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酶法玉米汁饮料的研制

2018-04-21李长见

农产品加工 2018年7期
关键词:糖化酶稳定剂淀粉酶

李长见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 271000)

玉米是目前品种选育研究最多的谷物之一。随着谷物深加工的发展,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工而成的玉米饮料,不仅保留了玉米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玉米的特色香气等特点,成为谷物深加工产业的一个亮点。在谷物饮料的研发及市场开发方面,欧美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发展极为迅速,技术也比较成熟[1],目前韩国已经有很多使用玻璃瓶、铁罐及PET瓶等包装的产品,在我国一些大型超市和商店进行销售。如果能将我国丰富的玉米资源进行研究和开发,生产合适的饮料产品,不仅可以丰富饮料市场,还可以带动农民增收。玉米中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磷、铁、钙等多种微量元素,还具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必需氨基酸等,是一种营养比较均衡的食物。目前,玉米饮料的加工已经达到了工业化生产的程度,但是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将玉米破碎、磨粉过筛之后进行高温糊化时,容易结块产生沉淀;而且玉米饮料在存放过程中也容易产生沉淀[2]。为了改善这种现象,试验采用双酶法加工玉米汁饮料,经过高温α-淀粉酶和糖化酶酶解后的玉米汁,淀粉等大分子物质被酶解成糊精、单糖等小分子物质,不仅使营养物质充分释放,而且也改善了饮料的品质。

1 材料与设备

1.1 材料与试剂

应季新鲜玉米,产于泰安,购于当地批发市场,将玉米进行清洗后除去杂须,随后剥粒、磨粉,粉碎后的玉米过50目筛,初步获得试验原料;高温α -淀粉酶 (6×104U/g)、糖化酶 (10×104U/g),由上海源叶生物有限公司提供;CMC、黄原胶,由上海申光食用化学品有限公司提供。

1.2 仪器与设备

Dwlta320型pH计,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产品;TDZ5-WS型台式低速离心机,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产品;TP-214型分析天平,丹佛仪器北京有限公司产品;HH-6型恒温水浴锅,国华电器有限公司产品。

2 试验方法

2.1 玉米汁饮料初产品加工工艺流程

清洗除杂→剥粒粉碎过筛→糊化→淀粉酶液化→调节pH值→糖化酶糖化→均质→调配。

将玉米粒粉碎后过50目筛,40 g玉米粉末与400 mL水充分混合,温度80℃,时间40 min,调节pH值(使pH值稳定在5.0~5.6),加入高温α-淀粉酶酶解1 h,液化后升高温度至100℃,高温致使淀粉酶失活。将样品自然冷却至60℃,调节pH值(使pH值稳定在4.0~4.6),加入糖化酶,酶解时间5 h。糖化结束后升高温度至100℃,进行糖化酶灭酶处理10 min。将酶解后的玉米汁在40 MPa压力下均质10 min,添加蔗糖、稳定剂等对玉米汁饮料进行进一步的调配。

2.2 DE值的测定方法

DE值的测定方法参考姜文侠等人[3]还原糖和DE值的测定方法。

2.3 高温α-淀粉酶酶解工艺条件的研究

加入高温α-淀粉酶酶解,分别进行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的研究,确定高温α-淀粉酶酶解条件。

2.4 糖化酶酶解条件的研究

将糖化酶加入经过高温α-淀粉酶作用后的玉米汁中,分别进行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的研究,确定糖化酶酶解条件。

2.5 玉米汁饮料的调配

2.5.1 蔗糖添加量的研究

通过感官评定的方法确定最适蔗糖添加量,以获得最佳口感。

2.5.2 添加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CMC) 稳定性研究

选取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CMC)2种稳定剂进行复合饮料的稳定性和流动性的影响,通过感官评定,进一步确定最适添加量,以保证饮料的最佳稳定效果。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温α-淀粉酶酶解条件的研究

