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替罗非班治疗中精细化护理的应用

2018-04-23门莉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7期
关键词:罗非班负性心肌梗死

门莉娜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 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均可产生严重的威胁。调查显示[1],近年来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长, 虽然经过替罗非班配合介入治疗后心功能能够得到显著改善, 但是治疗后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源性死亡的发生风险均明显增高, 且患者由于担忧治疗效果往往会出现明显的负性心理。鉴于此, 本研究特尝试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和替罗非班治疗中配合实施精细化护理,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 各59例。常规组男32例、女27例, 年龄 49~88岁, 平均年龄(59.6±9.5)岁, 合并高血压41例、糖尿病30例和高脂血症21例。研究组男34例、女25例, 年龄 47~87岁, 平均年龄(59.4±9.2)岁, 合并高血压39例、糖尿病31例和高脂血症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 包括控制血压、血糖水平, 实施降脂治疗, 给予PCI;另给予替罗非班(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0265), 负荷剂量为10 μg/kg, 3 min内静脉推注完毕, 然后以给药剂量为0.15 μg/(kg·min)静脉滴注 , 持续给药直至 PCI术后 36~48 h。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 包括提醒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配合临床医生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研究组实施精细化护理,主要包括:①心理护理:利用转移注意力、心理暗示、鼓励支持、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等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②用药不良反应护理:严格控制替罗非班的用药剂量和静脉滴注速度, 并密切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做好监护并及时控制症状;③健康指导:开展健康宣教活动, 提醒患者和家属可能会诱发MACE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提醒其注意纠正。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干预后负性心理评分, 出院后6个月内MACE发生率, 其中心功能指标包括LVEF、LVESD、LVEDD, 均借助超声心动图进行量化;负性情绪包括焦虑和抑郁, 均利用Zung自评量表在20~80分之间进行量化, 评分越低可认为负性情绪越轻;MACE包括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源性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干预前, 两组患者LVEF、LVESD、LVEDD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LVEF均显著高于干预前, LVESD、LVEDD均显著低于干预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两组LVEF、LVESD、LVEDD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后负性情绪比较 干预后, 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比较(±s)

注:与干预前比较, aP<0.05;与常规组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LVEF(%) LVESD(mm) LVEDD(mm)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59 48.7±4.1 53.4±3.8ab 38.6±3.1 34.1±2.8ab 51.0±4.5 46.2±3.8ab常规组 59 48.5±4.2 51.6±4.0a 38.4±3.3 36.1±3.0a 50.7±4.3 48.1±4.0a t 0.262 2.506 0.339 3.744 0.370 2.645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干预后负性情绪比较(±s, 分)

表2 两组干预后负性情绪比较(±s, 分)

注:与常规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研究组 59 26.8±2.3a 29.6±2.5a常规组 59 32.8±2.5 33.9±2.6 t 13.567 9.157 P<0.05 <0.05

2.3 两组MACE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69%(1/59)、1.69%(1/59)、0, 常规组分别为 11.86%(7/59)、11.86%(7/59)、8.47%(5/59), 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27、4.827、5.221, P<0.05)。

3 讨论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 PCI手术能够及时恢复血供, 避免心肌梗死面积扩大, 改善心功能。替罗非班属于血小板糖蛋白2b/3a受体拮抗剂, 在PCI术中应用能够减轻心肌灌注损伤, 辅助改善心功能, 并且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控制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 具有良好的抗凝作用[2-4]。因而该治疗方案在此类患者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本研究结果发现, 研究组干预后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干预前以及常规组干预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研究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替罗非班治疗中配合给予精细化护理能够更为有效地改善心功能, 减轻负性情绪, 降低MACE发生率。精细化护理提倡将患者的护理服务措施细化, 及时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 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并且还可通过健康教育促使患者纠正不良生活和行为习惯, 从而降低MACE的发生率[5-10]。因此, 精细化护理服务较常规护理具有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 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和替罗非班治疗的同时配合给予精细化护理, 能够显著改善心功能, 疏导负性情绪, 降低MACE发生风险。

[1] 杜蕊, 张冬梅, 李颖, 等.替罗非班对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 32(13):1162-1165.

[2] 杨劲松, 刘玉梅, 杨海松, 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5, 25(28):74-77.

[3] 王淑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多科联合无缝管理模式探讨.护理学杂志, 2015, 30(5):58-60.

[4] 张同, 李倩, 汤和庆, 等.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17, 32(5):438-440.

[5] 王宇航, 杨蕾, 董淑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时替罗非班的使用时机及安全性.山东医药, 2012, 52(9):75-76.

[6] 孟帅, 李红, 金泽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评价.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5,34(4):253-257.

[7] 秦黎明, 左红, 王阿莉, 等.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术中的应用.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4(6):511-515.

[8] 陈晖, 余淑华, 刘毓.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术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2):91-92.

[9] 龙盼, 张俊峰, 王瑾, 等.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中的作用.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1, 3(5):356-358.

[10] 姜玉蓉, 曾秋棠, 杨俊, 等.替罗非班在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0, 26(5):356-359.

猜你喜欢

罗非班负性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