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临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可行性及必要性探析
2018-04-22魏颖
魏颖
摘要: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经济和区域旅游快速发展的新生事物,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区域旅游合作要取得更好的实效,得到更快的发展就迫切需要区域旅游合作理论的指导。本文以区域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重庆临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关键词:旅游产业;集群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加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人、财、物、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高速化和大量化流动,推动了经济活动与空间集聚新格局和新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在这一背景下,航空港作为现代高速流通体系中的重要节点之一,在推动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对区域旅游产业进一步升级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区域旅游产业深度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国内一大批城市和区域已经尝试通过摸索与实践走上“抱团式”发展的道路,但由于行政分割、利益分配、空间分布等各方面原因的限制,区域旅游合作大多未能充分实现其初衷。区域旅游合作的实践已随区域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蓬勃展开,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中首要的产业特征。
一、重庆临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可行性分析
(一)旅游资源整合分析
旅游资源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旅游三体论认为,旅游者是主体,旅游资源是客体,旅游业是介体。旅游资源普查是旅游研究的基础工作,渝北区新政策对渝 北区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总结,为重庆临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良好的政策环境
国家六部委联合倡导全域旅游,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并在宏观上进行总体规划,从国家层面对地方区域旅游合作予以政策上的指导和支持。重庆临空休闲旅游目的地处中西部地区,地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地,而发展旅游业又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国家对西部旅游业发展在资金援助、招商引资等方面都给予许多政策上的优惠。
二、重庆市加快发展临空临港经济的必要性分析
重庆是我国4个直辖市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重庆市的城市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我国西部现代服务业中心、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富有山城江城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充满吸引力和竞争力、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大都市。重庆市城市空间发展策略为“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结构。嘉陵江以北,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的区域,以北部新区、江北城现代商务区为重点,以寸滩港、龙头寺铁路枢纽、两路航空枢纽等为标志,是城市中近期的重点拓展区域,是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其发展目标是培育新型产业体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交通运输、物流配送、金融、现代管理、技术传递等中心功能建设,塑造新重庆城市风貌,提升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一)抓住机遇,创新区域发展思路
航空港作为现代高速交通体系中的最重要节点之一,在推动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据有关权威资料表明,全球临空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普遍高于其国内经济增长率。目前,临空经济在国内的发展也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临近重庆的成都、武汉等的机场所在地区与机场积极合作,临空经济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抓住机遇、创新思维,响应国内外发展潮流,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建设重庆航空城,是寸滩地区以及毗邻北部新区、渝北区和重庆市在新的历史时期,积极开拓思路,加快城市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和重大举措之一。
(二)发挥空港河港优势,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寸滩港是西部地区最大的内河深水港口,年吞吐量为70万标准、滚装汽车30万量。重庆机场是西部的第三大机场。发挥空港优势,建设重庆航空城,为临空经济和重庆城市经济互动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空港优势,加快建设重庆航空城,对于进—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提高重庆市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空港为重庆市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空港周边地区既有地价的比较优势,又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势利导、发挥优势,全面规划、主动发展,建设重庆航空城,做大做强开放型经济,把航空城建成世界了解重庆的窗口,重庆走向世界的前沿,既是改善重庆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需要,更是重庆进一步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建设国际现代化城市的需要。
(三)重塑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
寸滩地区、北部新区、渝北区均是重庆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当前要发挥寸滩港临港产业优势与空港临空经济优势,加大互动。要积极抓住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思路,依托空港,发挥空港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组合优势,实施临空发展战略,也是重庆“三北”地区重塑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地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
(四)空港发展加速,临空经济发展条件日益成熟
重慶市已初步具备建设“航空城”的基础和条件。一是重庆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竣工后,机场客货吞吐量将大为上升,其在中西部枢纽机场的竞争地位更为有利。据有关部门预测,重庆机场客货吞吐量将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到2008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1 100万人次,货邮量达到30万吨以上,其对地方经济的辐射拉动作用将大为增强;二是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成功收购重庆机场后,其对国内航空经济的影响和控制力增强,其在民航系统的协调能力有利于重庆机场及相关企业做大做强,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三是重庆机场周边地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综合运输网络组合优势凸现,各类产业不断升级,市场成熟度提高,对市内外、国内外工商企业及现代服务业吸引力增强,必然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向机场周边聚集;四是空港周边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和土地空间优势,非常适合临空产业的综合开发。
参考文献:
[1]林艳君.临空经济与旅游业发展的耦合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曹允春.航空业给旅游业带来了什么[N].经济日报,201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