3.1.1 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对玉米汁品质的影响

将玉米汁在pH值为5.0~5.6条件下分为6组,分别添加0,5,10,15,20,25 U/g的高温α-淀粉酶。在80℃条件下酶解1 h,测定DE值。

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对玉米汁DE值的影响见图1。

图1 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对玉米汁DE值的影响

由图1可知,玉米汁的DE值随加酶量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在加酶量达到20 U/g之前呈现上升趋势,在大于20 U/g之后呈现下降趋势。因此,可以得出试验中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选择20 U/g较好。

3.1.2 酶解时间对于玉米汁品质的影响

将玉米汁在pH值为5.0~5.6条件下分为6组,添加20 U/g高温α-淀粉酶,于80℃条件下分别恒温20,30,40,50,60,70 min,测定DE值。

高温α-淀粉酶酶解时间对玉米汁DE值的影响见图2。

图2 高温α-淀粉酶酶解时间对玉米汁DE值的影响

由图2可知,酶解时间越长,DE值越大,在前60 min时DE值呈增长趋势,60 min之后DE值不再增长,由此得出,试验中酶解时间应在60 min左右较为适宜。

3.1.3 酶解温度对玉米汁品质的影响

将玉米汁在pH值5.0~5.6条件下分为6组,添加20 U/g高温α-淀粉酶,分别在 40,50,60,70,80,90℃的条件下酶解60 min,测定DE值。

高温α-淀粉酶酶解温度对玉米汁DE值的影响见图3。

由图3可知,酶解温度低于80℃时随温度升高DE值逐渐上升,高于80℃后DE值趋于平稳,因此可以得出,最佳酶解温度为80℃。

3.1.4 高温α-淀粉酶最佳工艺参数的确定

图3 高温α-淀粉酶酶解温度对玉米汁DE值的影响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择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确定高温α-淀粉酶的最佳工艺参数。

高温α-淀粉酶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见表1,高温α-淀粉酶酶解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

表1 高温α-淀粉酶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

由极差R值的大小可知,对于玉米汁高温α-淀粉酶酶解效果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酶解时间>加酶量>酶解温度,由均值K可得出最优组合为A2B2C2,即加酶量20 U/g,酶解时间60 min,酶解温度80℃。

3.1.5 验证试验

按照上述最佳工艺条件组合下进行玉米汁酶解,测定DE值,测得该组合优于其他组合,最终确定高温α-淀粉酶最佳工艺参数为加酶量20 U/g,酶解时间60 min,酶解温度80℃。

3.2 糖化酶酶解条件的研究

经过高温α-淀粉酶作用后的玉米汁,淀粉降解为低聚糖、糊精和单糖等物质,其中仍然会有一些大分子物质,不利于玉米汁饮料的稳定性,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水解。糖化酶可以将大分子的糊精和多糖水解成单糖,达到改善饮料的目的。

3.2.1 糖化酶添加量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分别取经过高温α-淀粉酶作用后的玉米汁6组,按照糖化酶 120,140,160,180,200,220 U/g,在酶解温度60℃,pH值4.5条件下酶解5 h,测定DE值。

糖化酶添加量对玉米汁DE值的影响见图4。

由图4可知,当糖化酶添加量为200 U/g时,玉米汁的葡萄糖值达到最高,当酶的添加量继续增加,玉米汁的DE值不再增加,所以糖化酶的适宜添加量为200 U/g。

表2 高温α-淀粉酶酶解正交试验结果

图4 糖化酶添加量对玉米汁DE值的影响

3.2.2 糖化酶酶解温度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分别取经过高温α-淀粉酶作用后的玉米汁6组,按照糖化酶200 U/g,在酶解温度40,45,50,55,60,65℃;pH值4.5条件下酶解5 h,测定DE值。

糖化酶酶解温度对玉米汁DE值的影响见图5。

图5 糖化酶酶解温度对玉米汁DE值的影响

由图5可知,当酶解温度在低于60℃时,玉米汁的DE值呈上升趋势,当温度继续升高,玉米汁的DE值不再增加,反而有所下降,所以糖化酶的适宜酶解温度为60℃。

3.2.3 糖化酶酶解时间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分别取经过高温α-淀粉酶作用后的玉米汁7组,按照糖化酶200 U/g,在酶解温度60℃,pH值4.5条件下分别测定酶解时间2.0,2.5,3.0,3.5,4.0,4.5,5.0 h的DE值。

