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8-04-22李佳慧
李佳慧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出门旅游已经成为许多人每年必备的休闲方式。我国每年都能培养出大量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但很多单位在用人方面与毕业生的条件不符,很多旅游专业毕业生都没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旅游管理具备一定的操作性与实践性,所以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我国在旅游管理方面每年都能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但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给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严重阻碍。
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
(一)培养定位存在偏差
在对旅游管理人才定位上,绝大多数的旅游院校都有一定的偏差,培养出的学生在基础理论与实践方面都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尽管有的旅游院校对管理专业进行了细致划分,但主要针对的是景区管理、酒店管理等方面。课程设置上大同小异,导致学生在基础理论与实践上有所欠缺。与此同时,学校对自身实际情况定位不准,一味的模仿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很难将本校的办学特色进行良好的展示,也就不能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竞争力。
(二)缺乏科学的专业设置
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行业近些年进步迅猛,在课程上也适宜的增加了诸如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会展管理等。但由于这些课程起步较晚,没有较完整的教学理念,只有为数不多的旅游学院有此课程,而且这些院校更多是以大专学历为主,难以满足市场需要。
除此之外,绝大多数的院校在开设专业方面比较保守,主要是酒店管理、导游等,对于新兴的游轮、高尔夫等专业很少涉及。这就导致学生的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方面没有特色,很难在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
(三)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
由于旅游院校在课程制定方面没能够对市场进行深入调查,导致在课程内容上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而且在课程设置方面,包括课程的专业性、科学性等都有所欠缺,大部分的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没有太大差别,还有许多重复的部分,仅仅是将课程顺序打乱而已,不能为教学获得提供良好的课程选择。与此同时,一些学校对自身定位拿捏不准,也不考虑市场的需求,一味的将其他学校的发展模式进行移植,忽视了学生的主导地位。而且在对学生进行培养过程中,更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实践活动非常缺乏,学生无法进行实践活动就不能进行社会锻炼,这也培养出的毕业生自然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二、解决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一)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旅游行业逐步提升,旅游院校要以实际需要为基础,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所以,要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市场对于人才类型的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此外,旅游学院还要与当地的优秀旅游企业进行强强合作,合理优化旅游资源配置,使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能夠得到进一步开发,不但加快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还能提升旅游教育的知名度。
(二)重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旅游学院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不仅要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进行充实,还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旅游学院要与社会上的旅游企业保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高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具体做法如下:与旅游企业进行合作,建立设施完善的培训基地,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重充分挖掘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积极参与到旅游企业活动中来,发现其中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旅游院校还可定期开展旅游技能比拼竞赛,不但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采用“订单式”的培养模式
旅游学院应与旅游企业进行座谈,对目前市场中的旅游企业进行调查,掌握他们对于人才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大纲,让学习内容能够与旅游企业进行完美结合。此外,旅游企业要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通过让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学生不但能够在课堂上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还能在企业中将学到的知识发挥出来,为学生在日后的社会工作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订单式”的培养方式,能够在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之间形成资源共享,推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就业中占据更多优势。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旅游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得到了显著提升?所以,旅游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要加大重视力度,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合理设置,实现与率企业间的合作,还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日后的社会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促使我国旅游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储志军.中职学校内涵式发展路径探析[J].江苏教育,2017,(09):32-34.
[2]韩雷.旅游市场需求与旅游人才培养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7,(15):174-175.
[3]文艳.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优化途径研究[J].成功(教育),2017,(2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