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
2018-04-23郑园园
郑园园,郭 杰
(江苏省徐州市民政医院内科,江苏 徐州 221000)
患者住院期间,一旦发生跌倒,不仅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还可能加重病情或使病情延误,尤其心内科患者,多数具有较大年龄,跌倒事故更易发生,降低患者住院安全。心内科给予患者住院患者护理管理时,一直重视防跌倒管理工作的开展,但常规管理措施所能获得效果有限,并不理想。研究指出,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应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后,能够提升管理效果,降低跌倒发生率。因此,本院心内科实施防跌倒管理时,即采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方法,效果较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心内科接收的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47例,年龄52~83岁,平均(60.8±3.2)岁,疾病类型:冠心病32例,心肌炎26例,心绞痛18例,风湿性心脏病15例,心肌缺血11例。纳入标准:与心内科各疾病诊断标准相符合,意识清楚,自愿参与本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防跌倒管理措施常规实施,包含将病区环境、设施位置介绍给患者及家属,宣传防跌倒知识,嘱咐患者要防止患者跌倒,护工进行地面清洁时,将黄色警示牌放好,病房地面始终处于干燥状态,并具备畅通的行走通道,巡视定时进行,及时的解除发现的危险因素。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管理中应用防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具体如下:
1.2.1 评估患者跌倒风险等级
患者入院后,跌倒风险等级评估工作于6h内进行,评估工具采用《跌倒危险评定量表》中文版,该量表内容涉及年龄、跌倒史、长期药物使用情况等,项目共7个,1~35分评分,总分≤6分时,判定跌倒风险为低度,6~13分时,判定为跌倒风险中度,>13分时,判定跌倒风险高度[1]。患者病情出现变化后,重新评估立即开展,对风险等级做出修订。
1.2.2 针对评估结果实施护理[2]
(1)低度跌倒风险护理措施:①“跌倒危险”警示牌醒目的悬挂在患者床头;②病房环境详细的介绍给患者及家属,并实施安全教育,着重强调跌倒安全,将《跌倒风险报告书》发放给患者及家属;③病房内保持具备充足的光线,要足够明亮;④有液体存在于地面上时,立即将其擦干;⑤嘱咐患者沐浴、如厕时,门不可反锁;⑥值班护士巡视次数适当增加,强化每次巡视工作。
(2)中度跌倒风险护理措施:①“跌倒中危”警示牌醒目的悬挂在患者床头;②进行安全教育,《跌倒风险报告书》发放;③房间布局合理优化,照明适当调整,障碍物不可存在,避免地面存在液体,保持干燥;④设置床栏,患者睡觉时要竖起床栏;⑤洗澡、如厕时除门不能反锁外,家属要陪伴在门外;⑥指导患者遵照医嘱服药,并将服药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⑦值班护士巡视时,患者某项活动若无法独立完成要主动给予帮助。
(3)高度跌倒风险护理措施:①“跌倒高危”警示牌悬挂于床头;②安全教育,《跌倒风险报告书》发放;③设置床栏,并将扶手安装在病房内;④家属陪伴患者洗澡、如厕;⑤服用药物可将患者跌倒风险提高时,嘱咐患者2h内尽量卧床休息,避免活动;⑥将患者存在的高度跌倒风险告知护工及其同病室病友,便于其监控患者行动;⑦床头交接严格进行,值班护士巡视加强。
1.3 观察指标
统计住院时跌倒发生情况,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采用《防跌倒知识、态度调查表》评价患者的防跌倒知识、态度情况,分数越高,表示掌握知识越多、态度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跌倒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51例患者中,发生跌倒1例,发生率2.0%;对照组51例患者中,发生跌倒8例,发生率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入院时及出院时防跌倒知识、态度评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防跌倒知识、态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防跌倒知识、态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入院时及出院时防跌倒知识、态度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入院时及出院时防跌倒知识、态度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防跌倒知识 防跌倒态度入院时 出院时 入院时 出院时观察组(n=51) 17.9±8.1 24.7±4.8* 13.1±6.5 16.8±5.3*对照组(n=51) 17.6±7.8 20.2±5.4 13.8±6.2 14.7±7.3
3 讨 论
心内科住院患者中,多数为老年人,且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再加上降糖药物、降压药物的长期应用,使患者跌倒风险明显增加。以往,心内科实施防跌倒管理时,主要采取保持地面干燥、安全教育等措施,但管理效果并不理想,患者需求也不能得到良好的满足[3]。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应用到心内科防跌倒管理中后,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即采用相应量表评估患者跌倒危险程度,之后针对评估结果实施具体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此种方式可充分利用有限的护理资源,并增强患者及家属的预防跌倒意识及能力,切实的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另外,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开展后,因患者及家属防跌倒意识提升,还会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促进预防效果提高,尽量避免患者跌倒。
综上所述,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应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后,可有效的减少跌倒事件,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出院。
[1] 杜俊芝.跌倒风险分级护理运用于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临床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3):178-179.
[2] 朱国英.风险分级护理措施在心内科病人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0):100-101.
[3] 方 程.风险分级护理在临床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07):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