图5 糖化酶糖化温度对玉米饮料DE值的影响

糖化酶酶解时间对玉米汁DE值的影响见图6。

图6 糖化酶酶解时间对玉米汁DE值的影响

由图6可知,当酶解时间低于4.5 h时,玉米汁的葡萄糖值呈现上升趋势,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玉米汁的DE值不再增加,反而有所下降,所以糖化酶的适宜酶解时间为4.5~5.0 h。

3.2.4 糖化酶最佳工艺参数的确定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择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来确定糖化酶的最佳工艺参数。

糖化酶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见表3,糖化酶酶解正交试验结果见表4。

表3 糖化酶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

由极差R值的大小可知,对于玉米汁糖化酶酶解效果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酶解温度>加酶量>酶解时间;由均值K可得出最优组合为A2B2C3,即加酶量200 U/g,酶解时间5 h,酶解温度60℃。

3.2.5 验证试验

按照上述最佳工艺条件组合下进行玉米汁酶解,测定DE值,取得平均值为81.234,该组合优于其他组合,最终确定糖化酶最佳工艺参数为加酶量200 U/g,酶解时间5 h,酶解温度60℃。

3.3 玉米汁饮料的调配

表4 糖化酶酶解正交试验结果

3.3.1 蔗糖添加量对复合饮料感官的影响结果

蔗糖添加量调配感官评定结果见表5。

表5 蔗糖添加量调配感官评定结果

由表5可知,蔗糖添加量为1.0 g/100 mL的试样最受欢迎,为5人,其次是蔗糖添加量为1.2 g/100 mL,所以初步确定蔗糖添加量为1.0 g/100 mL。

3.3.2 复合饮料稳定性的研究

试验选取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CMC)和2种稳定剂进行复合饮料的稳定性研究。

不同稳定剂添加量见表6。

表6 不同稳定剂添加量

由表6可以看出,随着添加量的增加,2种稳定剂的悬浮稳定性增大,但是随着稳定剂的增多,复合饮料的流动性变差,饮料变得黏稠,所以为了使复合饮料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以下试验选用复合稳定剂对复合饮料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工艺选用黄原胶添加量0.2%和CMC添加量0.1%达到合适稳定效果。

4 结论

通过试验数据表明,采用两步酶解法酶解玉米汁,高温α-淀粉酶酶解玉米汁的工艺参数为加酶量20 U/g,酶解时间60 min,酶解温度80℃。经过高温α-淀粉酶酶解的玉米汁再经过糖化酶酶解,糖化酶的酶解工艺参数为加酶量200 U/g,酶解时间5 h,酶解温度60℃。选择蔗糖添加量1.0 g/100 mL和玉米汁饮料甜度适宜、口感清爽。选择黄原胶和CMC作为稳定剂,其中黄原胶添加量0.2%和CMC添加量0.1%达到合适稳定效果。

参考文献:

[1]Blandino A,Al-Aseeri M E,Pandiella S S,et al.Cereal-based fermented foods and beverages[J].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03,36 (6):527-543.

[2]韩晓娜,黄国清,肖军霞.玉米汁加工工艺研究 [J].粮油食品科技,2013(3):18-21,76.

[3]姜文侠,孙武岳.还原糖和DE值的测定方法 [J].食品研究与开发,1997(2):58-61.◇

猜你喜欢

糖化酶稳定剂淀粉酶
聚氯乙烯钙锌热稳定剂的辅助热稳定剂研究进展
PVC聚合用热稳定剂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非硫系SBS改性沥青稳定剂的应用评价
炼厂低附加值硫磺作改性沥青稳定剂的探索研究
澳新拟批准一种β-淀粉酶作为加工助剂
一种功能型酵母菌的构建及功能验证
异淀粉酶法高直链银杏淀粉的制备
紫山药淀粉的糖化工艺优化及体外消化模拟分析
山西老陈醋高产糖化酶霉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Anticoagulation with direct thrombin inhibitors during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