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培养聆听习惯的实践

2018-04-22胡亚艳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音乐课堂小学低年级

胡亚艳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学生聆听习惯培养课题,提出根据学情合理安排聆听目标、加强课堂组织与引导、采取激活听觉敏感的多样手段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树立学好音乐的信心,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好感受。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音乐课堂 聆听习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A-0146-02

音乐是人类的珍宝,面对这份珍贵的礼物,教师如何带领学生找到它的正确打开方式?“聆听”,是打开这份珍宝的钥匙,理应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目前小学低年级音乐素养培养偏重于“视唱练耳”,教师的着眼点在技术和理念上,学生对音乐之美没能充分体验。教师在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时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科学、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引导方式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沉浸在美妙的音符当中,真正体验到音乐的美。

一、根据学情合理安排聆听目标

(一)聆听目标要符合学情

低年级孩子往往活泼好动,较为情绪化。教师应针对低年级不同班级的学情优化组合教材,整合教学重难点,不断引导孩子学着静心、用心地听。在一年级下册《小小的船》教学时,学生因为在语文课上朗读过歌词,所以情绪较为兴奋,教师需及时把握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运用三拍子律动营造船儿“弯弯的、小小的、可爱的”感觉,在随后的歌声里也细致入微地表现船儿的飘荡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拍子音乐的韵律。

(二)聆听目标要层层递进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堂真正着手解决的是低年级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在反复聆听中层层递进地接近聆听目标,从而让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越来越深刻,使得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也越来越丰富。在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欣赏管弦乐《口哨与小狗》中,笔者把聆听目标层层分级,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中关注不同的重点:口哨声、乐队的声音、小狗的叫声。在随后的听赏图谱中用“小狗、小男生、小树苗”的幽默卡通形象来标注乐段的细微变化,带领学生用脚尖的弹性声音表现小狗的轻快脚步声,用响指声表现小男生的悠闲快乐,用拍腿拍肩声音表现小树苗的快快长大。在这一节课堂上,学生深深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声响的巧妙结合,喜爱小动物、保护它们的情感油然而生。

二、加强课堂组织与引导

(一)巧妙的提问是音乐教师课堂基本功的重要体现

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要适时、巧妙,低年级音乐课堂的提问尤其需要抓住音乐性、指向性、童趣性。他们的注意力保持时间较为短暂,容易松懈,需要教师合理利用设问技巧不断激活学生的注意力。

(二)声情并茂的范唱及表演是吸引学生有效聆听的关键词

听觉艺术是抽象的,教师需要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抓住稍纵即逝的美妙乐感。在教师用心的范唱和表演中,教师灵活运用技巧将音乐的特性(如速度、力度、音量)等变化传递给学生,通过肢体动作再现作品的情感故事,引领学生体验丰富的内在音乐情感。笔者在教学美国儿童歌曲《新年好》时,一班的学生学会歌曲后在三拍子的掌握上和欢快的情绪表现上都令人满意。随后在二班的课堂教学中,该班的学生却给了笔者一个难题:因为该班有不少学习键盘乐器的学生,在他们的练习曲里,这个三拍子歌曲却是弱起小节的样子,较真的孩子说音乐书印错了。其实笔者清楚地知道这本没有对错(琴法书只是稍作改变练习学生的手腕动作方法),却产生了三拍子所在重音位置的变化。笔者当机立断,让孩子们仔细聆听笔者用不同方法的范唱,思考同样是三拍子的《新年好》,为何会产生不同的听觉感受。然后再用不同的肢体动作突出了两者的变化,细心的孩子们随着音乐的节拍击掌哼唱,节拍重音位置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三)娴熟的键盘乐器演奏技巧是帮助学生聆听音乐的基本“神器”

