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胎膜早破相关因素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2018-04-22袁淑贞李华梅
袁淑贞 李华梅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医院妇产科,广东东莞523900
胎膜早破是围产期常见的妊娠并发症,足月胎膜早破往往发生在妊娠满37周,发生率可达10%[1]。胎膜早破可引起宫内感染、胎儿窘迫、脐带脱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产褥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危及母婴健康[2-3]。因此,应重视对胎膜早破的监测,积极预防胎膜早破的发生,以减少母婴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并与例非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足月胎膜早破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孕妇例,其中101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为观察组,年龄21~43岁,平均(27.2±8.4)岁,孕周37~41周,平均(38.1±2.5)周,初产妇42例,经产妇59例;120例非胎膜早破孕妇为对照组,年龄21~42岁,平均(26.8±7.2)岁,孕周37~41周,平均(38.2±2.3)周,初产妇50例,经产妇70例。足月胎膜早破诊断参照《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相关标准[4]。两组均未合并其他产科并发症及严重的内、外科疾病。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足月胎膜早破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表2 影响足月胎膜早破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3 两组孕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比较[n(%)]
1.2 方法
收集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孕周、孕次、既往人工流产/引产史、有无慢性咳嗽、性交、外伤史等,胎位,有无生殖道感染、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是否双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等;比较两组母婴结局差异。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足月胎膜早破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既往人工流产/引产史、有无慢性咳嗽、性交、外伤史等、胎位、有无生殖道感染、是否巨大儿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影响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表1中P<0.05的6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人工流产/引产≥2次、生殖道感染、胎位异常是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见表2。
2.3 两组孕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及产褥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抢救后新生儿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胎膜是一个包裹胎儿的密闭环境,由绒毛膜、羊膜等构成,起屏障作用,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保护、营养、呼吸、排泄作用,但由于某些异常因素可改变胎膜弹性及张力,使胎膜难以承受羊膜腔内压力,导致胎膜在临产前破裂,即胎膜早破[5-6]。胎膜早破的发病机制较复杂,具体病因迄今尚未明确。
本文结果显示,既往人工流产/引产≥2次、生殖道感染、胎位异常是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人工流产/引产术可损伤宫颈,出现继发感染、宫颈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妊娠时易导致孕妇早产或胎膜早破[7-8]。妊娠期间生殖道感染,病原微生物可由阴道、宫颈上行,入侵绒毛膜蜕膜间隙,并释放内毒素、外毒素,产生蛋白水解酶,诱导机体合成前列腺素,刺激子宫收缩,水解胎膜的细胞外基质,减弱胎膜弹性及韧性,使胎膜局部张力降低,引起胎膜破裂[9-10]。胎位异常可增大胎儿先露部与孕妇骨盆的间隙、胎儿先露部衔接不佳,可增加羊膜腔压力,且压力分布不均匀,导致胎膜薄弱处破裂[11]。
胎膜早破后,羊水外流,可引起羊水量减少,胎儿在宫腔内受压,且易发生不协调性宫缩,阻碍分娩机转,形成胎方位异常,出现产程延长甚至停滞、胎儿宫内窘迫,增加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发生率[12-13];胎膜屏障作用丧失,病原菌沿生殖道上行进入羊水,甚至孕妇血液循环,易诱发宫内感染、绒毛膜羊膜炎、菌血症甚至败血症,增加孕妇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14-15]。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及产褥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再次说明足月胎膜早破可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应加强育龄期妇女健康教育,减少因非计划妊娠而进行的人工流产及引产术;重视孕前卫生指导,加强围生期保健 ,积极治疗生殖道感染;定期产前检查,及时纠正胎位不正[16-18];详细询问孕妇病史,结合各项检查综合分析,对具有胎膜早破高危因素的孕妇,加强监护,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降低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减少对母婴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