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矫正前后融合和立体视功能的对照研究

2018-04-22蔡福旭吴建妹张曾晟林俊豪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眼位锐度斜视

蔡福旭 吴建妹 张曾晟 林俊豪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眼科,福建莆田 351100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视知觉融合系统可发生变化,当眼正位时,立体视觉与双眼融合正常,当处于外斜位,则患者的融合功能受到抑制。目前间歇性外斜视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眼位的矫正可维持和(或)提高患者的立体视锐度,改善患者的双眼融合功能。为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矫正前后的立体视功能与融合功能变化,本研究对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接受矫正手术眼位正位的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就诊的102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纳入标准:(1)两眼均无弱视;(2)术前斜肌或垂直肌功能未见异常,无全身神经系统疾病,无AV征;(3)一次性手术正位,术后随访时间不少于3个月;(4)无其他眼部手术史,仅进行眼外肌手术。入选者中,女50例,男52例,矫正视力左眼为(0.86±0.12),右眼为(0.90±0.18),术前戴镜看近斜视度为(-29.62±6.25)PD,看远斜视度为(-26.03±4.47)PD;年龄4 ~ 26岁,平均(8.0±2.2)岁。临床分型:外展过强型12例,基本型62例,集合不足型16例,假性分开过强型12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眼科常规检查:(1)远近视力检查:检查工具为灯箱式“E”国际标准视力表,伴有屈光不正者对矫正视力进行检查。(2)斜视度测量:在患者戴镜注视6m和33m调节性视标时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测量第一眼位的斜视度。(3)常规行眼前节及眼底检查等检查。立体视锐度测定:患者戴专用偏振光眼镜,在良好照明下进行测试,立体视图距两眼40cm。记录患者对最小Titmus立体视差图形正确识别的弧秒。无立体视即对3000弧秒的立体图形不能辨别。双眼融合功能评估:采用手电筒式Worth四点灯,在暗室内测试,检查患者周边融合及中心融合功能。手电筒Worth四点灯距离患者2m远时,患者在戴专用红绿眼镜的情况下若看到2个、3个或5个等为无中心融合,看到四个灯则为中心融合[1];手电筒式Worth四点灯距离患者33cm时,若看到2~3个灯为无周边融合,中心融合则能看到四个灯[2]。

1.3 立体视锐度评价标准[3]

立体视锐度提高: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立体视图形视差等级减少≥2个;立体视锐度降低:患者术后立体图形视差等级增加≥2个;立体视锐度不变:立体视图形视差等级减小或增加≤1个。

1.4 分组

按照患者术后不同斜视度分为B组(0 PD)、A 组(+1~ +5 PD)、C 组(-1~ -5 PD)、D 组(-6~-10PD)四组。观察四组术前术后融合与立体视功能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将立体视锐度40、50、60、80、100、140、200、400、800、3000 及 无 立体视进行赋值,分别为 1、2、3、4、5、6、7、8、9、10、11,各组术前术后立体视锐度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双眼融合功能变化

术前有周边融合者37.3%(38/102),中心融合者17.6%(18/102),无融合者 45.1%(46/102)。术后有周边融合者19.6%(20/102),中心融合者68.6%(70/102),无融合者11.8%(12/102)。术前术后双眼融合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四组术后双眼中心融合比例上,从大到小依次为B组、C组、D组、A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5,P<0.05)。见表1。

表1 四组双眼融合功能比较

2.2 立体视锐度变化

本组102例患者手术前后体力视锐度分别(0.33±0.05)、(3.58±0.5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除A组外其余各组立体视锐度在术前术后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立体视锐度变化比较

2.3 立体视锐度提高率比较

在立体视锐度提高率上,从高到低依次为B组、C组、D组、A组。见表3。

表3 立体视锐度变化情况

3 讨论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早期表现为视近时双眼视功能及眼位正常,注视远处时存在间歇性外斜视。因此,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远立体视不良,而近立体视正常。但也有一些患者近立体视下降11%~31%[4-5],表现为亚正常的双眼视功能。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调节性集合和融合功能逐渐减弱,间歇性外斜视持续时间延长,发生频次逐渐增加,注视近处时也出现间歇性外斜视,并发展为恒定性外斜视。本研究中对102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在术前术后用手电筒式Worth四点灯检查其双眼融合功能,结果显示,术后患者双眼中心融合功能明显改善(P<0.05),术后不同眼位四组患者获得中心融合比例,依次为D组、C组、B组、A组,表明,患者眼位矫正后,其双眼融合控制能力明显提升,中心融合的比例在眼位完全矫正正位后达到最高,其次为眼位不同程度的轻度欠矫,获得中心融合比例最小者为眼位轻度过矫者。

立体视是由于视网膜panum空间区域的不同刺激而产生的新的视觉功能,是融合和双眼合作的最高形式[6-8]。黄斑中心凹的空间分辨率较高,能察觉很小的差异,形成较好的立体视觉。而在周边区域,空间分辨率降低,产程低级立体视。视网膜的分辨率存在周边低,中心高的特征,这就产生周边立体视锐度逐步减低,而中心立体视锐度良好的特征[9-10]。立体视觉与融合功能密切相关,若患者有中心融合,能对相似物体很小的差别能进行分辨,而周边融合的患者,则往往具有较差的立体视觉[11-12]。研究表明[13-14],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立看远立体视锐度在术后明显提高。卢跃兵等[15]认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正位后,具有较好的双眼中心融合和看远立体视锐度。本研究中结果显示,患者立体视锐度在手术后明显提高,说明随着眼位的矫正,中心融合比例得以改善,因此使立体视锐度明显提高。同时本研究还表明,轻度过矫组术前术后立体视锐度变化无明显差异,说明,轻度过矫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双眼单视功能可能会产生影响,由于患者基本无融合性散开,即使轻度过矫也难以将内斜减少至0.5PD以内,2~3月的过矫造成可造成立体视锐度下降,中心双眼单视丧失。

综上所述,大部分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立体视锐度及双眼融合功能及均有明显改善,而轻度过矫(+1~+5PD)者会影响双眼单视功能。

猜你喜欢

眼位锐度斜视
佳能RF 70-200mmf/4 IS USM
主题宣传的力度、锐度、深度
目不斜视
部分遮盖法联合角膜塑形镜治疗小度数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近视短期疗效观察
玄武散文:四弦一声如裂帛——评《死者所知》与《父子多年》
6.82实用眼位攻略
IMU/GPS测量误差对斜视条件下机载重轨干涉
锐度深挖120亿男士市场
DOTA2终极眼位攻略(夜魇篇)
手筋发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