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提升思维品质的数学教育
2018-04-22顾利国娄洁
顾利国 娄洁
【摘要】本文论述数学教育应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认为教师跳出“知识本位”观念束缚,站在“思维发展”的高点实施教学,通过编织知识体系培养思维的系统性,组织展示评价激发思维的批判性,设计拓展练习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做到知识获取与思维发展融通合一。
【关键词】思维品质 融通合一 系统性 批判性 深刻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A-0111-02
学生学习的顺利度、思维水平的高低都与思维品质密切相关。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数学课,要求教师跳出“知识本位”观念的束缚,站在“思维发展”的高点来实施教学,努力做到“知识获取”和“思维发展”融通合一。
一、编织知识体系,培养思维的系统性
所谓编织知识系统,就是将碎片化、相对独立、零散的知识点进行“知识编码”,使之沟通整合成为相互连结、纵横交错却井然有序的“结构化知识”。一般情况下,教材在每个知识单元的最后,都会编排一个“整理与练习”;在整册教材的最后,编排“整理与复习”,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归类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其实,课堂上学习的许多知识,都有“生长起点”和“发展方向”,教师应有意识地将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落实到每一节课上,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
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系统性思维。系统性思维,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把相关的知识进行整体思考。这种思维方法,能让思考更具全面性、逻辑性、条理性,便于进行“板块化”认知,使得认知更为完整,更具穿透力,并使认知过程得到简化和优化。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课始,教师以题组的形式(一组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一组为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让学生口算,进一步复习“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应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这一运算规则,完成板书(图1)。然后,以“12+2×5”激疑引出新课。
课尾,教学总结后,教师指着图1启发学生:以前,我们学习了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今天,又学习了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将图1完善成图2),想一想,接下来我们还会学习哪种类型的混合运算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图2完善成图3)
三幅符号图,简单、清晰,笔墨不多,却是立意高远,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一方面,把“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知识串成一个“知识组”,让学生知道知识是如何发芽抽枝拔叶的,是如何逐步生长的;另一方面,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了时空“穿越”的过程,“瞻前顾后”“脉络清晰”“整体把握”等系统性思维得到有效培养。
二、组织展示评价,激发思维的批判性
展示评价是现行课堂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一般是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学、尝试,然后展示学习成果作品,同学之间相互发表各自的意见和看法,或赞同,或反对,或补充。这些作品来源于现实的课堂,来源于同伴,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很高。
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所以作品呈现出的资源比较丰富,能充分展现不同的思维路径和结果,有的正确,有的错误;有的似是而非,有的似非而是;有的异曲同工,有的独辟蹊径。这就要求学生积极思考,用心辨识。由此,在相互“揣摩”“认同”“否定”或“创造”的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很容易被激发。
在教学《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一课“5×3+20”一式的运算顺序和书写规则后,教师让学生独立尝试解答“20+5×3”,然后展示代表性作品:
师:上面四个算式,你们认同哪一个?
生1:第一个。
师:为什么呢?说说你们对后面三个算式不认同的理由。
生2:……
在正例和反例的比对之下,在学生“真知灼见”“一针见血”的“批判”之下,做题错误的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流淌着积极的批判性思维,一部分学生是在进行对他人的“批判”,另一部分是在自觉地进行自我“批判”,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二者兼而有之。
三、设计拓展练习,发展思维的深刻性
拓展练习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以变式、反例、趣味性或加深思维力度的题型出现。它对拓宽知识面、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升思维含量,特别是发展思维的深刻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思维的深刻性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清事物实质的思维品质,其不仅表现出思维的深度,还表现出思维的广度、严密度和灵活度。数学教学,不能满足于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解答题目得出答案,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广阔和深入。
在教学《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一课的练习中,教师出示了这样两道题:①39+12+12+12和②50-8-8-8-8-8。学生想到了简便计算:
师:刚才,我们是从“购物”的具体情境中发现了“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应该先算乘法”这一条混合运算规律。现在,你能根据39+12+12+12=39+12×3这个式子来解释一下接下来为什么应该先算12×3,而不是先算39+12吗?
生1:因为12×3是表示3个12相加的整体,必须先算出整體。
师:那第二个算式为什么要先算8×5?
生2:8×5是表示5个8相加的整体,也要先算出整体。
是的,其实从具体情境中发现“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应该先算乘法”这一运算规律,是牵强附会的,是刻意的人为设计,禁不起推敲和质疑。因为,只要换一个情境,完全可以得出“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应该先算加、减法”这一规律。教师设计的拓展练习,不仅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还从“数学式”的本质让学生感受了“先算乘法”的合理性,让学生的思维走向理性。
总之,思维能力的发展关键在于不断改进思维的品质,思维品质的改善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只有在教学中持之以恒,不断努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