小学低年级歌唱作品和听赏作品如果能在教师十指间重现,无疑是吸引学生聆听的又一“法宝”。资深音乐教师往往会在为学生演唱伴奏时依据班级学生的不同音域及时调整音调,运用加花等演奏技巧帮助学生记忆旋律走向,更好地演唱歌曲。在欣赏管弦乐《狮王进行曲》时,学生对威风凛凛的狮王的音乐形象极为喜爱,如果教师能在钢琴低音区或者用其他低音类乐器进行主题音乐的弹奏,为学生的即兴表演伴奏,无疑也是吸引学生聆听、表现音乐的良好方法。

三、采取激活听觉敏感的多样手段

(一)聆听生活中的乐音

“儿童立场”的理念如何能够接地气地从教材落实到儿童的课堂中?音乐教师应在教材与音乐课堂之间架起“生活”这个桥梁,巧妙抓住生活中多种形色的声音并将这些声音运用到课堂中,加以适当的节奏就成了简约的音乐游戏。如一年级某男生因为对昆虫世界充满了无限好奇,他敏锐的耳朵能清晰地辨别出蝈蝈、金蛉子、纺织娘、树蛉、蟋蟀等不同特点的秋虫的“歌声”,笔者也顺势而为,根据他的讲述组合了图谱音乐游戏,将学生分成四组随机组合进行游戏,一起演绎属于自己的“秋虫音乐会”。学生先掌握节奏,然后关注音色的高低力度等方面,学生在满教室不同的秋虫“歌声”中感受到音色变化带来的无穷乐趣,营造自然界树林里秋天夜晚的“奏鸣曲”。

X X X X|X XX X |    X X. | X - | X X. | X - |

蛐蛐蛐蛐 蛐蛐 蛐蛐       嘀铃 铃  嘀铃  铃

XX | X 0 | XX | X 0 |  X 0 | X X 0 | X 0 | X X 0 |

蝈 蝈  呱    蝈 蝈  呱           金    铃铃   金    铃铃

(二)激活学生的体验

体验是学生理解音乐的基本方式,能促成学生对音乐的不同感受和独具个性的理解。好动的低年级学生在听赏音乐时往往对奇特的音响效果比较关注,或者对形象鲜明的主题音乐表现出浓厚兴趣,而对那些相对复杂且乐句规律不明显的乐曲欠缺聆听的耐心。这时笔者给予学生各种触摸乐器的機会,引导学生懂得安静、完整地聆听音乐。比如在《龟兔赛跑》的音乐欣赏课中,笔者先组织学生开展第一阶段的故事演讲和人物外形扮演活动,再来进行第二阶段的音乐听赏,随后运用图谱与肢体动作帮助学生理解乌龟和兔子个性迥异的音乐形象。在第三阶段的听赏中,在主题乐曲的不断启示下,学生逐步熟悉管弦乐队中的主要乐器音色,也同时了解乐器是如何表现小白兔和小乌龟的音乐形象和性格特点。

(三)鼓励学生说出聆听感受

小学低年级儿童在音乐学习中处于探索阶段,教师在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因此音乐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帮助他们自信、独立、勇敢地表达。为避免学生表达时的“人云亦云”,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用具体的句子说出自己听完音乐的感受。如听完舒伯特的《摇篮曲》后可以说“感觉就像在宁静的夜晚,我依偎在妈妈的身旁慢慢地荡秋千”“歌声像轻巧的羽毛飘起来了”;听完《小星星变奏曲》后可以说“感觉好多星星小伙伴在夜空里眨眼睛、做游戏、捉迷藏”;听完《溜冰圆舞曲》后,有过学习溜冰经历的学生感受最为深刻真实,觉得音乐“带着她又回到冰场上旋转腾飞了”。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发言,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说出不同的音乐感受。

四季有声,自然有情,万物有心。我们和学生一起在音乐的课堂上聆听春之声、夏之音、秋之歌、冬之语,用心体悟生命的美好与自然的丰沛,和他们一起享受音乐的美好。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音乐课堂小学低年级
巧用动画歌曲优化音乐课堂
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英语的活动教学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导入环节的探索
适应性教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