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在减少急性白血病患儿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作用

2018-04-22张锦婷王秀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白血病家属急性

张锦婷 王秀梅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福建厦门 361000

白血病是儿童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常用化疗治疗该疾病,但由于儿童的血管发育不佳,反复的静脉穿刺会引起患儿疼痛给予不良的血管病变[1]。因此,PICC置管可以有效避免反复的静脉穿刺,避免引起周围组织的反复损伤,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2]。但PICC置管有引起穿刺部位感染、渗血等发生的风险,综合的护理干预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3]。为研究综合护理在减少急性白血病患儿PICC相关发生率中的作用,我院对78例患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PICC置管急性白血病患儿,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4];(2)患儿无化疗禁忌证,且均行PICC置管;(3)患儿年龄3~18岁;(4)意识清楚,能配合完成PICC置管;(5)无血管外科手术或血管疾病。排除标准:(1)患儿有全身感染;(2)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儿;(3)精神疾病患儿;(4)PICC置管禁忌证患儿,如穿刺部位血管感染、损伤或血管异常、血管外科手术史等。将78例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9例,男18例,女21例,年龄3~15岁,平均(7.3±5.8)岁;病程1~7个月,平均(3.45±1.32)个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9例;对照组39例,男19例,女20例,年龄3~14岁,平均(7.9±5.2)岁;病程1~8个月,平均(3.52±1.29)个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分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实验设计已由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核,并与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PICC置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具体如下:(1)患儿入院后给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让其对疾病有更好的认识;(2)对患儿的病情进行持续监控;(3)关注患儿置管状态,针对发生的渗血等状况进行合适的处理或及时更换导管;(4)及时给予患儿置管处换药处理等等。

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给予患儿心理护理,因为患儿年龄较小,操作过程中患儿易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给予热情周到的服务以及心理辅导能够缓解患儿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质量;(2)为患者家属讲解置管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家属对PICC的认识,加强日常护理质量并及时向医护人员反应发生的不良状况;(3)对于患儿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给予有效的预防,发生后给予有效的对症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鼓励患儿家属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提高患儿家属的积极性与信心;(5)给予置管有效的防护,及时更换敷料;(6)给予患儿饮食指导,制定科学的饮食,提高患儿营养的摄入;(7)指导患儿家属对患儿进行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

(1)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数/总病例数×100%。(2)比较两组患儿对护理满意程度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来评定[5],满分100分,8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85分满意,60~70为比较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3)比较两组患生活质量采用PedsQL4.0 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评价患者生存质量,包括5~7岁、8~12岁、12~18岁三个量表,主要包括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和角色功能四个方面,分值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2.0进行数据统计,等级变量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对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3,P<0.05),其中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44%和76.92%,χ2=7.341,P< 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和角色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和角色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白血病患儿常PICC置管给予化疗药,但由于儿童年龄较小,依从性较低,置管后护理不当容易导致导管处感染、渗血等各种并发症,不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6-7]。因此,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本研究我们主要探究综合护理对于减少急性白血病患儿并发症的作用。

表2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程度比较[n(%)]

表3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a表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b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生理功能情感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 t P 护理前 护理后 t P对照组 54.24±7.15 61.57±6.83a -4.629 0.000 69.17±8.13 76.07±6.93a -4.034 0.000研究组 53.85±6.93 69.99±5.01ab -11.787 0.000 69.95±7.98 85.72±7.31ab -9.100 0.000 t 0.245 -6.208 -0.428 -5.983 P 0.807 0.000 0.670 0.000对照组 60.78±7.54 69.52±5.78a -5.745 0.000 58.83±5.97 67.57±5.56a -6.690 0.000研究组 60.37±8.89 74.69±6.36ab -8.181 0.000 58.28±6.48 72.17±7.47ab -8.772 0.000 t 0.220 -3.757 0.361 -3.085 P 0.827 0.000 0.719 0.003

通过对比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急性白血病患儿PICC,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综合护理能明显减少急性白血病患儿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对护理满意度。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不仅强调对患儿疾病的护理,还强调对患儿的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给予患儿全面有效的护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化疗时常常会导致患儿紧张焦虑甚至拒绝治疗,不利于患儿的恢复,而对患儿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减缓患儿的负面情绪,有效保证患儿配合治疗,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儿疾病的恢复[8-9],同时还能增加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过程中对患儿置管以及穿刺处的严密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疾病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10]。此外,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置管的护理、防护措施等,增加了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以及治疗的配合,同时增加家属的风险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置管的防护,减少脱管、堵管的发生,从而有效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11-14]。医护人员在给患儿家属健康教育的同时增加了与家属的沟通,提高了相互间的信任,减少了不必要的误解以及冲突的发生,提高了对护理的满意度。沈佳艺等[15]的研究亦表明,综合护理能明显减少急性白血病患儿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对护理满意度。

对比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综合护理能显著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文萍等[16]的研究指出,健康教育能够增加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防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能明显减少急性白血病患儿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对护理满意度,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白血病家属急性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急性心包炎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阅读理解Ⅰ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