中生需要掌握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探索性问题、补集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四个方面,探讨了高中数学中集合与简易逻辑的相关问题。首先是理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对数学问题有一个本质上的了解,这样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才会更为简要,本文通过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了相关的集合例题,以期为广大高中生学习数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集合;简易逻辑

集合与简易逻辑之间的关系作为学习数学知识最为基础性的一点,要想在之后的学习中得到更为充分的运用,就应该通过具体的例题,应用常见的数学思想来解决集合之间的相关问题。我们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应该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通过掌握不同问题之间的潜在联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探索性问题

首先是探索性问题,在做题的时候,遇到某一道条件不是特别明确,且结论也不够清楚的问题时,应该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相关信息进行适当的观察与判断,并从中探索与猜测出必要的条件。查看条件与最后的结论之间是否是相互成立的,例如已知的条件是 还有条件 ,如果题目的要求是要求得实数a的值?那么分别利用这两个条件,作为构造性命题,将其判定为“若A则B”,所构造的原命题就是真命题,对两个已知条件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如果实数a选择为4时,那么A就为p,B就为q,所以对应的命题就是若p则q。从分析的过程中,可以知道解题的关键就在与要掌握两个命题之间的特征和关系,从而计算出实数的确定值。对于结果不明确的开放性探索题时,只需要找到某一个点,并说明这个结论是已经成立的即可。除此之外,在计算集合关系的时候,需要根据元素的性质,对题目中已知的各种信息进行统一化的收集和处理,从中探索出正确的答案。[1]

二、补集思想

对于部分结合问题,在解答的时候,如果仅仅从某一个角度出发,很难得到正确的答案。一方面是对这道题的解题思路不够明确,不知道该从哪个方面开始分离,另一方面是需要考虑到的客观因素过多,要对各个点进行全面的分析,计算的量多,无法提升解题效率。这时候,就可以使用“补集思想”进行解题,将复杂的数学题尽量简单化。例如在 小于且等于1的时候,m为何数时,方程x2-x+m=0没有实数根?假设将全集设置为R,一个集合中m是方程无实数根的取值,另一个集合中m是方程有实数根的取值,然后对方程进行变形处理,如果方程有实数根就得到m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1/4.所以,最后得出的结果为m大于1/4或者是m小于-2,方程x2-x+m=0没有实数根。如果从正面求解,在 小于且等于1的时候,通过方程要得出m的取值范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适当的对方程进行变形,设置全集,会加大整到题目的运算量。在分析这类型的数学题时,还可以通过二次函数的方式进行讨论,然后列出关系式,但是这需要更为深厚的数学基础,所以运用补集思想更为简单方便。

三、数形结合的方式

数形结合的方式,就是将抽象性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数学图形进行有效的结合,对数学问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分析,并且结合与代数相关的知识,在代数与几何的共同联系中,求得正确的答案。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些比较直接的困难,这时候就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与条件,充分利用“数”的概念,解决和集合有关的运算式问题。集合A={(x,y)y=x+1,x,y∈R},B={(x,y)y=ax+2,x,y∈R},如果A∩B,求得实数a的值?首先可以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畫出相应的图形,如图1所示,在集合A中没有包含(2,3)的直线y=x+1,且集合B所表示的直线为m:y=ax+2.要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直线L与直线m相互平行的时候,如果A∩B,那么得到实数a为1。另一种是当直线m在经过点(2,3)的时候,如果A∩B,就会得到2a+2=3,实数a的值为1/2.集合中的图形语言都比较直观,所以通过这种直观性,运用概念和公式等方式,在集合性质的基础上,求得正确答案。

四、分类讨论的方式

在研究集合与简易逻辑之间的关系时,要根据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找出其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然后区分对象的不用,进行逐一的讨论,从而达到解决数学难题的目的。[2]例如在集合 ,对任意的一个实数x都是恒成立的,那么判断出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哪个?集合P不属于集合Q、集合Q不属于集合P、P∩Q等于空集。分析:首先要简化集合Q,然后求得m的取值范围,进行分类讨论,当mx2+4mx-4<0对于任何的实数x都是恒成立的。那么就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当m等于0时,与题意相互符合,另一种是当m不等于0时,解得的答案为m∈(-1,0],因此,得到集合P是不属于集合Q。运用分类讨论的方式时,不能忽视m=0的情况。

五、结束语

数学集合作为高中数学的基础性知识,我们要掌握处理集合和简易逻辑之间的实际应用,通过对相关例题的分析,借助数字与图形之间的关系,对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掌握集合的解题策略,提高自身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孙越.高中数学中集合学习的体会[J].科技风,2016(23):40.

[1]李艳艳,黄卫华.离散数学与高中数学新课标中常用逻辑用语的衔接研究[J].文山学院学报,2014,27(06):40-42.

猜你喜欢

集合高中数学
与学生的一次双赢探究
论五声性集合4—23对作品的多层次控制形态
论述高中数学中集合的类型及基本运算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道数学填空题引发对细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